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比较研究*

2018-10-17 00:49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晋中临汾太原

李 嵘

(山西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既包含着教师的教学、科研、训练、同时又包含学校运动场馆建设、各项体育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等,还包括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活动时对体育的认识、对体育活动的策划、组织、实践和传承,同时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心智健康水平、学生是否掌握了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手段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这些因素都将影响着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水平。

山西省高等学校基本分布在太原、运城、大同、晋中、忻州、临汾和长治地区,而太原是大学较为聚集的地区,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是山西最知名的大学,他们的体育发展水平是山西的最高水平,代表着山西高等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本文就是将山西13所高等学校分为2个区域,太原地区(7所)和晋中、大同、长治、临汾和运城地区(6所)两个地区,引入高校体育文化的指标体系,构造对比矩阵,运用MATLAB数学软件对各量化指标精准计算,通过数据分析找出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探寻山西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健康发展的途径,缩小晋中、大同、临汾、长治、运城地区高校与太原地区高校在校园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实现山西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和谐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是山西省13所高等院校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育精神文化和体育行为文化的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研究法

1.2.1.1 问卷调查 根据山西省各高校在校学生人数有针对性地发放问卷,在太原地区高校共发放850份问卷,在晋中、大同、临汾、长治、运城各高校发放550份问卷,收回问卷数是1296份,有效问卷1278份。

1.2.1.2 专家访谈 通过会议、学术交流、网络和电话的形式对各高校的体育部门相关人员进行的访谈,获取所需要的材料。

1.2.2 数理统计法

对各级指标的权重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而数据分析利用MATLAB数学软件进行。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的引入

高校体育文化指标体系是由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构成,详细如图1。

图1

2.2 评价指标的内涵及说明

2.2.1 体育物质文化

体育物质文化发展水平的评定指标是:体育标志、经费投入、体育资讯和场地面积。

体育标志:指校内陈列的体育名人、格言等雕像或是宏伟壮观的体育场馆等。

基本变量:太原市区高校与晋中、大同、临汾等地区高校校内体育标志数量之比。

经费投入: 指每个学生每年用于体育锻炼的经费,主要是学生用于购买专业的运动服装;小型体育运动器械及相关的护具,比如羽毛球拍、羽毛球及护腕、护踝等,室外拓展项目中的山地自行车及相关的头盔、护膝等防护用品,等等;学生观看体育比赛的门票(比如CBA山西主场的比赛)、体育彩票、购买报纸、杂志等消费;参加各级各类俱乐部、协会所举办的体育培训班缴纳的学费;租用体育场馆的费用,等。

基本变量:太原市区高校学生与晋中、大同、临汾等地区高校学生体育经费投入之比。

体育资讯。指学生及时获得体育知识、体育新闻、体育评论、体育发展动态、体育技术等的有效渠道,并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带来价值的信息。学校图书馆的体育报刊,体育书籍、学校公共场所的体育宣传栏和网络平台等是学生获得体育资讯的有效途径。评价标准按学校有体育图书0.5万册以上记1分,有体育宣传栏10块以上记1分,有网络平台记1分,否则记0。

基本变量:太原市区高校与晋中、大同、临汾等地区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体育资讯能力的比值。

场地面积。指每个学生人均体育场地的面积(单位:m2/人)。

基本变量:太原市区高校学生与晋中、大同、临汾等地区高校学生人均体育场地的面积之比。

2.2.2 体育制度文化

体育制度文化发展水平的评定指标是:组织领导、校园体育制度和校园体育传统。

组织领导:指学校内是否有校级领导专门分管学校体育,体育部门是否有每年的体育工作计划,学校和体育主管部门是否每年召开体育工作会议。评价方法为根据所提供的指标,每有1项记1分,没有记0分,最后记录总分。

基本变量:太原市区高校与晋中、大同、临汾等地区高校组织领导披露状况总分之比。

校园体育制度:由学校体育学院或体育教学部和学生体育体育协会、俱乐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条例、和办法的总称。具体体现为是否具有学校体育管理总则、校园运动场馆使用、维护办法、体育锻炼的实施办法、体育教师工作守则、运动员守则和体育社团、俱乐部的规章制度等。评价方法为根据所提供的指标,每有1项记1分,没有记0分,最后记录总分。

