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劳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8-10-18 12:11卞文霞
文理导航 2018年21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学策略

【摘 要】小学劳技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小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劳技课程教学,使小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劳技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现本文就从教学情境、课堂提问、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合作教学和地方特色教学等六个方面入手,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浅薄的看法,以期为教学贡献自身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农村小学;劳技课堂;教学策略

小學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比较喜欢新鲜的事物和新奇的场景,尤其在面对自己没见过的劳动时,会特别感兴趣。再加上目前很多农村的小学生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由于受到爷爷奶奶的过度宠爱,在家里很少会做家务,动手能力很差。而通过劳技课程学习,小学生会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成就感比较高。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并积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气氛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调动他们的情绪变化,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教材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习“钉纽扣、缝沙包、缝鞋套”等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技能时,教师就可询问小学生当衣服上的纽扣掉了的时候,大家都是怎么做的呢?由于是小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他们讨论的积极性较高,有的小学生会回答是爸妈给自己缝上的,也有的小学生回答自己会用胶水把扣子粘到衣服上……小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就可提出课堂教学内容,大家想不想自己把衣服上丢失的扣子缝上呢?小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参与到活动中去了。同理,小学生在课下的时候会玩丢沙包游戏,那么应该如何动手缝制沙包呢?有的小学生带到学校的沙包是由妈妈或者奶奶缝制的,自己看到过缝制过程,自然也想学一学;而有的小学生的沙包是买来的,如果自己也能制作的话,成就感会很高。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应注意对课堂气氛的控制,防止小学生太过活跃,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二、巧妙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课堂提问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想法,对于改进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作用较大。因此,教师在开展劳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例如在学习如何制作泥笔筒、泥碗等泥质工艺品时,很多农村的小学生小时候都玩过泥巴,自然对该部分知识感觉到熟悉。此时教师就可提问学生,大家觉得用泥巴可以制成哪些物品呢?有的小学生会说我可以用泥巴捏小动物,有的小学生会说我可以捏出各种蔬菜,有的小朋友则会捏各种泥碗和泥笔筒等小物件。那么在捏造这些物品的时候,都有哪些步骤和注意事项?由于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而且喜欢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悦,讨论度自然会很高。

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应注意问题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衔接,避免小学生闲聊,影响到课程进度。

三、借助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局限,尤其是多媒体中的声音、图片、动画和视频等,都能带给小学生全新的体验,开阔他们的视野。因此教师应善于借助多媒体展开教学,以化解教学重难点,提高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在学习纸工系列作品时,通过使用剪刀、透明胶带等常见工具对纸质材料进行加工,可以设计出哪些艺术品?为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地区的年画剪纸,学生在观看剪纸图片时会感受到手工制作的魅力,并对生活中常见的纸有了更多的认识,而通过观看剪纸的视频,学生会有自己动手剪一剪的欲望。同理,在学习如何编制船篮时,小学生经常会在课下的时候折纸飞机,折小船,夏天的时候还会编小扇子,而如果想要编制船篮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此时教师也可借助多媒体播放编船篮的视频,从而鼓励小学生也学一学,并评比一下看看哪个小学生编制的船篮最好看,最具有实用性。

四、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传统的劳技课堂教学中,一般是教师演示教材上的实践内容,学生通过观看演示过程,掌握基本的劳技知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且很多小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自然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较差。因此,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师应该重视实践教学,以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意识到小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小学真正动手实践,他们才会对知识产生兴趣,自身的劳动素养才会提升。其次,教师可布置学生自己选择实践的课题,并自主选取实践活动所需要的材料,这样学生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会有更深的认识,能有效避免同类问题的再次出现。最后是教师还可在每堂课开始之初,选出2至3位小学生说一说自己制作某物品的时候,都出现过哪些问题,在制作的过程中融入了怎样的情感等,从而促使小学生交流自身的实践经验,使师生、生生之间多一些了解。

五、开展合作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劳技教材中有很多实践活动是需要小学生合作来完成的,仅靠一个同学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而由于农村小学的很多学生家住的很近,小学生会选择放学的时候在一起写作业和玩耍,这也为合作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此,教师可在劳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合作教学,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对小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小组成员的水平应该是各不相同的,同一组内有的小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有的小学生则动脑能力较强,使他们互补,更好地完成实践活动。其次,小组长应该是组内小学生轮流担任的,可根据劳技课堂内容的不同,选出不同的小组长,从而使每位小学生都体验一下当组长的感觉,从而更加用心地投入到小组实践中。最后是教师可引导小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更多的劳技活动,例如最佳创意活动、实践比赛活动等,由于小学生对劳技活动有很大的兴趣,而且他们的好胜心较强,自然课堂教学效果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融入地方特色,丰富教学内容

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亲近大自然,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都可以成为劳技课程的材料,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农村小学的特色和当地的风俗,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地方特色,开发本地课程,从而丰富教学内容。

例如有很多农村的小学生,会在周末的时候,去田地中帮父母干活或者玩耍,他们对田地中的各种植物以及蚂蚱、虫子等各种动物都比较熟悉,这都可以成为劳技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有很多小学生喜欢摆弄生活中的小物件,把家里的桌子、玩具等零件进行拆卸和组装,这也是劳技课程的潜在教学内容。

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忽略了对农村本地材料的有效运用,导致劳技课程教学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少,降低了课堂效率,这值得教师的重点关注。

七、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劳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能根据课堂上的突发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劳动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晓芳.中国结从课堂走向校园——浅谈小学劳技课堂编织内容到校园文化的拓展和延伸[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01):83

[2]赵春燕.实践创新素养下的小学劳技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小学),2017(12):330

[3]盛晶.巧用“信息” 有效“劳技”——浅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劳技课堂有效性[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6(12):77

[4]徐勇.信息技术,小学劳技课堂的点睛之笔[J].苏州教育信息化,2016(01):34-36

[5]卞文霞.如何让小学劳技课堂活起来[J].学子(理论版),2015(09):14-15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湘西州农村小学“营养餐”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