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空间创新趋势:走向智力开发空间

2018-09-21 11:12王正兴
新世纪图书馆 2018年6期
关键词:智力开发

王正兴

摘 要 论文分别从图书馆职能履行、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角度说明发展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的必要性,紧迫性;从知识论原理及其“信息-知识-智能转换规律”学说角度说明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而在实践层面上讨论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建设的价值取向,阐述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构建要诣,说明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的运行机理。

关键词 图书馆空间 图书馆职能 智力开发

分类号 G250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8.06.010

0 引言

“空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意识感知,并始终伴随着人类改造世界的探索实践而不断被创设。图书馆作为人类创设的一种公共文化空间,其运营者、研究者对于“空间”的敏感性、效用性更有其独特的理解和追求,对于空间的转换、组织有更多的欲望和动力。从将图书馆视为学习的“场所”,到 “信息共享空间”“知识共享空间”的研究与建设过程,展示了图书馆人以社会变化、社会转型和社会经验为依据,把握图书馆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积极投身空间的设计、创造和建构的积极探索精神。图书馆作为一种空间的价值得到重新定义[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创新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部署,图书馆界“革命性空间意识的各种潜能以及激进的空间实践的各种物质和理论基础” [2]不断被开发出来,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和实践方兴未艾。从图书馆的历史使命和功能定位考虑,图书馆的创客空间应是作为以信息资源支撑的一项图书馆服务[3],而从当代互联网+思维和人类智能技术发展角度看,图书馆空间建设趋势正走向创新智力开发空间。

1 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相关概念及定义

1.1 智力、智能与智力开发

智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是指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4]。

智能,从感觉到记忆到思维这一过程,称为“智慧”, 智能是创新、调控、运作与应用知识与信息的智慧与能力[5]。

智力开发,是培养人的智力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活动。基本内容是提高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智力开发是社会赋于图书馆的一项基本职能[6]。

1.2 智能空间

智能空间,是嵌入了计算、信息设备和多模态传感装置的工作空间,以自然便捷的交互接口,使用户能非常方便地在其中访问信息和获得计算机的服务, 以便高效地进行单独工作和与他人的协同工作。智能空间通过普适计算,将计算和信息服务以适合人们使用的方式将以往相互隔离的信息空间和物理空间相互融合在一起[7-8]。

1.3 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

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大致可以描述为:图书馆围绕用户的创新需求,利用自身实体物理空间资源与虚拟数字空间资源,辅以专业化信息加工、知识组织、知识发现服务手段,采取与用户互动形式,运用现代化知识工具和人工智能设施共享信息资源,协同知识生产,实现智力开发,促进科学创造的公共活动空间。

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主要有以下特征:(1)不同形态的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关联融合浑然一体。(2)各种类型和形态的文献信息有序整合实现共享。(3)各类公共知识科学重组发现价值。(4)各类参与者协同互动启发思考。(5)人类智能方法与人工智能工具有效利用,促进智能转换。(6)创新思维在开放生态、智力碰撞、人性化体验中激发。

2 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1 图书馆学研究对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建设的期盼

早在1992年,《中国图书馆学报》就曾刊登李成兆的文章,从科技兴国角度论述图书馆开发智力资源的重要性,认为开发智力资源应该成为我国图书馆界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9]。同年,杨挺也在《图书馆建设》上发表有关智力资源开发的文章[10],强调图书馆开发智力资源的重要性。随后的1996年第62届国际图联北京大会主题“变革的挑战:图书馆与经济发展”,再次深化了“智力资源及其开发是图书馆工作及其理论的科学依据和研究对象的根本所在” [11] 的内涵和意义。

李成兆呼吁不论大中小型公共图书馆都应开设创造发明部(室) ,要与社会、学校和企业等单位合办,使图书馆成为创造发明的一种场所[9]。这是目前可以检索到的较早涉及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建设的论述。然而,在当时,由于种种原因图书馆界的这种愿望只能停留在期盼层面。

经过二十多年的社会进步,我们迈进了大数据时代,接受了“互联网+”思维,经历了信息共享空间、公共知识空间的建设,图书馆职业能力上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目前高科技水平的人工智能设备在图书馆的初步应用,使得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建设从理论研究落实到实践中来成为可能。

2.2 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对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建设的呼唤

近年来,随着各类信息感知、增强现实和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图书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智慧图书馆研究与实践已然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智慧图书馆是感知智慧化和数字图书馆服务智慧化的综合[12]。仅从字面解释,图书馆智力開发空间就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或者说是智慧图书馆的基本表征。

