发展壮大百色市村级集体经济研究

2018-09-20 05:46李延旷爱萍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9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集体经济存在问题

李延 旷爱萍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逐渐凸显出来。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重新认识和定位农村集体经济, 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百色市是一个集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贫困地区为一身的特殊区域,对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研究具有一定价值。文章探寻出百色市在发展集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制约发展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适合百色的发展模式,做出有利于百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集体经济;存在问题;发展模式

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义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结合国情看,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乡村发展的不充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解决当前农村发展问题的关键,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长期以来,由于思想认识上的不足,许多地方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出现了大量“无钱办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导致党在农村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下降;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展缓慢;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难度加大。这三个方面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增加了难度。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使农村基层政权得以稳固,农民财富收入得以增加,农村社会环境得以稳定,让农民真正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甜头。

二、百色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一)村级集体经济分布情况

截至2017年11月15日,全市1854个行政村中,有910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占总数的49.08%,较上半年增加457个村;村级集体经济达2万元以上的有476个村,占总数的25.67%,较上半年增加390个村。全市754个贫困村中,有497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占贫困村总数的65.91%,较上半年增加255个村,有398个村集体经济达2万元以上,占贫困村总数的53%,较上半年增加379个村。

(二)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情况

截止2017年11月15日,百色市贫困村财政投入总共44942.11万元,实际完成集体经济收入总共1632.57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收入为0元的贫困村总共有257个, 0~1万元的贫困村共有9个, 1~2万元的贫困村共有90个, 2~5万元的贫困村共有315个, 5万元以上的贫困村共有83个。

(三)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

在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并不是走投无路,更不是毫无价值,关键在于要有有效的实现形式。在百色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各地涌现出不少发展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价值。

1. 资源开发模式。资源开发模式主要是将原本低效率利用甚至闲置的集体所有的土地、资金和生态环境等资源进行整合,进而获取经济利益。如乐业县幼平乡渡口村、雅长乡三寨村依托龙滩库区资源,开发“钓友之家”水上休闲垂钓项目,年收益2.5万元以上。

2. 产业带动模式。产业带动模式立足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通过发展某一种或几种产业实现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的升值保值和集体组织成员的增收致富。目前,右江区正在打造澄碧湖芒果产业核心示范区,由村集体成立合作社牵头发展芒果种植,实行“种管销”一条龙服务,提高村集体和农户收入。同时,开发农业休闲旅游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增收。

3. 盘活资产模式。对于大部分农区而言,受限于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和资金积累,想通过某一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是十分困难的。但是,随着农村耕地价值的不断增加,一些村集体开始借助土地所有者、管理者的身份,通过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或者推动土地连片出租获得收益。西林县普合乡新丰村通过土地流转,盘活群众闲置土地租给公司发展食用菌,每年租金3万元。再将旧厂房、水面、钓台和60亩果园出租,该村每年总收入10.2万元。

4. 服务创收模式。服务创收模式是指为村民提供产业配套服务,增加集体收入。在右江区,大楞乡罗甫村合作联社将当地发展食用菌、灵芝、板蓝根的专业合作社并入村集体,统一在村民合作社的管理下运营,整合资源向群众提供农资供应、科技指导、产品销售等服务,每年可实现集体收益6万元以上。

5. 联村抱团模式。多村联合发展,之所以受到青睐,主要是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村单打独斗面临的产业规模小、发展资金少、发展成本高、增收平臺少等现实问题。田阳县洞靖镇13个贫困村与五村镇8个贫困村跨乡镇联合成立联富公司,双方抱团投资1050万元建设肉鸡养殖集中区,与华润五丰公司合作经营。2018年起,每年分红收入达157.5万元。

6. 异地入股模式。异地入股模式主要针对一些自身难于发展的地区产生的一种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如田东县大石山区根据自身难于发展产业的实际,成立扶贫帮扶协会,“走出去”寻求合作伙伴,异地入股发展种植、养殖项目,最终发展了集体经济。

7. 政企合作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引导各方参与,发展股份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在靖西市,政府与鑫晟茧丝绸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出资建设标准化蚕房示范基地,引进种养能人采取“种养分离”方式发展桑蚕产业,贫困户通过入股、务工等实现多样收入。目前择优选出12个村作为试点,面积1万多亩,投资100多万元。

三、百色市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发展原因分析

1. 基础薄弱,先天不足,集体资源匮乏。在百色市的某些地区,大多数村集体所有的山林地早已承包到户,使得村集体早已都无集体土地,集体资源的匮乏加剧了当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难度。目前,全市有944个行政村是村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占总数的50.9%。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集体资源的匮乏。

