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背景下体育产业融合研究

2018-10-17 00:49吴学峰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强国融合

吴学峰

(凯里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我国体育产业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体育产业融合趋势越来越强;体育产业融合的范围和深度也在不断扩大,马拉松旅游、冰雪旅游、体育小镇等新型体育业态层出不穷,功能和产业组织形式都在不断演进,体育产业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发展体育事业促进产业经济发展构建体育强国重要选择也是必然选择。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体育产业与旅游、会展等业态的融合发展。因此政策导向为体育产业融合提供方向,体育产业融合成为国内体育产业研究的重要内容。学者李燕燕《我国体育产业融合的动力因素及模式分析》一文认为体育产业融是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管理等影响动态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发展过程[1];本文对产业融合的起因基本和该文观点类似,区别侧重点不同。本文认为构建体育强国政策导向和宏观经济快速发展是我国体育产业融合的关键点,而消费需求升级是在宏观经济快速发展后的必然诉求,技术快速对宏观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 我国体育产业融合动因分析

1.1 新时代构建体育强国战略目标政策导向

十九大指出:实现中国未来发展的国家战略、国家崛起的复兴梦,需要将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资源有效整合、配置,以求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主动权获得竞争优势,因此体育产业的战略发展要符合国家大战略的规划,结合自身的体育资源进行战略发展。2009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指出要加快实现我国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2016年 “十三五”期间的目标是:体育产业规模超过3万亿人民币,产业增加占GDP总值的1%;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产业市场的主体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完善等目标;2017年十九大报告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强国的建设。假如把我国体育界当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则系统最高战略目标就是构建体育强国。体育产业战略发展属于体育强国战略发展下的子内容,其发展内容和方向也必然是为构建体育强国最高目标服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人民意愿、政府政策导向对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方向和内容具有绝对的影响力,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在深圳率先进行,如今经济改革发展所取得非凡成就世界有目共睹:2017年深圳地区GDP数值达2.2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是8.8%,国内排名继上海和北京之后。因此构建体育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政策导向必然引起体育产业资源、技术、管理等进行整理融合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助力体育强国构建[2]。

1.2 体育产业消费需求升级导向

产业融合动力系统中,行业技术创新、政府政策导向、产业消费升级、企业内部管理等都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因数。截至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制造业的产值比重依然高达60%左右,但是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为服务产业是世界所公认的,我国也于2015年将体育产业定义为第三产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产业融合源动力,但是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其技术创新对产业融合的影响远远小于消费需求升级对体育产业融合影响。马斯洛五个需求层次可以划分为五个消费市场,最高需求自我实现对应的消费市场是满足产品对自己判断标准的市场,同时消费者有自己的固定品牌需求等。马斯洛五个需求层次的变化根本是由于经济基础的变化,经济基础发生变化引起消费需求发生变化。经济基础越高,越发引起消费者对体育产业个性化、高级化、区别化的体育产业产品或者服务需求,正是这些新需求迫使企业和政府做出产业调整推动体育产业资源、管理、技术等融合。同时为应对个性化、高级化、区别化的需求而创造的市场空间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而那些不愿或者滞后根据市场需求而调整体育产业发展策略的企业将被淘汰[3]。

根据国际体育产业发展规律,国内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体育产业将获得井喷式发展。目前我国人均GDP为8000美元,因此存在很大的需求消费市场等待开发。伴随我国构建体育强国思想的政策导向下,我国体育产业结构逐步发生细微的转变。2013年至2015年期间基础性的消费比重下降明显,一些小众运动逐步热火起来,骑行、游泳、垂钓用品的消费比重逆势上涨,运动消费增速超过75%。体育强国思想、全民健身国策逐步成为主流,消费需求应势升级,具体表现在:体育服务行业超级IP需求增加,精品化、标准化、便携化的新型健身房需求增加,全民健身带来对运动装备类型、多样化和科技化需求,体育健康、营养、保险产品需求增加,体育运动培训机构等需求增加,而体育消费需求升级必然引起产业供给者做出相应的反应,整合资源、技术、管理等开发出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的产品和服务。

