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2018-09-25 10:40孔云霞崔荣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堂学习应用意识小学数学

孔云霞 崔荣

【摘要】数学阅读的目的是强化学生对知识能够牢固掌握,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在阅读学习开展方面都没有予以太多的重视,这也导致了无法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不利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对此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几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学习;阅读学习;应用意识

数学阅读对学生来说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快速准确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步骤,数学阅读的重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同时获取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能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对此教师必须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保证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一、小学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

(一)阅读教材

小學数学教材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因此,对教材的阅读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定义、公式的阅读

数学的阅读相较于语文的阅读来说存在很大差异,更不像阅读小说,普通的阅读只需要简单地浏览一下便可以获取到很多内容.但是阅读数学中的概念、定义和公式必须要反复地阅读、咬文嚼字、确保理解到位.

2.重要语句的阅读

在对任何一课的学习中,都要提前对相关学习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归纳本节课学习的重要知识点,然后准确列出所涉及的原理和规则等重要语句,首先从整体做一个简单的阅读,之后再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在熟练记忆的同时确保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理解,确保可以准确获取语句中所想表达的含义,同时也要学会组织语言,并能用简单易懂的话将这些内容表述出来.

(二)阅读问题

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改的实施也使得高中数学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数学题目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对实际问题的阅读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做题的过程中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将题目中包含的重要信息认真记录在演算纸上,并从这些关键点中寻找解题方法,最终给出正确答案.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尤其是要注意对实际问题的阅读.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1.阅读、提纲挈领法

指导学生分解学习资料,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类,根据实际学习内容整理好知识框架,同时明确学习重难点内容.随后精确分析阅读的内容,保证可以正确理解数学文字所表述的内容,同时也要确保在能够将其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并可以准确转述给他人,这样意味着已经真正读懂了内容.

2.咬文嚼字法

数学领域所诞生的数学家不在少数,这些数学家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思维上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对此,教师必须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阅读数学文字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咬文嚼字”,确保对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能透彻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问题中的重要条件,深入理解相关定义和结论.

3.融会贯通法

不同的数学知识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要注意从基础知识开始,循序渐进,在确保学生了解整个知识结构之后还要学会举一反三,保证可以将所有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同时,促进不同知识相互之间的关联度,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注重理性阅读

学习中的阅读本质上都是学生自发进行的,不随意、不盲从,必须要保证对文字的理解性,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并能做到结合教材内容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同时在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真正理解文字的意义.

例如,在讲授“乘法分配率”的时候,在进行初步的讲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教材,关注细节,然后互相交流下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学生们都很积极,有的提出“乘法分配律只能用在两个相同的数与另外一个数相乘上面吗?”还有的学生提出“有没有除法分配率?”对此教师完全可以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合作探究中获得真理,这种阅读教学方式,不仅教会了学生怎样阅读,更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

(三)强调补充性阅读

数学阅读相较于语文阅读来说虽然有共同点,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数学语言更加简洁,很多数学概念都是十分抽象且含蓄的,因此,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注重适当地进行补充强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含义,深化对文本的认识和掌握.

例,“一家服装店上午一共卖出了两件衣服,售价均为50元,其中一件衣服赚了10%,另一件亏了10%,那么这家服装店最后是亏了还是赚了?”

很多学生在阅读题目的时候基本会产生以下两种观点:

(1)一件赚了10%,一件亏了10%,二者正好相抵,商家最后保本.

(2)赚10%就是多10%,50×(1+10%),亏10%就是少10%,50×(1-10%).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含义,教师此时就需要进行内容的补充,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赚10%就是多10%,那么是应该是谁比谁多呢?学生受到引导就会补充到:指的是售价比成本多出10%.”随后教师继续引导“那么亏10%怎么理解呢?”,学生受到启发采取同样的方式也是首先补充信息,然后再结合原题进行思考.这种边读边补充式的阅读有效避免了原题的隐藏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并能够将其应用在以后的学习中.

三、结语

总而言之,阅读不仅在语文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对于数学学习来说也是如此,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全面帮助学生培养阅读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阅读教材文本,理解题目信息,形成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1]郑华.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J].读书文摘(中),2015(9):185.

[2]李瑾.培养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3]张学桃.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4(12):164-165.

猜你喜欢
课堂学习应用意识小学数学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