2. 各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渠道单一,自我造血能力差,缺乏长期可持续发展项目来支撑,过度依赖政策扶持。目前,全市有集体经济收入的497个贫困村中,属于入股分红的有397个村,占比79.8%,其中155个村只有入股分红一项收入,占比31.2%;发展光伏产业的有120个村,占比24.1%;属于资产盘活、资源开发的有90个村,占比18.1%;属于物业租赁型的有42个村,占比8.5%。其他发展模式收入不多,缺少产业带动等经营性收入。

3. 贫困村与非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有资金、有项目,非贫困村基本无集体经济收入,发展村集体经济出现倒挂现象。例如,目前全市贫困村数量比例较高的平果县,其得到的集体经济发展的财政投入竟高达其他部分行政村的十倍之多。

4. 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目前全市1854个行政村中,有集体经济的村共有910个,占总数的49.1%,其中,有434个村属于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占总数的23.4%。在全市754个贫困村中,虽有497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年收入上5万元的却只有83个村,还有35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未达到2万元,占贫困村总数的47.2%,发展总体水平不高。

5. 发展资金缺口较大。由于百色市村级集体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虽然已投入大量资金,但缺口仍然较大,以至于集体经济得不到预期的发展。截止2017年11月15日,百色市对贫困村共投入44942.11万元用于集体经济的发展,然而实际完成的集体经济的收入达不到投入的10%。

6. 扶贫资金缺乏引导。在如今的扶贫形式下,有许多农村集体得到了上级拨下来的扶贫款项,然而钱有了,怎么用好这笔资金成为摆在村干部面前的难题。上级只给钱,具体发展什么项目,组织论证少,专题调研少,座谈研究少。很多地方甚至直接平分了这批款项,完全没有最大程度地发挥扶贫资金所带来的效益。

7. 村中懂农业、懂市场、懂经营的人才匮乏。新成立的村民合作社缺乏优秀带头人,推广建立企业管理制度难度大。部分村“两委”干部观念落后,思想认识不够,无法有效促进当地集体经济的发展。

8. 政府主导的多,村级自主发展能力不足。很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某些上级部门没有经过深入研究、调查、论证,凭借主观经验,便禁止贫困村开展某些种养项目,指定要做什么。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利于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

四、百色市发展集体经济的对策與建议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对百色市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提出以下的对策与建议。

(一)做好发展规划,统筹各类资源

全盘规划,长远布局。将“产业覆盖”输血与“一村一策”造血结合,重点壮大一批有经济基础的村,制定发展规划,继续做大做强。将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项目资金、分散在农民手中的土地资源和分散在各企业的技术、市场统筹起来,集中投射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手中。

(二)明确主体职责,完善资金监管

明确乡村实施主体责任,以村为主导,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党员的带头作用和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推动村民合作社规范运行。进一步完善集体资金监管制度,出台村集体经济收入资金管理办法,确保村集体经济资金安全。明确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公益事业、公共设施等,确保村级组织“有钱办事、办成事、办好事”。

(三)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三产融合

产业兴旺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村集体经济要发展壮大没有产业的支撑做不下去。做大做强产业首先是要挖掘本地的特色产业,发展后发优势。越是贫困地区、偏远地区,越会有其它地区所没有的特色和优势,而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中缺的是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因此,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实力的公司和龙头企业到村里发展特色产业,借力企业在技术、信息、营销等方面的优势,与村民合作社合作发展农业产业,确保村集体经济多渠道增收。其次是要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三产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必须走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之路。针对当前百色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的困境,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时,不能再停留一产,而是要高水平发展一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加工与服务,壮大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壮大集体经济。

(四)提升村干素质,培养经管人才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村集体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和途径,因此,发展村集体经济中首先要加强村支书、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队伍建设,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重点从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青年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群体中选用一批致富能人,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建设一大批农民经济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业大户,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实体。

参考文献:

[1]丰凤,廖小东.村集体经济的功能研究[J].求索,2010(03).

[2]罗必良.明确发展思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南方经济,2017(10).

[3]徐勇,赵德健.创新集体:对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探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1).

[4]苑鹏,刘同山.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路径和政策建议——基于我国部分村庄的调查[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10).

[5]吕小军.脱贫攻坚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以南宁市良庆区大塘镇为例[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7(02).

*本文系广西文科中心项目《发展壮大珠江—西江经济带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研究——以广西为例 》(ZX2017004)和项目《农村三产融合下的广西精准扶贫路径研究》(MXT201701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集体经济存在问题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