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18-09-25 10:25高慧民
赢未来 2018年3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高慧民

摘要:现阶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始重点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思维品质的培养不仅对学生语文学习至关重要,而且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素养。分析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策略,能够帮助教师走出误区,更高效地提升学生思辨性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思辨能力;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转化能力,即从文字表述中分析隐含的信息,并通过已知的背景和条件对未知内容进行逻辑推断,而语文的思辨性阅读教学便服务于这一目的。拥有思辨性思维的人能更加理性地分辨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度,不会轻易被表面信息蒙蔽。因此,语文思辨性教学应服务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旨在培养学生逐渐成为拥有思考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与个人观点的理性人,这对于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十分重要。

1思辨性阅读概述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通常都是夸大文本情节、内容和情感的感悟,这是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这种阅读不利于理性精神的启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从学理看,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由“感性→知性→理性”三个层次构成的。阅读教学的“感性”和“知性”是需要的,但“理性”也不能缺少,否则就是不彻底和完善的。思辨性阅读是一种理性阅读,倡导的是“理”。“理”是“思辨”的前提,无“理”不能“思”,更无法“辨”。“思辨”贵在辩理。阅读教学中这种“理”的要求是:基本地梳理、深入地说理、必要地推理。

2高中思辨性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2.1学生接受式学习为主

长期以来,学生已经养成了接受学习的习惯,导致的结果是知识碎片化、思维浅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比如在解读《项链》这篇小说时,很多老师都把马蒂尔德的形象定义为虚荣。许多学生在听过之后便记住了这句话,却没有质疑如此判断的正确性。如此看来,虽然语文教学一直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2.2教师对思辨性阅读教学存在误区

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思辨”而“思辨”。这种看似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质上是将学生引向误区。例如在名著阅读的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过度解读的情况,教师为了标新立异而引导学生过度讨论,忽略文中細节而进行不必要的解读。

3开展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3.1教师的教学应以引导为主,切忌模板化、教条化

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当引导者,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探索,让学生进行思辨能力训练。然而在多次训练后,教师很容易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同时学生也极易形成思维定式,按照固定的模板寻找信息、回答问题。例如,在诗歌的思辨性教学中,教师对诗歌内涵思想进行总结时,很容易形成模板,这种模板式教学只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应该灵活变通,切忌模板化、教条化,要采用类型丰富的内容和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训练。

3.2放眼整体,梳理有序脉络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应特别重视指导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构成予以梳理。对学生的思维导向有所点拨,进而启发他们对课文的表达顺序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在进行思辨性阅读的指导中,引导学生放眼整体,梳理文章的有序脉络,能够使学生对文章层次间的理解更深刻,进而构建出自己的思维体系。

3.3思辨性“阅读”与思辨性“写作”相结合

由于学生思维能力评价的诸多困难,将学生的想法落实到写作,是评价学生阅读完成情况的方法之一。将思辨性阅读和思辨性写作密切的联系起来,也是将思辨与审美、鉴赏与创造联系起来的好形式。教师可以尝试转变思辨性阅读的任务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多样化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教学提示中明确指出,以专题性学习为主要方式,阅读教学古今中外典型的思辨性文本,学习口头与书面阐述并论证自己的观点。可以看出,在新课标中再一次强调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因此,未来的思辨性阅读教学不仅内容上有很大的改变,还会尝试探索多样的评价方式。

3.4注重问答梯度,让思辨环环相扣

教学预设时,教师要远离那些无疑而问,或者一目了然的语句。尽管修辞中的“设问”和“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它们对所写内容往往起到强调与促进作用,应另当别论。这里所说的无疑而问,多半指那些没有价值,抑或“小题大做”、故弄玄虚,学生不用思考就能习惯性作答的问语。比如,有位老师在执教《<长征组歌>二首》时,频频发问:“红军将士长征途中吃野菜能不能吃饱?穿单薄的衣服冷不冷?没有粮食饿不饿?面对敌人的围剿累不累?”这些问答,除了赢得学生盲目举手,机械抢答,造成课堂气氛的一时喧闹外,毫无价值。不但消耗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禁锢了他们的思维。如此一来,学生就会觉得回答老师的提问用不着思考。教师要想让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妙趣横生,除了依据一定的流程,还得注重问答梯度,设计出彼此关联的“问题串”,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最终由点连成线,由线铺成面,实现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譬如,教学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时,教师不妨围绕题目抛出一个富有梯度的“问题串”:“再塑生命的人”是谁?莎莉文老师对谁“再塑生命”?她为什么要对海伦·凯勒“再塑”?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再塑”的?结果海伦·凯勒怎样面对自己的生活?从中感受到莎莉文老师怎样的人格魅力?这个“问题串”一抛出,课堂气氛立刻会活跃起来,教学效率自然非同寻常。

结语

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无论是对学生的在校学习,还是对其将来在社会中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思辨能力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这不仅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策略,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教师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行,研究出更优异的思辨性阅读教学方式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许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6,(34):49.

[2]董艳.语文教学中的思辨性——以马彦明《皇帝的新装》为例[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6,(3):223-224.

[3]张芸.论郭初阳语文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D].华中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大学英语写作思辨教学策略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