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据支撑识字教学主张

2018-10-18 12:11陈云慧
文理导航 2018年21期
关键词:数据低年级

陈云慧

【摘 要】本文就低年级会认的字是否要分析字形这一问题,通过实证研究,对低年级生字教学该有什么样的教学主张,以数据作为支撑进行研究与探讨。本文通过对研究背景、实验过程的阐述,并进行分析思考,从发展的思维提出教学主张:“特点思维”“逐步占有”“多元整合”。

【关键词】低年级;会认的字;数据;教学主张

马克思认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而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是运用数学方法,对研究客体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而掌握研究对象的各种比例關系,以此来验证和支撑我们的教学策略及主张是否可行,做到心中有数。

一、问题的提出

当低年级会认的字的教学是否要分析字形这一问题提出时,笔者走访了24位一线教师,在交流中得知95.8%的老师都有分析字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应对考试。那么,究竟哪种教学方法更为合理,更能遵循汉字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数据的呈现,能为我们的科学识字教学提供怎样的启示?由此,笔者就会认的字教学选两个平行班进行实验,一个班分析字形,另一个班不分析字形,过一周和一个月检测,最后得出数据。从所得数据中来分析两种不同的教法所呈现的状态,为我们的教学主张提供更好的依据。

二、实验的过程

在实验前,我们分别对二年级不同的两个班级进行前测,通过前测结果挑选两个程度差不多的班级进行研究。在实验中,针对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一课中有以下字要求会认:雾、顽、岸、淘、街、失、于、梁、暗、切、躲、甚,我们对两个平行班进行不同的教学——一个班对这些生字进行字形分析,以常见方法进行,比如加一加、减一减、对比识字等,也可以用自己独特方法分析(下文统称细教班);另一个班不分析字形,只通过多种形式读、游戏让学生整体地、照相式地记住整个字(下文统称粗教班)。两个班所用教学时间相同。

三、分析与思考

(一)分析——用辩证的思维审视实证结果

教学后,对这些内容不复习不作业。一个星期后,我们分别对两个班的学生采用专项口试评价的形式进行检测。从结果分析,发现检测结果差异还是挺大的:认识11个字以上的,细教班占83.3%,粗教班占60%。一个月后,我们又对这两个班进行检测,发现检测结果差异不大。本次做这一项实证的其他组教师,在一个月甚至两个月之后进行后测,结果大同小异。

疑问:在一周后的检测,细教班记字更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这种差距基本不存在,这说明什么呢?笔者以为,分析字形对学生短暂的记忆可能有点优势,但一个月后这种优势开始下降。由此可见,有否分析字形对长时记忆而言,结果没有什么不同。究其原因:生字与孩子如影相随,它们与孩子们在生活中、阅读中不断碰面而相识相知。学习语文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大量阅读与实践的积累和沉淀而逐渐成就的。

对于结果数据的分析,由此判断哪一种教学方式就一定好,笔者以为应该秉着辩证的思维来分析。分析数据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反思并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由此,笔者以为会认的字是否分析字形,用哪种方法合适,应该从汉字特点、识字规律、儿童需求及能力发展等方面来考虑,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来选择适当的教学主张更为客观。

(二)思考——从发展的思维提出教学主张

由于会认的字在每一课中所占的比例偏大,如:二年级下册教材中,会认的字将近是会写的字的一倍。如果每课的会认的字都要分析字形,费时又费力,而且效果也不尽人意。因此,我们更多思考的是:会认的字教学该用怎样的教学主张更能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提高识字能力,更能提高课堂识字效率呢?理念决定行动。笔者就立足学生的发展,本着少投入多收益的原则,结合实证结果分析作为科学的识字教学主张的依据,来谈谈对要求会认的字的教学主张。

主张一:“特点思维”

实行“认写分流,多认少写”,这是部编本语文低年级的编写原则。这样做,一是降低了识字教学的要求,降低学生对识字的畏惧感;二是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提前阅读并尽快过渡到独立阅读阶段创造条件。对每个汉字都要“识别特征”,对于要求会认的字,在教学中应提倡“特点思维”,依特点而教,为特点而学,在特点处多下功夫。

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不需要记住一个汉字的全部结构和笔画,我们就可以把一个汉字识别出来。因此,教给学生汉字的特点、构字规律及能有效迁移的识字方法,就尤为重要了。例如:教给学生根据汉字字形猜字音。以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咕咚》一课为例,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共有12个,首先让学生边读书边圈出要求会认的生字;再让学生猜猜“咕、咚”二字的读音,由于古与冬已学过,因此猜测“咕、咚”二字的读音并不困难;接着让学生同桌交流“你猜出多少个生字?怎么猜的?”后全班分享。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形声字的识字规律:形旁示意,声旁示音。同时还需让生明白:形旁示意基本不变,但有的字的声旁由于汉字演变的异化,需要借助字典正音。由此,让学生了解汉字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培养学生特点思维。而这样的方法,是可以迁移的。在教到下一课《小壁虎找尾巴》,除了猜字音,还要求猜字义。

主张二:“逐步占有”

根据识字规律,我们对一个汉字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从“能在具体文本环境中认出”,到“能在一切文本环境中认出”,再到“能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然后到“能在一般情况下应用”,最后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能准确运用”,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对于要求会认的字而言,能达到“在一切文本环境中认出”即可。因此,在教学中提倡会认的字“逐步占有”。

1.立足生活经验。要求会认的字,对很多孩子来说,并不都是陌生的,在平时的阅读与生活实践中已有积累。在教学前,笔者通过检测来掌握孩子们的识字情况,据此来了解学生有哪些生字还未掌握,以学定教。

2.结合课外阅读。多认字是为了让学生多阅读,多阅读是为了让学生常与生字见面,即生字复现。复现,是学生认识、复习巩固生字的有效途径,为长时记忆做支撑。同时,教师还需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可采用猜读、跳读等方式,为学生兴趣、自主阅读做好支持。由此,引入大量的阅读材料,采用老师与学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方式,达成目标就变得容易多了。

主张三:“多元整合”

1.整合识字方法。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一年级要尽量照顾到多元识字,到二年级下期,基本掌握多元认字方法,除了象形、会意、形声等字理识字外,还会根据上下文、形声字构字规律猜读、熟字带生字、反义词识字等方法。整合识字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掌握识字方法,迁移运用,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可安排在预习部分,有了这样自主尝试识字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对生字的感觉会变得亲切、有趣,甚至会爱上它。

2.整合课程资源。我们提倡教师要从“课堂观”走向“课程观”,就是能使课程资源融合化,使学生的学习方法融会贯通,学习能力螺旋上升。比如:单元整合。融合《语文园地》中“识字加油站”“展示台”“快乐读书吧”等栏目,还有课内外整合、微课利用等。

总之,用实证数据支撑教学理念,会让自己更有底气,更有研究的依据。《三字经》曰:“教之道,贵以专。”在实证过程中感受到做实证需要专心、细心、耐心,以及精准性和专业性。实证的过程是繁琐、枯燥的,但所获得的数据折射出的是一种量化、客观、精准的科学研究方式,使我们更科学地把握识字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获得更为科学、可行的教学主张。

【参考文献】

[1]betty_cao1的博客.《定量思维定义摘要》,2014-09-21

[2]汪潮.张田若先生识字教学的哲学观思考(上)[J].小学语文教与学,2017.6

猜你喜欢
数据低年级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一种借助数据处理构建的智能食堂管理系统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生本课堂实践探索
浅谈计量自动化系统实现预购电管理应用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