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培养本科生的需求现状
——来自本科生的调查分析*

2018-09-27 06:39
图书馆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档案学本科生

0 引言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是管理学学科门类下属的一级学科,下设图书馆学、档案学和信息资源管理三个二级学科[1]。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开设“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专业的高校都根据二级学科开展本科生的招生与培养工作,即按图书馆学、档案学和信息资源管理三个二级学科设置培养方案。但随着社会发展,这种按照二级学科培养本科生的弊端逐渐凸显,如课程内容比较局限,难以适应现代信息机构的需要。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近年来,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对该类专业采取“大类招生,分专业培养”的模式,即在入学时主要学习信息管理类的通识课程,大二或大三后再分专业培养。这种培养模式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部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较低[2-3],而且也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这是一个信息技术深入发展并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时代,图书馆、情报中心、档案馆等信息机构紧跟时代需求,不断加快信息资源建设的数字化进程,并推动机构间的合作、促进信息资源的整合。同时,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等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也在不断深化。这就促使相关信息职业的界限趋于模糊,对从业人员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要求则越来越高。虽然很多高校的培养方案都指出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但在目前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框架下,很难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此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生源问题困扰着设有相关专业的院系[4-8]。在这样的情况下,图书情报与档案学教育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才能在如今的改革浪潮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在通识教育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按照“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招收和培养学生(笔者暂且把此专业称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逐步取消按照二级学科开设本科专业的做法,无疑是一种改良型举措。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本科生对按一级学科设置“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本科专业的态度,为我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的教育变革提供借鉴。

1 文献综述

我国学者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一体化的研究早有涉及。1980年代,黄忠宗主张打通图书、情报、档案横向联系的通道,实行“一体化”教学,培养一专多能的通才,以适应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时代潮流[9]。2000年,孟广均指出,本科层次应按宽泛的一级学科培养人才,硕士研究生层次应按二级学科培养人才,而博士生层次则应在更高一级层次上回归到一级学科,向深度和广度进军[10]。

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呼吁以一级学科名称进行招生,在大二、大三甚至大四时再进行专业分流,以应对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教育滑坡的形势[11]。荀昌荣提出,图书馆学专业和档案学专业应按系招生,按“2+1+1”方案组织教学,即在大学一、二年级统一进行政治理论课、外语课等基础课的综合教学,大学三年级进行信息资源管理的专业课教学,大学四年级根照学生意愿分专业,按图书馆学和档案学实施专业教学[12]。王知津提出本科教育应按系或按一级学科招生,三年级开始分专业[13]。叶继元则建议,本科教育只按信息管理或信息资源管理一个大专业招生,一到二年级不分专业,三年级后再细分,而研究生教育可强化图馆学和情报学、档案学等专业教育,这种培养方式既可以扩大生源和就业渠道、增强专业竞争力,又可以防止图情学科被弱化或被代替、研究不深入等弊端[14]。对此,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基于课程整合的本科教育整合思路,是一种初级层次的整合;但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需要被基于学科整合的本科教育整合所代替,即将三个二级学科整合为一个新的上位类,并以此招生而不再细分专业[15]。也有学者建议,以图书馆学、档案学为基础构建公共信息管理专业,确立为政府、科教、文化、卫生等公共部门培养信息管理人才的使命[16]。

还有学者主张,研究生教育按一级学科招生。早在2001年,彭斐章、陈传夫提出要打破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之间人为的障碍,按“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招生,理由是随着学科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教育趋向一体化,这是按一级学科进行学位授权审核的实践基础;并认为只有拓宽研究生培养口径,才能使研究生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只有有了宽广的基础知识平台,研究才能深入下去,研究生才可能具备创新能力[17]。2017年,陈传夫等再次提出,为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要求,应该通过图书情报一级学科宽口径培养研究生;并指出培养适应文化新业态,带领传统信息机构在新文化环境中突出重围的创新型人才,日益成为图书情报专业变革的方向[18]。

此外,针对新的信息环境,还有不少学者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按照一级学科进行专业设置,但提出应整合相关课程体系[19-21],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虽然很多学者提出应该按一级学科进行本科生招生和培养,但多是根据社会和学科发展的趋势和需要进行的理论分析,暂时还没有发现从本科生需求的角度探讨相关问题。本文正是通过对相关专业本科生的调查,分析开设“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本科专业的需求状况。