2 我国体育产业融合态势分析

2.1 产业融合的时代性

改革是时代的主题。改革是中国发展的动力,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成就世界有目共睹,全民安居乐业、共建小康社会,社会矛盾已经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体育产业融合属于改革的内容范畴,产业融合基础目的是调节体育产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逻辑关系,经过不断的改革融合使得资源、技术、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体育产业经济效益,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在国际上更加具有竞争力,体育强国目标逐步实现[4]。

体育产业融合是时代的召唤。从上个世纪中国“东亚病夫”称号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再到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电视台采访表示:上个世纪困扰中国的“奥运三问”已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召开而全部实现,一系列事件表明体育强国梦已经与中国复兴梦融为一体。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体育产业迎来井喷式发展,体育产业增加值由2008年的117.6亿元到2016年产业增加值6475亿元、8年时间将近50倍的增长;前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表示要开展工作加快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十九大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争取举办好北京冬奥会;我国体育产业也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阶段性的融合,体育与医疗、体育与房地产、体育与旅游等产业融合,体育产业内部也有融合诸如引进更加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生产符合当下消费者的产品例如运动手环,它是体育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科学技术等复杂性产业融合。因此我国体育产业融合正是在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中国梦时代性召唤下进行的。

2.2 我国体育产业融合的必要性

产业发展大势所趋。亚当斯密主导的分工理论为传统工业生产所创造的财富有目共睹,但是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信息领域的重大突破,技术创新在产业内外发生不同程度的扩展与应用,新型的产业演进方式产业融合在创造财富方面越来越重要。产业融合具有宏观和微观两个作用:宏观角度,产业融合属于产业创新的范畴,为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提供发展动力,优化产业结构使之更加适应日新月异的消费市场;微观角度,产业融合超越原本固有的结构优化边界实现不同于以往的创新,通过技术、管理等对所具有的资源重新整合,使得产业更加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随着产业融合范围不断的扩大与深入,产业融合去除“信息产业领域”的印迹,逐步在金融、服务、教育等不同产业形成全方位多产业的大融合的现状,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大势所趋[5]。

体育产业整合内在需求。产业市场价值链主要是产品供给者、消费者,在两则之间是供销商和分销商连接系统,而体育产业更多的表现是知识、功能、价值的关联,是知识和价值构成的系统,本质是通过 知识分工与共享为顾客创造价值。下图1是体育产业链构成。

图1 我国体育产业链的构成

随着政府政策导向的变化、消费升级需求、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变化等原本产业链中间的各个环节对创造价值的贡献重新被定义,价值和利润在产业链上朝着更加符合消费需求的方向转移, 产业融合因而形成。因此体育产业融合是体育产业内部产业链朝着价值和利润更高方向发展的路径,也就是产业融合因产业内价值链中价值和利润需求而存在。

3 我国体育产业融合路径分析

体育产业融合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基于不同融合路径所展现不同的特点,且每一种融合路径不是作为单一影响影响体育产业的发展内容与方向。

3.1 技术渗透式融合

技术渗透式融合主要是以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为主诱导因数推动体育产业价值链发生变动推动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融合模式。技术渗透式融合主要是高新技术应用于体育当中,提高体育产业社会生产力、改变体育产业社会生产关系逐步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过程。“云时代”大数据技术与体育产业融合:利用人工、计算硬件等各种策略将体育产业的数据收集并处理,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的价值使得体育数据能够产业化、价值化、商业化,具体表现是为体育服务产业增加产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2013年7月,习近平视察中国科学院时指出:“大数据是工业社会的自由资源,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主动权[6]。”