智慧图书馆以智能技术运用为前提,以智能建筑,感知计算,智慧化设备为基本元素,以全面感知、立体互联、共享协同为特征,实现各类资源节能低碳、灵敏便捷、集群高效,使图书馆服务构建成一个无线泛在的就近一体化的个性互动的便利体系[13],本文描述的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的主要特征与其一脉相承。

智慧图书馆以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促使用户对知识的求索、应用、创新达到“转知成慧”的目标[14],这与本文所论述的智力开发空间追求的共享信息资源、多元智力碰撞、协同知识生产、实现智力开发、促进科学创造目标如出一辙。不同点只在于智慧图书馆立足融合图书馆系统的全部业务,而智力开发空间是针对用户的创新活动和知识增值的特定业务。可以说,智慧图书馆的先行研究,为智力开发空间建设铺设了方向性轨道。

2.3 知识论原理及其“信息-知识-智能转换”规律学说对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建设的支持

知识论认为,“信息是知识之源、知识是对信息进行加工所得到的抽象化产物、智能是利用知识、激活知识生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15]。这个智能活动系列过程,被归纳为“信息-知识-智能转换”规律。研究表明,具有各种不同的物质构造和行为表现的人类智能系统、生物智能系统、机器智能系统都遵循着这一共同规律[16]。

“信息-知识-智能转换”规律揭示图书馆一切活动的最高目标在于智力开发。图书馆从事的信息加工、知识整合,提倡的信息共享、知识服务,构建的信息空间、知识空间,都是服务于“把信息提炼成为知识,把知识激活成为智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而智力开发又是这些环节中的终极环节。图书馆从信息共享空间到公共知识空间,再到智力开发空间的建设,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类知识活动服务系统建设。

3 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建设价值取向和构建要旨

3.1 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建设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指某些价值观成为一定文化所选择的优势观念形态[17]。也是人类实践活动意义上的目标定位。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讨论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建设的价值取向。

3.1.1 社会性

图书馆是社会公器,社会性是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建设价值的最核心的维度,也是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履行和社会责任担当的体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图书馆在政府的决策咨询、研究机构的研发创新、企业的产业发展以及产品增值等方面全面参与。“各图书馆都应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上述全部或部分责任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专业能力”[18]。现在社会上“创客空间”如雨后春笋,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也有了一些初步成果[19-21]。在这里,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与图书馆创客空间并非是相悖的,前者是站在人类知识活动规律角度,从图书馆职能视角以功能命名的,而后者是以对象命名的。可以说图书馆创客空间是一种具体的,有任务和对象限定的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才有可能将图书馆创客空间与社会上的创客空间区别开来,为创客们提供一种属于图书馆自己的、独具特色的“智力开发空间”。它是智力开发职能的载体化,也是图书馆社会责任担当的“实践品格”[17]。

3.1.2 科学性

价值取向要正确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程已经走进了彻底颠覆传统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后数字时代[22]。图书馆这些年在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方面着力研究物理共享空间和虚拟共享空间并构[23],探讨工作空间的协同合作[24] ;在公共知识空间建设方面注重探索以提升公众知识理性为己任,承担公共空间的永久记忆功能,其发展重心由“高端”向“低端”转移[25] 。如今我们在智力空间建设方面,再从“低端”向“高端”关注,开拓人类智能與人工智能结合的体验创新,其行动目标完全契合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律。

3.1.3 可行性

从客观因素看,社会需求、政府要求,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对于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建设都已成万事俱备之态势;从主观因素看,图书馆人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以及智能潜力也已经与2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3.1.4 超越性

批判反思,超越自我,不懈探索,超越传统,是图书馆人积极开拓进取和拼搏精神的表现。在信息共享空间、公共知识空间研究成果与建设经验基础上,建设智力开发空间,并使这三种空间在功能上互补,作用上互促,将会使图书馆的职能履行能力和办馆水平在全新的空间组合中得以螺旋式递进,实现质的跨越。

3.2 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构建要诣

3.2.1 基础扎实的“资源集聚”

图书馆智力资源开发空间应该是各类信息多维整合、科学组织、充分关联与揭示、方便获取的平台。在这个空间里,存在于多种媒介中的声音、视频、数据、文献等资源都在 “云空间”中聚集,并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被有序整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进行智能化关联揭示,有效管理。同时,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还应着力生态化建设,注重减少污染、控制垃圾、有效保护知识产权 [26]。

