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的抱怨

2018-10-13 03:08
中国老区建设 2018年9期
关键词:乡村干部花菜乡政府

□ 黎 雨

今年家乡最大的变化,是进村公路两旁的地里铺上了塑料薄膜,还新修了一条延伸到地里的水泥路。

爸爸说,水泥路是村里搞产业扶贫修的产业路,这些都是搭了产业扶贫的便车。我绕着产业路走一圈,发现盖着塑料薄膜的地里种着花菜,在醒目的地方还立着几块铝板,上面写着“合作社产业示范基地”。村里有三四位中年妇女在给花菜浇水。

没过几天,我刷微信朋友圈,却看到村支书在朋友圈感慨:“就近找工人都找不到,每天还要去很远的地方接送。”

这是怎么回事呢?

后来和村里人聊天才了解到,我们这个村在2016年年末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主要根据县、镇的有关部门要求,将产业发展作为脱贫增收的主要途径。

留守的老人和中年妇女的生计模式大都为养一头猪、一群鸡,种一些菜。蔬菜产业规划,在没有解决好销路问题的时候,很难引起他们参与的兴趣。

按照县镇产业扶贫规划,打造“菜县菇乡”,村里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发展羊肚菌产业和莲花白产业。但实际上只在一个村民小组发展了羊肚菌产业。

我家所在的村民小组发展莲花白产业。莲花白可以种两季,我们小组开始种莲花白的时间段是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这也是原来村民种植传统作物土豆、玉米的季节。

按照上级莲花白蔬菜产业扶贫的规划,我们组最肥沃的56亩地全部按照350元一亩地流转给一位外地老板种植莲花白。村民中流转土地最多的是3亩。

参与土地流转的村民按照自愿原则,只要符合要求就可以到基地打工。

但是我们组很少有村民去莲花白蔬菜基地打工。据了解,去基地打工的村民一共有7人,其中有3位是六十多岁的老人。相对而言,老年人干活慢,很难符合基地的要求。而一直在基地打工的是4位四十岁左右中年妇女,因为她们能按照基地的种植要求既快又好地劳作。而我们组大部分村民是五六十岁的男性,他们拉不下脸,基本不会去基地打工。

当年那一季莲花白的产量很高,但是正好遇上蔬菜收购低价期,再加上之前没有如期修建完成产业路,造成交通不便。这一季下来,老板亏损了70000多元。莲花白卖不出去,村民就把莲花白喂猪。据说后来猪都吃“伤”了,就都坏在了地里。

由于这次发展莲花白产业的失败,此后一段时间,村里很难再找到人流转村民的土地搞产业。

今年年初,乡政府的领导班子就自己揽下我们组那56亩地种植蔬菜,虽然不再强制要求村民流转土地,但要求只能种植南瓜、辣椒、花菜、土豆、红薯等农作物,不让种植玉米。村民认为这是在变相强制发展蔬菜产业。

从村民那里了解到,外地老板来种植莲花白的时候,还能就近请到几人打工,现在乡政府自己做很难找到人务工。原本乡政府倡导就地安排村民务工,并在村里找了监工,按60元一天的工钱算,但应者寥寥。

那为什么乡政府揽下后,更难找人务工呢?

村民表示,当初在准备发展蔬菜产业进行产业扶贫时,乡村干部也召开了村民大会,但只是在形式上征求村民的意见,并未真正考虑村民的愿望和想法。因此,虽然乡村干部希望以自身行动调动起村民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但是,村民认为,乡村干部的这种姿态,是按照政策要求规划好了产业项目,需要的只是村民服从,并没有充分考虑村民对产业扶贫的意见和建议。

乡村干部没有考虑到村里的情况。留守在村里的主要是老人和中年妇女。村民每家都会养一头过年猪,等到快过年的时候家人团聚杀猪过年。这一头猪的猪肉一般就管一家人一年的肉和油,按照习俗每年过年都是先吃完去年留下的肉,相应的又留下明年的。地里的玉米、土豆、红薯、青菜一般除了解决家人的蔬菜外都用来养猪,这样一年下来一家人的生计问题就解决了。

而蔬菜产业扶贫的规划,对于进城的少部分村民来说是有益的,但对于大部分留守的村民而言,却忽略了他们的生计需求。另外村里人认为,现在到处都在种花菜,花菜肯定会像去年的莲花白一样滞销。

除此之外,村里留守的农民大多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对他们而言,土地不仅仅是满足生存的需求,还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位大爷说,做惯了自己土地的主人,不想被管着,自己种地,想怎么种都行,自在。

村里在花菜基地干过活的一位妇女则抱怨道,挣点钱受气,用她的话说:“大家都是熟人,在他那里做事就像我向他要饭一样,那脸色太难看了,赚也没赚到多少钱,早知道还不如不要。”

如此一来,便出现了村支部书记感慨就近找不到人务工的情况。◀

评论

与村民无关的扶贫产业

扶贫产业基地找不到人务工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产业扶贫没有真正带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村民无论是将土地流转给私人老板还是乡政府,获得的实际收益都仅是土地流转的那部分。用村民的话说,土地流转挣的是死钱,并没有活钱流进他们的腰包。土地又不能自由支配,村民们也就半推半就地把土地流转出去,拿到流转的钱后,产业扶贫似乎就和村民脱离了关系。产业扶贫变成了私人老板或乡政府自导自演的产业发展,村民也就从最初的产业扶贫对象变成了产业发展的旁观者。如此产业扶贫并未给村民带来真正的持续的收益,这也就不能带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乡村干部花菜乡政府
乡村干部工作的助手、生活的知音
271起扶贫领域曝光案例分析——弄虚作假等易发,乡村干部超九成
王亚华:提升乡村干部服务动机和公共领导力
对乡村干部,强调责任不能忽视关爱
弟子规
弟子规
加强乡政府计生办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方法分析
花菜这样做,比肉还好吃,不知道太可惜!
花菜妹妹的爆炸头
记账式的消费构成合同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