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辅助大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实践研究*

2018-10-17 00:58唐瑞民田文学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小视频课余利用微

唐瑞民, 田文学

(广东警官学院,广东 广州 510232)

2018年2月,微信全球用户月活数首次突破10亿大关,微信以其特有的社交方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微信融合了微博和手机QQ的功能,具有通讯录、语音、视频、文字、等多种功能,极大的满足了大学生生活、学习、交流等诸多需求,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教学实验前,课题组对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作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每天手机浏览花费时间大约3.8个小时。如何利用微信的多种功能辅助大学生课余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长期以来,体能课都是课堂老师讲学生练,课下学生自愿训练的模式,训练盲目性强、针对性不足、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不能科学的把控,有时会出现了较多的运动损伤。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运用现代微信平台功能,通过文字、语音、图片、小视频等功能师生课下交流,教师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训练,避免运动损伤,提高身体素质。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东警官学院200名大学生(男生)为研究对象推广利用微信功能辅导大学生课余训练经验。警察院校招生男女比例有限制,男生多,女生少,本次研究对象全部选用男生。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考虑到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对提高身体素质实验效果的影响,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每一个大队进行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测试,实验组采用微信课余辅导的方法进行实验,对照组则按常规方法课余自觉训练。实验结束后两个组都接受相同项目测试。 测试项目为100m、立定跳远、1000m、100m障碍跑、4X10m往返跑、原地摸高等六项警察体能考试测试项目。

1.2.2 调查法,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个体对微信辅导课余训练的意见和建议。

1.2.3 数理统计法

实验结束后,将采集的6个项目的数据录入电脑,用SPSS(11.5)软件对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利用微信功能辅导课余训练

2.1 警察体能教学与课余训练现状分析

警察院校体能课教学长期以来采用的是老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的模式,老师和学生互动较少。一周一次体能课(2学时),讲解内容多,学生课堂练习较少,难以消化。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不能及时巩固,教学效果不理想。课余训练由于没有专业教师指导,没有监督和考评机制,课下自觉训练徒于形式,一些学生或应付偷懒,或不训练,或考试前突击训练,抵触训练心理情绪比较突出。特别是100m障碍跑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对速度、力量、柔韧、耐力、技巧的要求比较高,如果身体素质不好,技术掌握差,容易发生运动损伤。从而造成畏惧心理,形成心理障碍。所以提高身体素质和掌握技术技能是克服心理障碍的重要条件之一。

2.2 微信在课余训练中的优势

在第一次体能课上,首先由老师当群主,带领大家开始面对面建群,全部学生进群,搭建好交流平台。微信支持发送语音、短信、小视频、图片(包括静、动态表情)和文字。

下面是对100名实验组的学生利用微信辅助课余训练交流平台内容和功能统计表:

表1 微信课余训练交流平台交流内容和功能利用统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由于指导内容不同,微信交流不同功能利用率也不尽相同。交流最多的是文字交流,其次是语音交流,再次是小视频和图片,表情包和辅导训练没有关系的其它内容最少。技术指导方面小视频交流占26%;主要是错误动作的纠正和正确动作的示范视频;对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一些伤痛进行语音指导占51%;运动损伤预防常识文字交流占33%,诸如长跑中出现“极点”如何应对、运动前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等。

2.3 采用群聊,个性辅导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了解学生实情,利用群聊中分组聊天的功能,将把某个项目比较差的学生或具有共性问题学生进行分组。如:100m提高群、障碍跑提高群等分组聊天群,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2.4 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将示范动作和讲解内容拍成小视频,利用微信分享小视频,便于学生课下复习和重温课堂内容,课下巩固强化课堂知识。学生通过微信群提出一些问题,老师及时答疑,师生互动有利于学习和交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训练更有时效性。

2.5 及时监控和督促训练

智能手机几乎都有健康锻炼记录软件,常用的如善跑、哟哈运动圈、奔跑帮、咕咚、悦跑圈等APP软件。这些软件都比较详细的记录每个人每天锻炼的公里数,脉搏、训练强度等内容。学生每天训练活动结束后,将数据传输到教师手机上,便于老师及时的监控。同时也是对学生训练的一种督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结果

3.1.1 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的测试分析

实验前,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身高、立定三级跳、纵劈叉指数、原地前抛实心球四个项目的身体素质和形态进行测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T检验。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T检验的对比结果

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测试的各项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

3.1.2 实验组与对照组试验后的训练效果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身体素质测试评定均值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通过微信进行课余训练辅导100m障碍跑技术和身体素质达标测试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

实验后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对利用微信进行课余训练持肯定和支持态度。实验表明,利用微信进行课余训练辅导与常规教学训练相比具有五大优势:1.信息传达快速;2.图文并茂直观;3.知识获取便捷;4.监控和督促及时;5.成绩评定科学。

表3

表4 利用微信辅导课余训练的效果进行问卷调查评价

3.1.3 分析

实验组的训练效果显示,利用微信进行课外训练辅导的实验组身体素质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微信和学生及时沟通交流,有利于老师对训练强度的掌控,有助于学生训练方法的掌握,减少运动损伤,克服心理障碍。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其它体育运动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4 结论

4.1 利用微信辅导课余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提高教学质量和训练成绩的重要手段,是高校改革课余训练的重要举措。利用微信平台,把传统教学与手机终端网络设备有机对接,搭建起老师和学生课下在线沟通的桥梁,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提高教师的亲和力,把被动训练变为主动训练。

4.2 利用微信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微信进行信息交流沟通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具有及时性特点。学生的问题可以随时在微信中交流,老师在线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语音、小视频等形式及时解答,辅导具有针对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4.3 利用微信对课余训练进行有效评价。大学管理不同于中小学管理体制,大学老师堂上授课完毕后,很难监控学生课下训练情况,微信平台为教师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利用微信上的运动健康类APP软件进行数据传递,很容易监控学生课余训练。依据训练健康数据对学生课余训练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计入学生考评成绩。

利用微信进行课余训练,使课堂由内而外延伸,使知识有理论到实践的拓展,使训练有掌握技能技巧到熟能生巧,使课堂授课与个性辅导有机结合。课上课下相辅相成,高效实效,事半功倍。

总之,利用微信指导学生课余训练弥补了传统体育训练的不足,既优化了教学资源,又提高了训练效果,既针对性地辅导学生,符合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

猜你喜欢
小视频课余利用微
学生课余羽毛球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利用微课实现课前与课上、自主与点拨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案例研究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搭便车
Reverse Slow — Video, Live Photo, Gif Editor
挖出微信里的小视频
小视频的大时代
课余,并非闲置的空间
咪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