基本变量:太原市区高校与晋中、大同、临汾等地区高校校园体育制度记录总分之比。

校园体育传统:指学校是否形成了自己的体育传统,是否定期聘请知名专家教授进行体育知识论坛,举行各级各类的体育专题知识竞赛以及是否有有高水平运动队。评价方法为根据所提供的指标,每有1项记1分,没有记0分,最后记录总分。

基本变量:太原市区高校与晋中、大同、临汾等地区高校校园体育传统记录总分之比。

2.2.3 体育精神文化

体育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评定指标是:体育导向机制、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态度。

体育导向机制。通过与体育有关的标语、雕像、口号等外在的因素激发学生体育参与的意识,进而使学生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评价方法为每有一项记1分,否则记0分。

基本变量:太原市区高校与晋中、大同、临汾等地区高校体育导向机制项目总分之比。

体育价值观。是人们对体育的看法和认识,决定着人们的体育行为,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学校体育教育体系的完善及体育社会化程度的提高都会对人们的体育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学校体育文化发展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体育价值观。评价方法为根据所提供的指标,具有正确体育观念记1分,具有正确的体育锻炼价值取向记1分,具有正确的体育道德观记1分,否则记0分,记录总分。

基本变量:太原市区高校与晋中、大同、临汾等地区高校体育价值观记录之比。

体育态度。体育态度体现了学生对体育的情感和意向,是衡量学生喜爱体育运动并愿意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指标。设置体育态度问卷,总分30分,分为不足、一般、良好和优秀4个等级,得分分别为4、6、8、10分,计算各高校所得平均分。

基本变量:太原市区高校与晋中、大同、临汾等地区高校学生体育态度问卷平均得分的比值。

2.2.4 体育行为文化

体育行为文化发展水平的评定指标是:体育文化节、学生个人体育行为、体育社团和体育组织行为。

体育文化节:体育文化节既是学校体育活动的盛会,又是学校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其目的是通过体育文化节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等一系列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体育参与的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质。

基本变量:太原市区高校与晋中、大同、临汾等地区高校每年举办运动会、各类体育比赛和文化节的数量之比。

学生个人体育行为:指大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各种体育锻炼的手段和方法满足自身健身、娱乐身心等需要而进行的活动。指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学生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每次锻炼的时间,周锻炼总时间以及是否经常关注体育比赛和新闻等。具体评价方法是以学生每周体育锻炼总时间进行评定,小于5h记1分,5~6h记2分,7~8h记3分,9~10h记4分,记录总分。

基本变量:太原市区高校与晋中、大同、临汾等地区高校学生个人体育行为总分之比。

体育社团:指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由学生自发组成的有共同体育爱好的组织。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增强体质和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基本变量:太原市区高校与晋中、大同、临汾等地区高校拥有体育社团数量之比。

体育组织管理行为:指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其人力资源、有效利用资金、合理使用各种体育场馆设施、借助管理手段,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完成该组织目标的外部活动,具体体现在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能力。

基本变量:太原市区高校与晋中、大同、临汾等地区高校体育组织管理行为得分之比。

2.3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各指标的分析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山西省13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2.3.1 构造对比矩阵

对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专家所作出的对比性研究,给出了一级及二级指标之下的对比矩阵。采用1-9作为标度对相对重要性作出判断,其中单数(1、3、5、7、9)分别表示同样重要到极其重要,双数(2、4、6、8)分别表示相邻重要性之间。如果后者比前者重要,则对相应数值取倒数。

2.3.2 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检验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2.3.2.1.求对比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λmax及相应的单位特征向量 w ,从而得到特征向量的各分量 wi(其中 wi对应于各要素的权重系数)。

2.3.3 数据处理结果

为了进一步有效地分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各级指标设置的合理性,共发放专家问卷10份,其中有效问卷8份,且通过了一致性检验,以下以其中一份有效问卷为例并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一级指标及各个一级指标之下二级指标的对比矩阵和各指标权重。(见表2—表6)

