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8-10-20 21:16卢小琴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历史教学高中

卢小琴

摘要:“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以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高中生学习特点,明确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了解“史料实证”教学的重要性,分析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史料实证”,以此丰富课堂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史料实证;高中;历史教学;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 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2018)02 -0216 -02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传承和发扬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因此牢记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和教师对历史课程的忽视,导致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效果并不达标。因此,要想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要认识到“史料实证”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合理引用。下面对“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层探索。

1.“史料实证”的作用

1.1 解决以往课堂教学问题

以往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是以传递理论知识和历史观念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长此以往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信心。但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开始以学生角度分析问题,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感受历史文明的独特性与魅力。这样不但可以整改历史教学方案,而且可以构建全新的史料教学领域。

1.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史料实证”的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理念的约束,学生可以在教师提供的“史料实证”中身临其境的了解历史发展过程,而教师也可以在“史料实证”的辅助下引导学生构建生动而真实的历史场景,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用“史料实证”,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带来直观性极强的历史画面,另一方面可以深刻展现出历史的细节变化,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解决历史学习问题。

1.3 提升历史教学水平

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只展现在历史观点的论述中,还体现在历史的论证中。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获取大量历史观点,此时教师除了要进行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引导教学外,还要进行传播主流历史观点的任务,这就需要优化自身的论证水平。教师整合“史料实证”的过程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教师总结、研究及应用的能力,只有教师可以熟练应用和掌握史料,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

2.“史料实证”的分类

2.1 文字

这一类是指用文字记录的历史信息,其经常出现在各种历史典籍中。文字史料拥有非常多的信息资料,可信度极高,且接触和应用范围都非常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最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多选用文字史料,帮助学生形成优质的历史思考能力。为了保障学生可以自主阅读文字史料,教师在选择时要结合学生的文字功底与理解能力进行研究。

2.2 图片

这一类虽然文字非常少,但图片中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如历史文物图片、历史遗迹图片及地图等,其中以文物图片的研究价值最高,史迹图片的直观性最强,地图史料宏观性好。不同时期的历史图片对学生和教学工作而言都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合理选择。

2.3 数据表格

这一类一般用来对历史再加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数据表格史料进行深层研究,进而获取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字信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要注重分析图表中的单位、数量等细节变化,而后掌控关键信息,这对提升学生归纳能力和研究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3.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史料实证”的方案

3.1 科学选择史料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史料实证”的类别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符合教学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做好研究工作,结合教材设计的重难点进行选择,以此与正文内容相辅相成,向学生提供更为完善而直观的史料知识。另外,在材料研究中引用“史料实证”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构成“证据”与“史实”间的逻辑意识,进而加强历史教学的真实性。

3.2 忠实原文

本文以新课程人民版高中历史教学为例,不管是老版教材还是新教材,每章节的知识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选择“史料实证”是也要以此为依据,忠于原本要求,选择适宜的教材案例,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直观而丰富的“史料实证”中感受到历史知识的魅力。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课程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时,要在了解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史料实证”,如我国伟大的领袖人物毛泽东曾说过“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教师可以此为材料研究,让学生对其进行阅读与分析,并概括其想要表达的观点。学生在深层研究后可以总结出“文学艺术史社会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3.3 正确的价值引导

通常情况下,历史教学具备传授知识、素养培育及道德教化三大任务,其中以道德教化为核心。如,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杰出伟人留下的辉煌业绩、世人对他们的评价及丰富的嘉言懿行,这些都是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学资源,对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有几集作用。简单的说,高中生作为即将步人大学生活的社会接班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社会发展情况,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要想让更多国家认识到我们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首先要从学生人手,做好思想素养和道德观念的培育。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课程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和认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构建的意义,促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马克思主义”提出者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生活背景与面对艰难险阻的心态,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为接下来学习理论知识奠定基础。如,恩格斯出生在德国一个工厂主的家里,他从小就喜欢思考。有一天,他问妈妈:“为什么有许多人吃不饱?”妈妈对他说:“等你长大了再去研究吧!”小恩格斯拿着早餐到学校去了,以后他总要带些食品到学校去,回家就拼命地大吃。妈妈觉得奇怪,一天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原来他把食物都带给了贫困的同学。恩格斯如实告诉了妈妈,妈妈很感动,以后就多做一份让恩格斯带去。小恩格斯的同情心,使他以后成為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

3.4 加强教学针对性

高中历史教师在选择“史料实证”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史料可以更好突显出本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尽可能选择一些具有价值、有针对性的史料。需要注意,决不能让史料在真实性和合理性出现问题。

3.5 难度适宜

若是将“史料实证”分为文字与非文字两种,通常情况下后者的图表、实物信息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而文字史料中的中国历史信息虽然可以了解,但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如与世界史有关的“史料实证”,其中包含了很多逻辑知识、哲学思想,学生对这方面的认识很少,且逻辑思维并不完善,所以理解起来不容易。另外,若是学生的文学功底不深厚,有关中国古代历史的文字史料理解起来也很难。因此,教师在选择“史料实证”进行教学工作时,要做好辅助工作,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提出提出解释,因为教师的任务并不是让学生培育阅读能力,而是要让他们根据这些资料更好理解教材内容。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师合理引用“史料实证”,不但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自主参与课堂活动,并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引用“史料实证”是当前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程飞.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5):230.

[2] 王艳红,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及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6 (34):5-6.

[3] 靳雅琦,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 (09):101.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历史教学高中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