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2018-10-16 01:19钱炳生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9期
关键词:素养培养数学老师课程建设

钱炳生

[摘 要] 对小学数学课程而言,其核心素养培养主要侧重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计算、推导、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等相关能力。本文将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对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展开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数学老师;课程建设;素养培养

“核心素养”是当前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重要内容,数学在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素养往往和老师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对于小学数学老师而言,基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优化课程建设,积极转变教学行为,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构建生活化课程,帮助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需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在处理实际问题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数学是一门极具实用性的学科,和日常生活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師应引导学生将个人经历、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相结合,以此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以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为例,笔者在对该课内容进行讲解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现了一副各形状相混合的图片,其中有正方形、长方形、圆以及三角形等,学生要找出图中的圆形。这个问题相对较为简单,同学们积极响应,并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接下来,笔者要求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的圆形。同学们开始积极思考并展开交流与分析,有的同学表示家里的钟表是圆形的,有的同学表示车轮是圆形的,有的同学说锅底是圆形的……笔者顺势引导生活与数学之间联系密切,要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看待并处理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强化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二、构建情景化课程,逐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环境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的好坏。民主而轻松的教学环境往往能够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构建轻松自由的思维空间,能够积极开拓思维,充分发想象力,踊跃参与教学组织活动。课堂教学气氛过于严肃,会严重挫伤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思维发散,不利于激发其探索欲和创造欲。因此,教师要创建轻松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们积极创新。

以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为例,在学习该章“百分数概念”时,笔者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全班共有50名学生,其中10名同学获得100分,25名同学获得95分,15名同学获得86分,请问获得100分的同学占比是多少?笔者就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以图片的形式将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展现出来,问题情境令同学们感到了被需求的快乐,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分析,课堂讨论气氛被推到高潮,这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创新力,学会共同解决问题。

三、构建合作性实践课程,促进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

推理是人们在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思维方式。老师通过构建合作性实践课程带领学生开展观察、类比以及画图等一系列活动探寻其中的规律,大胆猜想结论,以此提高学生的推导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几何直观能够使得整个推理过程清楚简单,为培养和发散学生思维提夯实了基础。

以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为例,在组织学生学习“圆锥的体积”时,采用了通过教学道具推导计算公式的计算方法。准备材料:等底等高的圆柱体道具和圆锥体道具、沙子。具体操作流程:将准备好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放在讲台上,用圆锥体盛放沙子并其倒进圆柱体内,直到将圆柱体盛满。经过实验发现,重复三次操作即能够将圆柱体盛满。通过此实验同学们意识到对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来讲,三个圆锥体体积之和即表示一个圆柱体体积,由此可获得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即V锥体=1/3SH。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需学生进行论证,只要观察老师操作或者自行操作即可。

总而言之,课程建设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亦是开展教学规划、实现教学目标、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在积极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应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合理构建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继而促进全国教育事业稳步、协调、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引现实之材命多元之题——小学数学命题经验谈[J].辽宁教育,2017(15).

[2]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命题探索——基于PISA数学测试的启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7).

猜你喜欢
素养培养数学老师课程建设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注重情境直观探寻规律本质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迟到
试析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素养的培养
我的数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