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2018-10-09 10:47焦海晶
甘肃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新课改小学语文

焦海晶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新课改;主体地位;

以学定教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14—0081—01

新课改将学生主体学习作用的发挥作为课改的灵魂。有没有课改,课改的深度如何?都可以从学生主体学习作用发挥的方式方法中看出来。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自主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一、以学定教,从学生视角出发来设计教学

我们知道,传统语文课堂教学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教师解读文本之后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这种有目的的语文教学看起来效率很高,也很节约时间。但是,由于问题都是从教师或者专家、学者解读文本的结果中提出来的,是教师视角和专家视角,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的结果,许多时候可能会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知实际,难免和学生隔着一层。因此,教学就是要有学生视角,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从学生的问题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出发。没有学生视角,也就没有高效或者有效的教学。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来展开我们的课堂教学呢?孔子提出:“不愤不悱,不启不发”的教学原则就是学生视角的最好证明。愤与悱是学生视角。学生产生愤与悱,教师根据学生的愤与悱展开教学,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更有针对性,更有目的性。一般来说,学生在没有产生困惑的时候教师不讲解。

二、以问题为抓手,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提高思维能力

如何才能让学生处于愤与悱的状态呢?那就是阅读。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批注提问。学生只有在阅读中提出了问题,说明学生才真正地读懂了文本,真实的阅读才发生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抓手,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以此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文本,自主阅读,获得认识。然后通过合作交流,筛选问题,促使学生相互之间启发,进一步思考文本。最后,通過汇报交流,合作探究,使学生的认识有质的提升。

一般以问题为主的教学具体操作方法是:阅读文本,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认为的好词好句标出来,把不理解的词语涂上颜色,作为问题和其他学生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效率。这一个过程完成得好,就会为下面学生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三、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中,让他们在提出问题时思考文本,探究文本深层次的意义

通常情况下,学生总是把文章看得很简单,他们对文本的阅读过程总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给学生一篇文章,让他们匆匆忙忙看一两遍便感到索然无味了,再也没有阅读的兴趣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是因为他们被动惯了,主动学习思考的意识不强。他们不知道探究文本背后的深层次东西,不知道挖掘语言背后的意义。好读书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方法如果是作为一种社会阅读还可以,如果是作为一种教学阅读那就严重不足。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写了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写的。如果停留在写了什么,学生很容易产生学与不学一个样的想法。他们的阅读活动也就变得浮躁,他们也就不会再去深入地思考文本、探究文本。然而,教师通过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去思考文本、探究文本。既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能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欲望。学生主体作用就是学生主体思维。没有主体的思维,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学习。当前,有些教师讲授的课堂最大的弊端就是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没有给学生和文本充分接触的时间,没有让学生主动思考文本、主动寻找问题,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自己究竟能研究出来一些什么问题,能读懂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读不懂。教师提出的许多问题,尽管学生也思考了,但是这种思考是被动的,同时,由于时间限制、问题限制,大多数学生很难深度参与到问题思考之中,造成课堂效率的低下。

教学的目的不是将学生教得没有问题,而是让学生不断产生问题,在问题情景中解决问题。问题的产生不是教师提出来让学生思考,相反是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产生。让学生在没有问题的地方看出问题,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教师只有抓住这个根本,才能从根本上激活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的效率。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之上,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问题为主,要解决学生的问题,解除学生心中的愤与悱。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本课堂,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改。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新课改小学语文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