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毛泽东对民族文化的继承

2018-10-19 09:11肖楠楠
西部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抗战时期民族文化毛泽东

摘 要: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得以形成和发展,其著作和讲话中体现出他对民族文化的继承,本文主要从继承传统儒学,增强责任意识;坚持以史为鉴,提高学习意识;继承古典文学,加强民族意识三个方面展现其对民族文化的继承。

关键词:抗战时期 毛泽东 民族文化

一、继承传统儒学,增强责任意识

毛泽东继承了儒学中的“入世”思想。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最鲜明特点就是“入世”,孔子在那个战争不断、政权更替的年代里,四处宣扬仁政治国,主张积极入世,体现了其对国家强烈的忧患意识。毛泽东深受影响,在挽救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挺身而出,为实现国家独立而不懈奋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危难时刻肩负起民族救亡的大任,并且“每一天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1]184同时强调共产党要为实现国家的“民主和自由而斗争”[1]256。毛泽东在抗战时期撰写的文章及提出的各项主张,都体现了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意识,与儒学的“入世”思想具有紧密联系。

毛泽东承袭了儒学中“仁”的思想。“仁”是儒学思想的核心,孔子主张“爱人”,重视人权,孟子将“仁”的学说运用于政治,形成了“仁政”学说。早在抗战之初,毛泽东就看到了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主张依靠人民群众,积极抗日。毛泽东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联合一切抗日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另一方面坚持为人民服务,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号召广大党员要时刻为人民着想,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他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指出:“我们共产党……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1004

毛泽东借鉴了儒家的“中庸之道”。抗战时期,毛泽东着眼于中庸思想所包含的辩证法实质,主张把握事物的折中状态,防止走两个极端,他反对“过”的“左”倾错误,也反对“不及”的“右”倾错误。这两种错误“对于我们的党,我们的革命和战争,当然是不利的,然而终于被我们克服”。[1]185毛泽东的“中庸之道”还体现在他对抗战策略的制定上不激进,在洛川会议上,决定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二、坚持以史为鉴,提高学习意识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时,就立志要改变中国被压迫的现状。为此,他深入群众基层了解社会现状,认真研读历史经典著作,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毛泽东在军事战略战术上坚持以史为鉴。他汲取中国古代军事家的优秀军事思想,并将其运用于抗日战争中。在军事战略上,他指出,孙武书上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含从客观实际中发现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战胜敌人而说的。[1]182同时,他熟读兵书,将古代军事家的军事思想溶于血液、将军事战术融会贯通,根据不断变化的军情,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上,提出,“在反围攻的作战计划中,我方主力一般是位于内线的。但在兵力优裕的条件下,使用次要力量于外线,在那里破坏敌之交通,钳制敌之增援部队,是必要的。如果敌在根据地内久踞不去,我可以倒置地使用上述办法,……这就是‘围魏救赵的办法。”[3]429

毛泽东要求党员干部要了解历史,善于总结历史,坚持以史为鉴。他要求党员深入学习历史,从历史中汲取发展的动力。在党员队伍中确实存在不注重研究历史的作风,党员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及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真正理解、研究的人并不多。[2]798针对这种现象,毛泽东提出:对于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应聚集人材,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无组织的状态。”[2]802

三、继承古典文学,加强民族意识

毛泽东一生孜孜不倦,酷爱读书,即便是在温饱不足的艰苦条件下,仍然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在其讲话和著作中经常援引典故诗词,从文学作品中凝练简单易懂的道理,以此来提高民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古典历史小说对毛泽东的影响。他一生中阅读了大量古典历史小说,熟读古代的四大名著。为了说明战略退却、先发制人的重要性,毛泽东以《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作为事例,说:“《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一脚踢翻了洪教头。”[1]203此外,他还将《三国演义》中一些著名战役的经验运用于抗日战争中;用《西游记》中孙悟空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的故事,来类比中国民众的抗日战争必胜的现实;用《红楼梦》来阐述他对封建主义的理解。

毛泽东对历史典故进行深入分析與运用。在《矛盾论》中,他以“《山海经》中的‘夸父逐日,《淮南子》中的‘羿射九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七十二变”[1]330-331来解释矛盾是现实的矛盾、具体的矛盾。为了说明共产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痛下决心、坚持到底,他以韩愈杀鳄鱼的典故来类比。他讲到:“过去韩文公《祭鳄鱼文》里,有一段是说限它三天走去,三天不走,五天,七天再不走,那就不客气,一刀杀掉。”[3]181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像韩文公祭鳄鱼一样,十天不通,二十天,三十天,九十天……,非把这东西搞通不止,这样下去,一定可以把看不懂的东西变成看得懂的。”[3]181

同时毛泽东还是个诗人,古典诗词对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封建帝王到民间女子的诗他都爱读[4]20,最喜爱辛词的爱国主义“壮词”[4]107;他称赞李白的诗有磅礴之势、脱俗之气[4]41;他评谢灵运为矛盾之人,“想做大官而不能”。[4]31抗战时期,屈原的《离骚》对毛泽东影响较大,其中的强烈爱国主义理想和不折不挠的精神激励着毛泽东坚持抗战。

抗战时期,毛泽东为唤醒人民群众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为增强群众的民族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撰写了系列文章,用文化去唤醒沉睡的灵魂,以重塑伟大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张贻玖.毛泽东读诗——记录和解读毛泽东的读诗批注[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肖楠楠(1993-),女,汉,山东德州人,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

猜你喜欢
抗战时期民族文化毛泽东
论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与传播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从《电影与播音》回望抗战时期川渝电化教育的发展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