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尘螨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8-10-15 06:18陈巧霞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8年9期
关键词:尘螨过敏性特异性

陈巧霞

(郑州市中牟县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1450)

过敏性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近年来,该病在全球的发病率日趋增长,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过敏性哮喘的过敏原较多,包括花粉、屋尘、食物、动物皮屑、冷空气、真菌等,尘螨是屋尘中最主要的过敏原[1-2]。标准化特异性免疫疗法(SIT)是目前治疗过敏性哮喘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唯一能改变免疫机制的对因治疗方法。但治疗周期较长,存在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3]。本文观察标准化SIT治疗177例尘螨过敏性哮喘的效果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77例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病情程度为轻、中度。女86例,男91例,年龄6~56岁,平均年龄(19.1±14.7)岁。其中6~17岁78例,18~56岁99例,平均病史(5.1±1.3)年。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哮喘的诊断标准,病情程度是轻、中度;②检测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抗体为阳性(≥2级);③皮肤点刺试验:屋尘螨变应原呈阳性;④一个月内没有接受任何免疫疗法;⑤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疾病者,如恶性肿瘤、精神紊乱、支气管扩张、心、肺部的疾病等。

1.3 研究方法

使用药物为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制剂(丹麦ALK-ABELLO公司,批号:S20090047),为氢氧化铝吸附的缓释型屋尘螨疫苗[4]。产品规格4瓶/盒,5 mL/瓶,依据屋尘螨浓度的不同依次分为A号瓶(100 SQ-U/mL)、B 号瓶(1000 SQ-U/mL)、C 号瓶(10000 SQ-U/mL)、D 号瓶(100000 SQ-U/mL)。

治疗前检测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达到个人预计值的75%以上,才可以注射药物。治疗分为增加剂量和保持剂量两个阶段。具体方法:增加剂量阶段:第1~9周,每7天注射1次,1~3周A号瓶0.3 mL,4~6周B号瓶0.5 mL,7~9周C号瓶0.7 mL;从第10~19周使用D号瓶,第10周注射0.2 mL,第11周 0.3 mL,以后每周按0.1 mL剂量递增,一直到第19周1.1 mL。保持剂量阶段:每隔两周注射1次,最后阶段每5~7周注射一次,注射剂量维持第19周的剂量。到治疗结束一共注射45次。每次注射后检测PEF,达到个人预计值的80%以上并观察半小时以后才能离开。在注射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与治疗医生取得联系,告知医生症状以便对症治疗和记录。

治疗期间如有哮喘发作酌情给予抗白三烯类的药物、糖皮质类的激素以及抗组胺药物等缓解症状,待有所好转后停药。具体药物:抗白三烯药物(如孟鲁斯特钠,6~8岁5 mg,8~15岁7 mg,成人9 mg,qd),抗组胺药物(如依巴斯汀,6~8岁4 mg,8 ~ 15 岁6mg,成人9mg,qd),吸入使用 β2受体激动剂(成人的剂量是140 μg,bid,6~15岁的儿童80 μg,qd),吸入使用糖皮质激素(成人的剂量是 5.0 μg,bid,6~15岁的儿童5.0 μg,qd)[5],所有治疗于餐后进行。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的症状、每周用药情况,于治疗开始前1 d和治疗完成后1 d进行症状和药物评分;②比较治疗前后屋尘螨皮肤点刺结果、血清特异性sIgE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1 临床检测 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清特异性sIgE水平,采用变应原皮肤点刺液(丹麦爱尔开-阿贝优公司)进行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对照磷酸组胺,阴性对照生理盐水,根据皮肤指数(SI)进行判断,SI=0为阴性(-),SI 0~ 0.5为阳性(+),0.5~ 1.0为阳性(++),1.0~2.0为阳性(+++),≥2.0为阳性(++++)。

1.4.2 药物评分标准 使用抗组胺类药物,每次计 1 分,使用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类激素,每次计0.85分,使用抗白三烯药物,每次计1分。

1.4.3 临床症状评分 分别依据咳嗽、气促、胸闷、喘鸣等症状进行评分,日间症状评分标准:未出现症状0分;症状出现1次,持续时间很短为1分;症状出现2次或以上,持续时间很短为2分;一天中较多时间出现轻微症状或较重症状为3分。夜间症状评分标准:未出现症状为0分;因出现症状醒来1次或早醒为1分;醒来2次及以上为2分;醒来多次或无法入睡为3分[6]。各症状日间和夜间症状评分相加即为最终症状评分,症状总分为4项症状评分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后症状总分为(3.85±2.12)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6.19±4.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2.2 治疗前后药物评分比较

治疗前药物评分为(2.88±0.50)分,明显大于治疗后的(0.51±0.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治疗前后皮肤点刺结果及血清sIgE浓度变化比较

治疗后皮肤点刺平均SI值为(4.29±0.71),明显小于治疗前的(15.89±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sIgE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皮肤点刺结果及血清sIgE浓度变化比较

2.4 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开始后第1周出现局部不良反应11例,症状是唇舌干燥、肿胀,口腔发麻;在保持剂量阶段出现全身不良反应3例,症状有打喷嚏、腹部不适、流鼻涕、瞌睡、头昏、呼吸困难等,经减少应原疫苗注射和对症药物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91%。

3 讨论

以往临床治疗过敏性哮喘大多只能短期内改善症状,远期的疗效却不理想[7-8]。近年来,许多临床试验证实标准化SIT能够改变过敏性哮喘患者的变应性体质,疗效较好。

SIT是一种病因疗法,可有效提高患者对过敏原的耐受性,改善临床症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治疗周期通常较长,有研究证实免疫治疗的时间越长,疗效越显著,但大多数患者无法坚持,部分患者甚至治疗不到一个周期就停止用药,因而临床疗效往往不尽如人意[9-11]。本研究中,采用标准化SIT治疗1年后,症状总分和药物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标准化SIT治疗屋尘螨过敏性哮喘可明显改善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效果显著。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显示治疗后平均SI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前后血清s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尚不明确,有研究指出经过1~2年的免疫治疗sIgE水平才会有所降低[12-15],因此可进一步延长治疗时间继续观察。

在不良反应方面,本研究177例患者中共发生不良反应14例,发生率为7.91%。国内相关研究报道,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安脱达)特异性免疫疗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普遍较低,其中速发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6.26%,迟发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6.22%,且大多表现为轻微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即可缓解[16],与本研究结果较为一致。但也有文献报道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17],因此要求临床医生应经过严格的专项培训,按规范进行治疗操作,并可快速准确的处理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尘螨过敏性哮喘可明显改善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安全系数高。但是本研究的试验时间有限,无法评估该疗法的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考证。

猜你喜欢
尘螨过敏性特异性
面对小小尘螨,我们该怎么办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长蛇灸联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跟螨虫在家做伴
告别浪漫“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