2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笔者撰写了访谈提纲,然后通过深度访谈对相关专家学者和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进行初步调研,收集他们对设置“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本科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设置“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本科专业态度的调查问卷。问卷由六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共6题,包括年级、性别、专业、确定专业的时间、招生人数以及学校类型;第二部分是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共5题,包括课程内容涵盖面、课程内容陈旧与否、就业状况、发展前景等;第三部分是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内容的认知,共3题;第四部分为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本科专业学习能力的认知,共4题;第五部分是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本科专业就业和工作的认知,共4题;第六部分是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本科专业社会认可度的认知,共4题。问卷最后还设置了一个开放性题目,以搜集更多相关专业本科生有关设置“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本科专业的看法或建议。为了避免累赘,下文用“新专业”指代“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本科专业。

笔者采用专业的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发放和回收问卷。问卷发放时间为2017年12月5日到2018年1月7日。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问卷的总体概况

本研究共回收问卷409份,其中有效问卷369份。填答了所有问题的问卷309份(在第11题选择“完全没有必要”或“没有必要”的问卷会直接跳转到最后一题,这样的答卷共有60份),在有效问卷中占比约83.7%。本研究3.7部分的分析数据来自于上述的309份问卷,其余部分的分析数据则源于369份有效问卷。

3.2 性别与年级构成

在有效问卷中,男生占23%,女生占77%;前3个年级的学生分布较为均衡,大四学生偏少,如表1所示。

第一,要维护好集团及公司内部的集体文化氛围。可通过举办集会活动、提供思想引导、保障员工的福利等措施来促使公司及集团形成一个积极且正能量的环境。如此,华谊的品牌才能更加贴切地把自己的理念灌输于自己的产品、自己的行动之中,也会更高效地向全社会宣扬蕴含着华谊精神的正能量。

表1 调查对象性别及年级分布

3.3 效度与信度分析

关于问卷的效度,本研究在参考其他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所学专业的满意度、新专业的课程内容、学习能力、就业工作、社会认可度五个维度编制调查问卷,邀请专家对问卷进行审核和修改,并进行多次预调研和修改完善。通过相关分析后发现,5个维度下面的各个问题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因此该问卷的效度较高。本研究采用科隆巴赫系数检验问卷的信度,由表2可知,本研究调查问卷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795>0.75,项数即问题数共20个,说明本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参考价值。

表2 问卷信度分析

3.4 学校类型和专业构成

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来自于“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其他普通本科院校占比仅为17%。以图书馆学和档案学两个专业的学生为主,部分“未分专业”的同学主要是大一学生,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占比相对较低,见表3。

表3 调查对象的学校和专业分布

3.5 分专业的时间及专业人数构成

调查发现,“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分专业时间集中在大二,占比达69%,为大一的两倍。由此可看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专业的本科课程设计是大一以基础通识课为主,大二后专业课逐渐增多。在专业人数构成上,21-40人、41-60人这两类人数最多,而专业人数在61-100人和101人以上的同学主要来自于未分专业,或者是极少数分专业后较为集中的学校。占比相对较低的是11-20人的区间,这说明只有少数学校能够在较小规模的情况下保持专业的延续性,见表4。

表4 调查对象分专业的时间及专业人数

3.6 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

有关所学专业满意度的问题共有4个,其中两题为逆向设问,笔者将其分别对应于1分(非常同意)、2分(同意)、3分(不确定)、4分(不同意)、5分(非常不同意);分数越低,代表专业认同程度越高。另外两题为正向设问,相应的分值设置分别为1分(非常不同意)、2分(不同意)、3分(不确定)、4分(同意)、5分(非常同意);也是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由表5可知,关于现有专业满意度的4个问题,平均分都在3分以下,说明调查对象对所学专业的总体态度趋于消极;而“课程内容涵盖面比较狭窄”这一问题的分数最低,“课程内容比较陈旧过时”的得分为倒数第二,说明调查对象对所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并不满意。

表5 目前所学专业满意度得分统计

3.7 对设置“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本科专业的认知

3.7.1 总体状况

表6 对新专业的总体认知

3.7.2 不同性别的认知差异

本研究利用SPSS第24版进行描述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在0.05的置信水平上,课程内容、就业工作、社会认可度具有方差齐性,且统计量的概率大于0.05。因此,可认为男女生在这三个维度上的认知没有显著性差异,即相关专业的男女生对课程内容、未来的就业工作、社会认可度的态度基本一致。在学习能力上,男女生的T值小于0.05,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根据均值和标准差来看,明显男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知较为积极,认为若开设新的专业,自己能够学好新增的各类课程,详见表7。

表7 调查对象的性别认知差异

3.7.3 不同年级的认知差异

对本次调查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在0.05的置信水平下,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专业认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整体上,从大二到大四,学生们的专业认知呈上升趋势;相对于大二的同学,大一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较高一些。在学习能力和社会认可度上,大二学生的认知积极性相对低于其他年级。究其原因,大二的同学由于刚分过专业,对专业了解不够充分,且由于课程的增加,对学习能力的认知积极性会下降。在就业工作上,大四的同学对学科的就业前景持有积极的态度,认为开设的新专业对就业领域和就业质量有积极的提升作用,见表8。

