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石“问”路,卷起长征“千堆雪”

2018-10-20 22:18赵小侠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自主学习

赵小侠

摘要:“问题意识”是2011版语文课标课标修订版中所强调的目标任务之一,好的提问应当是师生共建,做到问有所指,拾级而上,注重实效,真正去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评价和分析能力,真正成为打开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

关键词:《七律长征》;问题意识;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8) 02 - 0294 - 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目标要求有七大变化,其中第五大变化是增加了“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强调了“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对于师者而言,好的提问可以激趣、促思、影响学习活动的开展,。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课堂提问比比皆是,它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成长。

本文以《七律长征》为例,谈谈笔者如下观点:

1.弱水三千“问”有指向

课标在第二学段的教学任务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所以五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初步提问的能力,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提问仅限于对课题质疑,在具体的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上有待提升。

《七律长征》字字精粹,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56个字,饱含着红军战士的万般豪情,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更是诗歌宝库的璀璨明珠。在学生自主先学环节,我给予学生的任务是“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每人提出不少于三个问题,小组长负责汇总,并把评选出的三个最有价值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解决并写出答案”,我们的学生是四人小组围坐,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的现场,而设计三个问题使学生既能脑动大开又能真正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为师者把学生的问题搜集起来的价值在于准确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问题或者理解错误并据此设计学案。譬如在此文的教学中,我们班的倪楚寒小组就提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为何而暖寒从何来?”他们为此翻阅了《课课通》,明白“暖字写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欣喜的心情,而寒字则是因为红军夺取泸定桥后尸横遍野的悲壮”,对于这样的小组,我通常会把他们的问题打印在学案上并请他们在班级交流时以小老师的身份到台前谈自己的见解,而每当此时,我都能从那一双双眼睛里读出自豪读出智慧。

推而广之,每一篇课文课前的自主先学我们都可以让学生经过思考提出数个问题,此如三千弱水,小组甄选之后合作解决,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敏感性必然顺“问题”而上,答案正确与否不在关键,精华处全员共享,不足点也恰恰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资源。

2.紧扣目标“问”出脉络

近几年,随着“学讲”模式的展开,很多老师上课时出现了众口一词的启动模式“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于是,课堂一片虚假的繁华,若有听课老师在场,站起来的学生无论说什么都必将得到类似“你提的问题真棒”这种高端大气却无指向性的评价。

课标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因而,在教学《七律长征》时,我紧扣文题“长征”设计问题主线: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长征?谁能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回答?(难)一从诗中的那些地方感受到了“远征之难”,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一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在红军的亲历者毛泽东主席的眼里长征又是怎样的呢?他们靠的是什么?在下课铃即将响起的时候,徐飞达动情的说“长征精神值得我学习一辈子!”贺瑞也说“不畏艰难是我最欠缺的品质,我应该像红军战士学习。”这是什么,这就是学生们的审美鉴赏力!而非简单的把学生提出的疑问豪无层次直接抛给学生去解决,合格的老师,应该对我们的课堂给与更大的尊重—~设计梳理一课一路,让提问成为提升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

3.搭级而上“问”出梯次

在新课程大背景下,学生的课堂活动时间是有着严格规定的,很多老师不敢讲,唯恐一不小心“祸从口出”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者”,颇有点“谈虎色变”的味道,可是不讲呢,为师者自己又很是纠结——学生们自己到底会不会悟出来的?悟出来的万一不准确呢?其实,学讲学讲,不仅要学同样要讲。“学进去”是通过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讲出来”则是通过通过互助的“做讲练教”方式帮助同伴解疑释难。所以不是不讲,只是由师者主讲变为了同伴主讲,那么师者的价值体现在哪里?笔者认为恰恰在于问题的设计。“由易而难,螺旋上升”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教师的课堂提问也应拾级而上,把握好坡度和深度,先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做铺垫,激起其学习兴趣,再逐渐增加问题难度,学生如逐级登山,累而不疲,达到思维的高峰。

教學主席的《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我至今记忆犹新,因为学生提出的疑问太多了:

“逶迤是什么意思?”

“磅礴是什么意思?”

“泥丸是什么意思?”

一些预习好的同学小手林立,但也都是照本宣科,我便设计了一串问题“逶迤,磅礴,这两个字偏旁很有趣。看到这两个偏旁,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五岭和乌蒙山呢?”一个同学马上说“很长很长的五岭”,一个同学说“山石林立的乌蒙山”,还有同学说“永远走不到头的五岭,我让他们在黑板上和纸上画下来想象出来的五岭和乌蒙,一个可爱的孩子把山峰画到了黑板顶峰,说是“山实在是太高了!”,我随即抛出第二个问题“可是这两座山在主席的眼里却是什么呢?”同学们立刻答“细浪。泥丸。”我抛出最后一个问题“主席为什么要把五岭和乌蒙山想成这样呢?他想表达什么呢?”

“这两座山不算什么!”汪合金昂起头。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课代表卢雨婕。

“老师,我想到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夸张的手法,是和李白一样的浪漫主义精神。”尹皓月总是能透过问题看本质。

这就是孩子!我给了他们一个摘星的台阶,他们给予我的,是满天的星辰。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若是沉下心来精心预设我们的课堂提问,何愁不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呢?加波普尔曾说“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课标也明确指出“坚持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与时间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教师在关键处恰而有度的引导”。为此,为师者必须自我提升,力求做到“投出一粒石,卷起千堆雪”,让问题发出掷地之声!

参考文献:

[1]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与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王琦.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 07).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
恰当处理“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