表1 一级指标对比矩阵

表2 二级指标体育物质文化对比矩阵

表3 二级指标体育制度文化对比矩阵

表4 二级指标体育精神文化对比矩阵

表5 二级指标体育行为文化对比矩阵

表6 一级指标综合权重系数统计

表7 二级指标综合权重系数统计

4 太原市区高校与晋中、大同、临汾等地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比较

4.1 太原市区高校与晋中、大同、临汾等地区校园体育文化比较指数的建立

为了更好地比较太原与其他地区高校体育文化发展水平,为此建立比较指数数学模型,具体按以下步骤实现:

(1)确定太原市区高校与晋中、大同、临汾等地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比较基本变量 ui

(2)对各个一级指标之下的二级指标线性加权求和,得一级指标得分 SAi(i=1,2,3,4)

(3)确定太原市区高校与晋中、大同、临汾等地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比较指数 S

通过以上太原与其他地区高校体育文化发展水平比较指数数学模型的建立,比较指数越接近1说明两地区发展水平一致性越高。

4.2 太原市区高校与晋中、大同、临汾等地区校园体育文化比较指数值的确定

在各个高校通过教师和学生两种问卷形式获得14个二级指标的数据,得到太原地区和其他地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程度各项指标的比值和权重。由于问卷内容较多,在此不一一列出,各指标量化值、比值和权重如表9所示。

表8 山西省高校体育文化评价指标得分汇总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结果可知,太原市区校园体育发展水平与中、大同、临汾等地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水平与比较指数一级指标指标得分情况如表9所示。

表9 校园体育文化比较指数一级指标得分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在明确将山西省高校分为太原地区和运城、晋中等地区的2个地区进行比较后,然后引入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即体育制度文化、体育物质文化、体育行为文化、体育精神文化4个一级指标和校园体育传统、校园体育制度、体育资讯、经费投入等14个二级指标,再确定评价原则和方法,构造对比矩阵,赋予各个指标权重系数建立评价模型。将14个基本指标的比值作为基本变量,将各个指标的权重加权汇总合成比较指数,以此来衡量山西各个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程度。

5.1.2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校体育全面发展的因素之一。本研究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评价体系运用数学理论方法进行验证,对各级指标进行了一致性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对山西省13所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发展进行了评价,根据需要将13所高校分为太原市区高校与晋中、大同、临汾等地区高校两类,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比较,如表9所示,其比较指数为1.3279,说明在体育制度文化(1.8241)方面两地区差距最大,体育物质文化(1.5197)和体育行为文化(1.2206)的发展是太原市区略好于晋中、大同、临汾等地区高校,体育精神文化(1.0712)发展水平两地区差距最小。

5.1.3 通过数据显示可以将山西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水平分为3个层次:校园体育传统,校园体育制度,体育资讯,经费投入的太原地区与晋中、大同、临汾、长治、运城地区差距较为显著,体育文化节,场地面积,体育社团,体育组织管理行为,体育标志6个二级指标说明太原地区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略好于晋中、大同、临汾、长治、运城地区,体育导向机制,学生个人体育行为,体育态度,体育价值观4个指标得分说明太原地区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水平与晋中、大同、临汾、长治、运城地区基本一致的。

5.2 建议

5.2.1 加强地方高校体育制度建设。目前,山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差距最显著的指标是体育制度文化,校园体育传统不能很好地实施,有些学校的体育制度不够完善,缺乏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已有的制度也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因此,各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各项体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尤其注重体育制度政策的执行状况,对每年的工作计划、各项工作制度的实施都要落实到实处。

5.2.2 充分发挥太原地区体育资源优势,促进全省高校校园体育体育整体发展。太原作为省会城市在政策、资金使用、人才储备等方面都具有地方无法比拟的优势,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举行学习交流活动,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5.2.3 地方高校应扩大基础设施的供给。地方高校缺乏专业的体育场馆,设备不健全是影响地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高校应多方筹措资金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完善和更新,学校应将场馆的建设维护纳入财政预算,建立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以确保体育场馆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

猜你喜欢
晋中临汾太原
晋中文化遗产APP研发与应用研究
晋中国家农高区谷子研究所2个谷子新品种通过国家登记
晋中国家农高区无花果采摘正当时
印记太原《并蒂菊》系列文创产品
太原清廉地图
临汾清廉地图
A Study on Oscar Wilde’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太原工读驾校的品牌之路
临汾奇石文化博物馆
晋中风光无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