3.2.2 双重智能化的“创意体验”

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应该是现代技术及智能化设备积极运用、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不断尝试结合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图书馆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技能和智慧,以服务知识创新为己任,立足知识增值智力开发,激发出用户“活知识”,如构建兼具在线交流与资料存储功能的服务平台,吸引兴趣相同的创意者在线交流,通过深度探讨与互动,启发设计者的创作灵感,不断完善设计原型[27]。在这个空间里,一方面,需要积极运用现代化技术工具(如NFC、iBeacon、RFID、位置服务、二维码等) 从事信息文献的组织、整合开发;另一方面,依靠先进的知识工具(如BYOD内容分析、 智能参考问答) 提升用户知识增值智力。除此以外,还要为用户提供可以获取学习和制作所需的设备,如3D打印、图片加工、视频剪辑、计算机编程、工艺品制作、数字音乐录制、3D 建模和修补等设备设施,秉持“体验为王”理念,为用户打造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创新工场”。

3.2.3 环境美好的“虚实交汇”

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应该是物理空间环境美好,虚拟环境友好的虚实交汇空间。在物理空间层面上,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激发用户创新欲望,适应用户交流方式,配合思想交锋,观点碰撞、让人感觉舒适放松的美好的“物理生态环境”,其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在虚拟环境方面,要逐步向智能型代理、互联网络、泛在网络、智能连接网页、云服务方向发展[28],建成一个“泛在智能环境”。在虚、实空间交汇方面力求“形”与“神”的契合链接,做到多学科知识体与知识体之间的显性链接,多领域人与人之间的隐性知识链接、人与知识体之间的“复合”链接。

3.2.4 功能扩张的“智力共融”

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作为“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交汇节点的功能扩张,就是要建构众创参与者(包括图书馆员) 和谐交融的精神空间。所谓精神空间,在这里是指智力开发空间围绕创新驱动,提倡多元智能碰撞,鼓励批判反思的精神境界,其核心是提升参与者的信息素养[29]。可以说,图书馆员和用户信息素养是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的软实力所在,是确保空间和谐高效运转的重要条件。在图书馆人智力与用户的智力融合中,图书馆员必须努力提高在科学创造中的适应能力,当好 “合作伙伴”。在用户的智力融合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使所有参与者的智力共融,产生积极的智力资源开发效应 [11]。

3.2.5 多种服务方法与机制并行的“众创协同”。

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是技术与社会协同演化的空间。图书馆要围绕智力开发空间的长远目标和当前任务与各类型机构协同作业,通过开放激励创新发展,交流激发专业活力,合作激活社会资源 [30]。在空间服务模式上,要跨越资源形式、服务对象、服务领域、服务机制界限,形成“机构规模”效应[31] ,打造以智力开发空间为基础的良好 “智力开发生态圈”。

4 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智力开发”过程作用机理

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建设的基础理论支撑源于智能空间原理[32]和高等智能“机制主义”[33]方法,也适应知识构建成长动力生成[34]特点。我们按照“信息转化为知识,知识转化为智能”的两个转换定律[16],用列表的方法描述图书馆与用户在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中,是如何实现这两个转变的(具体见表1)。

首先,智能空间原理支撑图书馆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关联融合[35]。图书馆将物理空间中的文献资源、环境资源与信息空间中的数字资源研究对象互相关联,就有了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的资源集聚、创意体验、虚实交汇若干要素的表述。

其次图书馆的职业活动主要包括了知识转化、知识序化,知识融合过程,也体现了图书馆职业能力。图书馆根据人类知识活动中的“信息获取—认识论信息—知识—策略与实施(智力) ”过程构建智能服务系统[36],那么其建设过程中所包括的资源、环境、设施、技术、以及适合用户智力生成运行方式的“智力开发空间”也就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如表1所述,在图书馆智能开发空间里,图书馆通过信息资源知识化,向用户提供认识论信息和知识,用户在具备一定知识基础上,通过创意体验和虚实交汇的图书馆服务实现知识向智能的转换(取得决策能力),又通过智力共融、众创协作(强化行动能力),从而达到智力开发、知识生产、科学创造的目的。

5 结 语

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建设是一个新事物,作为一种趋势分析与研究,本文论述还很肤浅,对空间概念的描述还不够严密,对理论基础探索还不成体系,对其意义作用估价以及建设要诣的思考也是挂一漏万,有些论述只是一种愿景,一种理想框架描述,并不能也不可能视为空间构建的必要充分条件。事实上,因各级各类图书馆服务对象,服务层次的不同,其智力开发空间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并不一样,是有层次性的。从新生事物的成长壮大规律来看,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的建设必然在探索中前行,是渐进性的。只要我们坚持创新性、针对性、效用性原则,在更多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过程中完善,就能让图书馆智力开发空间成为图书馆职能履行和功能拓展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刘炜,周德明.从被颠覆到颠覆者:未来十年图书馆技术应用趋势前瞻[J].图书馆杂志,2015(1):4-12.