体育大数据助力体育产业资本投资。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体育产业去曲折中成长;北京奥运会对体育产业的刺激作用一直延续的2009年,以当时体育产业主导地位的体育用品为例:2007-2009年的销售额度分别是690亿、910亿、1110亿;但是2010年之后中国体育用品开始进入周期性去库存阶段,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体育产业才迈向新的轨道。目前国内具有相关资质的体育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有20家以上,规模达400亿元左右,在2015年到2016年的一年时间内体育产业创业融资案例金额超过174亿元。在体育产业基金迅速在资本市场扩展同时,体育产业投资并购等资本投资行也层出不穷。在资本市场逐步进入体育产业阶段,如何通过相关渠道获取有效的体育数据信息,进行投资评估做好精准投资是所有投资人值得考虑的地方。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研究员李东健认为,未来体育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将是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在新一轮的体育创投热潮中,体育大数据值得重视。《2015年中国大数据交易白皮书》显示,2014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767亿元,同比增长27.83%。预计到2022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8200亿元,其中体育大数据将占据重要比例。在资本驱动下,“大数据+体育”正在影响未来体育未来发展发展方向。 因此2008年之后, 体育产业处于曲折成长的状态结合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引发资本市场的投资需求的扩大,正是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发展,体育产业和大数据技术两种融合实现共赢。资本市场精准投资规模的扩大,必然带动体育产业快速发生,体育强国逐渐构成[7]。

3.2 功能复合式融合

功能性融合主要产业在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进行下,不同产业根据各自的优点融合发生有机融合,其特点是在功能上呈现互补的现象,发生融合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充分挖掘产业价值空间,提高产业产品和服务的综合竞争能力,做大做强体育产业内容和结构。当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体育产品或者服务供给市场当中,如何开发具有差异性、参与性、复合型、文化性及其挑战自我的产品或者服务是该产品或者服务能够赢得体育产业市场的关键,这也就要求体育产业需要和其他产业或者本产业的不同功能性产品在功能上进行融合,以实现消费者消费单一产品或者服务的同时能够得到更多的体验和消费认知。目前在功能上融合比较成熟的是:体育健身+健康医疗实现功能融合;体育运动+旅游,该案例代表是体育小镇和冰雪旅游[9]。

特色体育小镇,是以“体育产业+旅游产业”为特点的集休闲、体育运动、独家、文化展示功能一体化的特色建设项目,满足优势体育赛事的功能又能为全民健身提供发展平台,属于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房地产行等其他产业在功能上实现有机的融合模式。 国内比较著名的体育小镇是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其最初是为举办“英雄会”而建立的体育小镇,主要是为汽车越野赛事而向周边产业衍生的大型综合赛事活动场所。该体育小镇具备越野汽车赛事和综合旅游的功能,实现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在功能上的融合。在2016年举办体育赛事期间,阿拉善“英雄会”园一周内接待游客百万人次,实现收入将近6亿元,同比增长197%、171%;此外在举办赛事期间,另外招商引资、近300家他行业参展,实现商贸销售收入近15亿元。2016年阿拉善盟的GDP为342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2亿元,而当年该地区接待旅游为6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66亿元。阿拉善盟这个沙漠中的体育小镇,其特殊的地理环境 实现了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在功能上的有机融合,推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冰雪旅游不仅实现了传统休闲娱乐的观光需求,又满足消费者对冰雪运动的体验需求。2015年北京获得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权后,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2017年我国的冰雪旅游市场的旅游规模达到1.7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约2700亿元。《中国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18)》显示:在2021年至2022年之际,我国冰雪旅游人数将达到3.4亿人员,带动体育产业和其他产业收入产值达3万亿元。据统计冰雪观光人员占据国内冰雪旅游总人数的72.4%,观光加体验式旅游是冰雪旅游的特色,游客以观光+旅游的形式体验祖国千里冰封、万里飘雪的壮丽景观。根据数据显示在冰雪旅游当中滑雪休闲度假旅游占据冰雪旅游总数的1/4左右,表明在我国获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之后国内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在功能上实现融合,实现1+1>2的转变。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工作中指出: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努力筹办好2022年冬季奥运会。众所周知我国冰雪竞技运动世界排名20名左右,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国仅获得1金,和世界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也与中国目前的综合国力不相符合。因此冰雪旅游的快速发展带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经济收入,行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新的篇章,对中国冰雪运动竞技、冰雪产业、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都极大的推动作用,也是综合性体育强国不可缺少的内容。

