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网络金融风险防范策略探讨

2018-09-21 11:07李尤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13期
关键词:防范策略互联网

李尤

[摘 要] 网络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兴领域。用户依靠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进行金融交易,包括投资、支付和其他形式的资金融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金融发展速度迅猛,用户群体扩张迅速,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阐述了网络金融的定义,介绍了互联网背景下网络金融的主要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和风险,并针对这些问题和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范策略,同时对这些防范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互联网;网络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3. 046

[中图分类号] F724.6;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13- 0099- 02

0 引 言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网络金融同样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其业务范围几乎涵盖了金融业的所有领域。宏观上看,网络金融发展可以促进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对于提高我国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任何新兴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和风险,网络金融作为一项新兴领域也不例外。甚至因为网络金融影响范围的广泛性,其暴露出的风险及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使得规范网络金融发展已经形成共识。基于此,我们对网络金融存在的风险进行探索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策略,希望能够促进网络金融的长期稳定发展。

1 网络金融

1.1 网络金融定义

网络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1]。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其与金融行业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对金融业务、产品、服务等方面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网络金融的迅猛发展给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增加了就业岗位,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1.2 网络金融的主要特点

网络金融最主要、最基本的特点当然是互联网通信。除此之外,网络金融还有其自身独特的一些优缺点。优点主要包括运营成本低、业务处理效率高、客户覆盖范围广、发展速度快,缺点主要有监管难度大、风控弱、风险大[2]。下面我们对网络金融这些优缺点进行简单分析。

1.2.1 运营成本低

网络金融模式下,许多金融业务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处理,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因此,金融机构可以减少甚至免除营业网点的设立,或者缩减营业网点的业务范围,缩小营业网点规模,减少网点员工数量,从而降低营业网点投资成本,达到降低金融机构运营成本的目的。另外,互联网用户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心仪的金融产品,足不出户,大大节约了交通成本以及时间成本。

1.2.2 业务处理效率高

网络金融主要以计算机为业务处理手段,各项业务处理都有设定好的模式和流程,基本实现用户在客户端的自主操作,相较于线下业务处理模式,无须排队,速度快捷,用户体验更佳。如我们常用的转账操作,只需几个步骤,输入相应密码和验证码,操作就能快速完成,全程所需时间不超过一分钟。

1.2.3 客户覆盖范围广

网络金融模式下,每时每刻,每一个互联网用户都是网络金融平台的潜在客户,不存在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另外,网络金融的客户以小微企业和个人用户居多,而这些客户群体正是传统金融机构容易忽略的群体,所以网络金融的存在对金融资源进行了更为有效的配置,对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2.4 发展速度快

网络金融以互联网为依托,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网络金融增长迅速。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多的人已經习惯了方便快捷地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处理相关业务,包括网络金融业务,这就给网络金融的发展不断带来新的机遇,从而实现了网络金融的高速发展。

1.2.5 监管难度大、风控弱、风险大

虽然网络金融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在中国它仍然是一个新兴领域,准入门槛低,并且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监管难度较大[3]。另外,网络金融缺乏类似银行的风控、合规和清收机制,行业中隐藏着许多不易发现的风险问题,包括网络安全风险和信用风险。

2 网络金融的风险探讨

网络金融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和金融行业的有机结合,所以其主要的风险有两大类,包括网络安全风险和金融行业的传统风险,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法律合规风险等[4]。

2.1 网络安全风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逐渐凸显,由此导致网络金融风险已经发展到不可忽视的地步。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包括网络攻击、病毒木马、伪基站、APT攻击以及无线网络安全。以网络攻击为例,一旦遭到网络攻击,网络金融平台可能无法正常运行,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网络金融平台瘫痪,严重影响平台用户的正常使用,同时,还可能造成用户个人信息丢失以及资金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另外,无线网络安全也是网络安全风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移动端用户的增多,诸如饭店、宾馆等公共场所提供的无线网络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焦点。黑客可以通过公共无线网络侵入私人移动端,盗取私人信息,对社会大众的信息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除此之外,网络金融平台自身也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可能造成客户信息泄露,资金安全受到威胁等风险问题。