表8 不同年级的专业认知差异

3.7.4 不同专业的认知差异

以专业为因子,在0.05的置信水平上,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表9可以看出,整体上档案学、图书馆学、未分专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学生的认知积极性依次逐渐下降。档案学的学生对新专业课程内容、就业工作、社会认可度的认知积极性最高,但其学习能力却落后于其他3个专业,说明相较于其他专业,该专业的课程已经饱和,学生对学习更多相关专业课程的意愿不强烈。未分专业的学生对学习能力的认知较高,说明此类同学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超出所开设的课程,能够学习更多的相关课程。与档案学、图书馆学的学生相比,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新专业的课程内容、就业工作以及社会认可度等方面的认知均不够积极,也就是说该专业的学生认为,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培养本科生并不会比所学专业好。原因可能是,现在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比较强,对开设新专业没有特别强烈的愿望;也可能是由于该专业的样本量较少(只占总样本量13.28%)造成的。

表9 不同专业的专业认知差异

4 调查结论

4.1 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较低

相关专业的学生对目前所学专业的课程内容涵盖面、更新速度、就业竞争力以及发展前景等都持消极态度,也就是对目前所学专业的满意度比较低。虽然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对新专业的开设愿望没有档案学和图书馆学专业本科生那么强烈,但他们对目前所学专业依然持消极态度。因此,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变革培养方式,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令学科得到可持续发展。

4.2 有必要设置“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本科专业

分析本问卷开放问题的回答情况可发现,作答的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按照二级学科分专业,学到的知识确实比较少,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应该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拓展专业知识面。部分调查对象还对课程设置提出了建议,强调新的课程体系不能仅仅是原有专业课程内容的拼凑,要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并阐明要多开设一些技术课程。可以看出,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设置“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本科专业。

4.3 有能力学好新专业

虽然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新专业的学习能力认知有所差异(大二、大三、大一、大四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的认知越来越积极,男生比女生更加积极,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和未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的认知越来越积极),但总体上来看,都持积极态度。这说明在开设新专业的时候,按新的培养方案设置新的课程体系可以为同学们所接受。新课程体系势必要融合目前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增加一些有关公共部门信息管理和私营部门信息管理方面的课程。此外,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课程也必须有所增加。

4.4 新专业能增加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大多数人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因此,选择专业时学生会更多考虑那些可让自己更有可能找到一份满意工作的专业。这直接导致不少高校的图书馆学、档案学和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出现或部分出现生源危机。要摆脱这种状况,就要让学生相信本专业的学习能够提升其职业竞争力,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对本次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调查对象普遍认为,与如今按二级学科开设专业相比,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培养本科生能够扩大学生的就业面,提升就业优势,增强其职业竞争力。

4.5 新专业有利于提高其社会认可度

人都是渴望被认可的。学生选择专业时会考虑专业的社会认可度。目前我国图书馆学、档案学和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源危机,与社会对这些专业的认可度不同有关。社会认可度越高,选择的学生就多,就越容易成为“热门专业”(如法学、金融学、会计学)。因此,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必须提高其社会认可度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本调查分析发现,虽然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在这方面的认知积极性不同,但调查对象普遍认为,与如今按二级学科开设专业相比,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培养本科生更具吸引力,更能得到社会认可,更具发展前景。

5 结语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我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本科生关于按照“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招收和培养本科生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相关专业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持消极态度,专业认同感不强;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开设新专业的意愿强烈程度不同:与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相比,图书馆学、档案学的本科生对新专业的开设意愿更强。从总体上看,相关专业的学生认为在本科阶段,有必要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招收和培养学生,这有利于提升其职业竞争力和社会认可度。

198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实行“一体化”教学,培养一专多能的通才以适应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潮流;期间还有不少学者也呼吁按照一级学科培养本科生。但30多年过去了,目前我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基本还是按照二级学科培养本科生。在该学科部分专业(如图书馆学)已经出现严重生源危机的情况下,若然再不进行变革,笔者担心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无法开办该专业。随着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2]的颁布,越来越多省份的高中不再分文理科,今年湖北省也加入高中不分科的队伍[23]。文理不分科意味着以后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将有更多自主权,不是那么“热门”的专业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因此,按一级学科招收和培养本科生,有效提升社会影响力,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才能更好地存在和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资源管理档案学本科生
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探析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历史追溯与革新路径: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特征阐释
美军信息资源管理战略概况研究与启示
浅谈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在H公司电工产品战略上的应用
数据挖掘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探讨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档案学学科入门指导课程专题设计探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