3.3 资源整合式融合

体育产业资源整合式融合是体育产业市场根据市场规律将政府或者不同企业内外具体行为融合在一起,使得投入的资源产生良性的整合,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市场竞争能力,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

发展体育产业群式融合。发展体育产业群模式定义为:在市场和政府政策引导下,体育产业的供应商、服务机构、管理机构等为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自主的围绕体育产业生产商进行产业集群,“产业群”实现体育产业资源有效融合,降低各自运营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国内体育产业资源融合模式基本包括:企业自主聚集,政府培养阶段,国家示范基地,特色体育小镇阶段等四个阶段。晋江体育产业基地是目前发展比较成功的体育产业基地,最早起源于晋江市陈埭镇当时人均收入仅为52元的小镇。伴随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以体育运动鞋为特色的产业格局,目前已经形成包括安踏、持步、乔丹、贵人鸟、金莱克、美克等诸多体育品牌。正式基于“集聚效应”下晋江体育产业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群,该产业基地不仅带动了该市区的经济发展, 推动全国甚至全世界体育产品制造业的发展,对于我国体育产业产品制造业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良好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上,晋江逐步打造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对本城市及其外部体育资源进行融合。晋江以实力雄厚的体育产品制造业为基础带动其他体育产业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产业基地的产区集群优势。目前晋江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体育产业产品制造基地,拥有各类鞋企业3000多家,旅游运动鞋占据全国总量的40%,世界的20%。根据统计2016年该市区的体育产业法人单位将近1万家,从业人员约40万人,体育制造业总值达1500亿左右,占据GDP总值的34%,纳税额为52亿元[10]。

基地产业资源价值链融合。每个企业都是产业价值链上一个环节,企业想要获得竞争优势取决于内部价值链也取决于所处外部更大的价值链。2016年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分析显示:体育用品占据比例大、服务占据比例小的特点,体育用品比例高达79%;相比之下美国,体育产业服务产业比重高达55%以上。体育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是朝第三产业发展,这个我国构建体育强国必经之路。在完善体育产业结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企业基于价值链经济效益的驱动参与到体育产业上游区域包括体育竞技和健身娱乐等。据统计美国2014年体育核心资产收入达605亿美元,其中媒体版权收入为146亿美元占据24%;而目前国内体育产业赛事版权运营处于初级阶段,2016年中超联赛的赛事转播权收入为1.45亿美元,CBA联赛为0.08亿美元。而同年,欧洲的西班牙、德国等足球赛事转播权收入在10亿美元的量级,美国篮球赛事NBA的转播权收入为28亿美元。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体育赛事转播权,是基于价值链经济效益的驱动,国内体育服务产业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也存在巨大经济价值:国内互联网公司阿里体育在2017年对体育产业布局如下:1月份获得高尔夫三大巡回赛独家媒体版权,2月份取得札幌亚冬会新媒体版权,3月份取得上海合作组织2017-2019年马拉松马拉松系类赛事独家运营方权,3月份获得世界顶级国标舞赛事-黑池舞蹈的转播权。国内互联网企业与体育产业融合布局体育赛事播放版权能够调整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国内体育产业服务产业的比重也逐步提高,体育产业结构和内容逐步完善。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体育产业融合的融合动因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产业融合路径。研究表明:我国产业融合路径主要是通过技术、功能、资源三个角度进行融合;融合的最终导向是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和内容逐步完善,体育服务业和产品制造业的比重逐步合理化,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产业,这是构建体育强国的必经之路;因此本文所总结归纳体育产业融合路径对发展体育产业构建体育强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强国融合
铭记五四精神 争做强国少年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体育产业之篮球
秦晋争霸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