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活着

2018-10-19 09:11潘玲珑
西部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缩影福贵余华

潘玲珑

摘 要:“活着,它充满了我们汉语的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大喊大叫,也不是来自进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忍受现实带来的幸福和痛苦,无聊和平庸。”

当我看到作者的写作缘起时“在理解了一切,理解善恶之后,用同情的眼睛对待世界,听到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这首歌中的老黑奴经历了他一生的痛苦,他的家人先走了。他仍然对世界友好,没有任何抱怨。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我,所以我写下了《活着》,写下了人们抵挡苦难的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们靠自己生活,而不是生活在活着之外。”

然而,就这句话,让我重新的审视了活着二字,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承载了多少意义、情感和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的进展缓慢使我们能够看到年轻大师的荒谬,破产和艰辛;然后他给了我们假装的一点希望,让清在长跑中获得第一名,让冯霞嫁给了孩子的人,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当我们认为噩梦不再困扰他们时,余华并没有犹豫。没有警告,几乎残忍,只留在我们当场。

然而,福贵却活着,审视活着变得沉重。

富贵的老人用一天时间描述了他一生的苦难。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他遭受了很多人的痛苦,面对一个四代家庭的死亡,他应该已经死了,但他还活着,甚至只是活着。

正如作者余华自己所说的那样:生活就是靠自己的生活来生活,而不是为了生活而生活。富贵的不朽是非常混乱的,但他还活着,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有自己的生活意义,并有自己的不朽。

作者只是使用了普通的叙事方法,但它具有特殊的渲染效果。越读越有沉重感。而这种沉重感并非故事情节本身所造成的。相反,作者使用最常见甚至冷的语气来描述不寻常的事物。而这种沉重的感觉让我很难自然地悄悄潜入我的心里。

回到本质,《活着》的目的何在?在我看来,应该不会偏离重新审视活着,这个“活着”的词,不单单是新华词典上的解释,它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缩影,平凡又闲伟大,这应该就是作者想要说的,重新审视活着,去忍受生活。

仅仅只是为了写小说而写吗?

有人说:这实际上,暗示了中国文学的另外一个事实:用现实主义作为口号的现实主义实际上是最不害怕面对现实的。比如:本质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并无任何意义。那么如果你必须赋予意义,那么唯一可以算作意义的是你只活着。就像余华的“活着”的中文版一样,他说:正如“生活”一词在我们的汉语中充满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承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忍受现实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和痛苦,让人感到无聊和平庸。

在我看来,没有一篇小说是为了写小说而写的,一本小说自身的价值就在于共享讀者,警醒读者,带来启示,而《活着》,带着给我们重新审视活着的存在。

傅贵的生命意识和精神历史是在痛苦 - 死亡的维度上进行的,他的“活着”时刻遭受着痛苦和死亡的强制和诱惑。他没有顺从,也没有屈从;他采取耐力和宽容的方式,即采取“无可争议的争议”方式,与痛苦和死亡作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讲,富贵似乎更有活力。这是人类生存的本质,是人类认同和欣赏的生活态度,是人类存在与其他生物存在不同的重要表现。在这里,傅贵代表了一个更高层次的人类生存意义的问题。富贵的意义超越了余华在这个层面上富贵存在的本义。

正因为福贵代表着普通,这何尝不是说的我们自己,生活中难免磕磕绊绊,你有想过活着吗?或被生活打败自甘堕落?世人现在生活娇贵,经不起生活的风风雨雨,面对困难却心生胆怯,蹑手蹑脚不敢面对,而我们正是像福贵一样的缩影,一个普通人的缩影,因为普通所以相似,《活着》这书让我们在精神上就坚定了去忍受生活,这是现实给与我们的幸福,无聊却又有味道。

《活着》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福贵活着的意志与达观的生活态度像风一样传递给每个人,而每一个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无论遇到什么,我们应该像福贵那样热爱生命,直面人生,正如作者想告诉读者的:事实上,生活中没有幸福或不幸福。

参考文献:

[1] 《浅析余华小说《活着》的叙事艺术特色》,《语文学刊》 2016年22期

[2] 《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看余华的生存哲学》,青岛大学 2009

[3] 《论《活着》中的生命意识》 来源:学术期刊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猜你喜欢
缩影福贵余华
《活着》中福贵的艺术形象审美
一颗假糖的温暖
一颗假糖的温暖
在痛苦中寻找希望
血和泪
读与写(节选)
长春府“师范传习所”
扩展阅读
奢华早春
世界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