爱德华·W·苏贾.后现代地理学[M].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4.6:1141.

刘兹恒,涂志芳.图书馆“创客空间”热中的冷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7(2):43-46.

智力—搜狗百科[EB/OL].[2016-12-08].http://baike.so.com/doc/5335685-5571124.html.

智能—搜狗百科[EB/OL].[2016-12-08].http://baike.sogou.com/v659670.htm?fromTitle=%E6%99%BA%E8%83%BD%09%E8%AF%8D%E8%AF%AD.

智力開发—搜狗百科[EB/OL].[2016-12-08].http://baike.baidu.com/view/980110.htm.

Antoine Fillinger NIST Smart Space Laboratory.[EB/OL].(2008-06-03).[2016-12-08]http://www.nist.gov/ smartspace/.

张璟璟, 汪亮, 陶先平,等.智能空间的资源管理及其应用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0(1):77-84.

李成兆.开发智力资源与科技兴国[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2(3):91.

杨挺.智力资源开发论[J].图书馆建设,1992(4):2-6.

杨挺.论图书馆的智力资源及其开发:献给第62届/969年国际图联北京大会[J].图书馆学刊,1996(2):5-9.

董晓霞,龚向阳,张若,等.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设计以及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2):76-80.

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6):22-28.

黄幼菲.基于公共智慧服务的知识服务创新发展研究[J].情报科学,2014(8):100-107.

钟义信.知识论核心问题:信息—知识—智能的统一理论[J].电子学报,2001(4):526-530.

钟义信.论“信息-知识-智能转换规律” [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7(2):1-8.

价值取向—360百科[EB/OL].[2016-12-08].http://baike.so.com/doc/5581403-5794292.html.

吴建中.创新型社会中图书馆的责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1):9-12.

孔祥辉,孙成江.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21):85-88.

DOUGHERTY D. The new stacks: the maker movement comes to libraries.[EB/OL].[2016-12-08].http://alamw13.ala.org/node/10004.

From stacks to hacks; makerspaces and librarybox[EB/OL].(2014-08-08)[2016-12-08].http://metro org/articles/from-stacks-to-hacks-makerspaces-and-librarybox/.

肖珑.后数图时代的图书馆空间功能及其布局設计[J].图书情报工作, 2010(20):5-10.

CHURCH J. The evolving information commons[J].Library Hi Tech, 2005,23(1):75-81.

MALENFANT C.The information commons as a collaborative work space[J].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06,34(2):279-286.

王子舟.公共知识空间与图书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年(4):10-16.

徐红玉,卢章平.建设信息生态园:当代图书馆义不容辞的社会使命[J].图书馆建设,2015(10):4-9.

唐晓阳.中美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24):40,72-77.

NOH Y. Imagining library 4.0: creating a model for future libraries[J].Journal of Acadenic Librarianship,2015,41(6):786-797.

ACRL.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EB/OL].[2015-07-05].http://www.ala.org/acrl/standards/ilframework.

吴建中.国际图书馆发展大趋势:开放交流 合作[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4-8.

Libraries at Webscale,2011[EB/OL].[2015-06-07].http://www.oclc.org/asiapacific/en/reports/webscale/default.htm.

余意,易建强,赵冬斌.智能空间研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08(8):1-5,20.

钟义信.高等智能“机制主义”信息转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1):1-6.

姜永常.知识构建成长的动力需求与能力生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4):19-23.

WRIGHT S, STEVENTON A. Intelligent spaces-the vision, the opportunities and the barriers[J].BT Technology Journal, 2004,22(3):15-2.

钟义信.知行学引论:信息 知识 智能的统一理论[J].中国工程科学,2004(6):1-8.

猜你喜欢
智力开发
浅谈国际象棋与学生智力开发
少年宫舞蹈教育对于智力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小议如何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论体育与智力开发
学前教育工作点滴谈
论学前儿童的创新游戏及其实施策略
幼儿美术的培养与智力开发
关于幼儿学前教育的策略方法探讨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智力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