2.2 金融风险

网络金融,其本质依然是金融,仍然具有金融行业的特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合规风险等。许多网络金融平台进行借贷业务时,对借、贷双方的资质并未进行严格的审核,贷款方可能无须任何抵押担保就能得到一定的贷款额度,这种情况下,一旦贷款方出现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贷款的行为,借款方的资金安全就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信用风险。另外,我国征信机制并不完善,而网络金融无地域限制的特征,更加导致了信用风险的放大。

网络金融竞争日趋激烈,一些网络金融平台为了吸引客户,相继推出许多高收益、高流动性的金融产品,此类产品看似诱人,其实隐藏着较高的流动性风险。

个人终端、网络金融平台以及互联网本身可能存在一些设计缺陷,使得用户在网络平台进行业务处理时,发生操作错误,进而造成用户自身的资金损失等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操作风险。当然,也可能因为用户自身原因造成操作失误,从而带来操作风险。

网络金融作为一个新兴领域,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导致网络金融平台的一些行为,无法界定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也就造成了我们所说的法律合规风险。

3 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上述提出的网络金融风险,我们就此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5]。

3.1 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对于网络安全管理方面,应当制定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并且严格遵守。网络金融用户应当选择安全性尽可能高的操作系统,并且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包括设立防火墙、安装可靠的杀毒和安全管理软件等。另外,网络金融平台应该加强自身的安全性,定期对平台进行技术更新和维护,修复平台漏洞,对用户的账号实行安全管理,如设置安保密码,多重用户名,多重密码,涉及资金的操作应当使用验证码等。另外,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加密技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其他措施包括数据备份和审计等。

3.2 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首先,应当明确制定网络金融行业的经营准则,制定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从根本上提高网络金融平台的质量。明确平台进行信息披露的责任,并且平台应当对所披露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负责。另外,加快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步伐,从而帮助平台或借款人对贷款方的个人信用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以上几点,即是针对信用风险提出的防范措施。

其次,针对操作风险,应当尽量减少个人终端、网络金融平台以及互联网本身的设计缺陷,进而避免用户使用网络平台时操作错误的发生。另外,针对用户自身操作失误造成操作风险的情况,应尽量将操作界面设计得简单明了,此外,用户初次使用平台时,应当进行简单的培训指引,增加用户对平台操作方法的了解,从而降低用户误操作的可能性。

再次,应当建立流动性风险的评估指标,实时监测各网络金融平台的流动性风险,同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分析预警。

最后,国家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网络金融的各个方面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使各网络金融平台的经营管理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平台的运营管理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进而大大保证了网络金融平台的规范性,降低了其法律合規风险。当然,随着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相应法律法规也应当适时调整,避免其对网络金融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4 结 语

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网络金融应当加强监管力度,无论是传统的金融机构,还是网络金融时代新兴的金融机构和组织,都应当加强自身的风险控制,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意识,创建新的金融管理模式,促进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另外,监管部门应当严格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规范网络金融业态,优化市场竞争环境,确保网络金融创新方向的正确性,降低网络金融风险案件的发生频率,并且建立网络金融长效监管机制,确保网络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网络金融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姚国章,赵刚.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2):8-21.

[2]郑国强,张聪.我国互联网金融特点与风险的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5(4):82-83.

[3]徐征.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及对策探微[J].财会月刊,2017(23):41-45.

[4]徐明.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风险管理分析[J].中国商论,2017(1):40-41.

[5]庞敏,邱代坤.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路径与防范对策分析[J].理论探讨,2017(4):116-120.

猜你喜欢
防范策略互联网
房地产企业财务危机防范策略研究
县域企业退休职工冒领养老金的防范策略分析
电力施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策略研究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
新形势下化工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