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2018-10-21 09:51郑旭珠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34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思维能力数学教学

郑旭珠

摘 要: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核心。数学学科的丰富内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判断、推理以及跨越时空的想象力。教师如何挖掘教材内涵,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情境;思维能力

在新课标教育理念指导下,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需要每位教师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进行课堂的精心设计。数学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探索

数学具有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内容的提炼后最终形成的。然而抽象的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如果没有具体的感受,也就成了枯燥无味的知识,使学生难于理解,更不用说主动探索了。如果教师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对象,学生就会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例如,在学习“教育储蓄问题”时,笔者布置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到家附近的银行或信用社调查一下当前活期、定期存款及各种债券的利率,并进行整理,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同时利用课外组织一次“我是银行小职员”的模拟银行实践活动课,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的应用,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从实际生活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再如,在教学“百分率的应用题”时,笔者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溶液问题,如酒类、盐水、汽油等;然后出示白酒、红葡萄酒、啤酒的酒精度,以“喝什么更容易醉?”、“为什么那么容易看出来?”等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这些百分数的意义。这样学生从生活实际去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并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自觉不自觉地从书本上的知识联系到生活中去,从而培养了“学问就在身边”的数学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教学中,教师应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找准现实生活的切入点,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进入乐学的最佳境界。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时,笔者引入一个实际问题:修建房子时要知道房梁是否水平,可用一块带绳子的等腰三角形(绳子一端固定在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处,另一端系小垂针,并标明底边的中点)放在房梁上,利用垂针是否指向中点来判断房梁是否水平,其理由何在。并把操作的过程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激起了学生的求知热情,然后趁机指出:这就需要运用今天所要学习的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使学生带着浓厚学习兴趣、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内容的探索中来。

三、创设开放课堂,促进自主探索

数学不仅具有开放的特点,还有较强的综合、实践的特点。开放性的数学对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获得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增强开放度,尽可能多给学生思考时间,使他们获得多一些成功的愉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尽量设计形式多样的开放性导入、提问、练习等教学环节,将一些有关数学的课外开放性问题带入到课堂中探讨,多角度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开放思维的僵绳,大胆参与,积极探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开放地让学生纳入直接经验,在师生互动中发现问题、创新问题,从而更新自已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精神,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四、倡导合作交流,探索解决问题

数学新课标提倡合作交流,让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展。如在梯形教学中,可设计以下几个环节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活动:(1)设置问题情景;出示画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矩形、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挂图,提出问题:图中有哪些不同类型的四边形?它们有何特征?让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4~6人)进行讨论,然后由各小组代表回答各类四边形的特征,调动学生学习的劲头。(2)引导学生概括定义;请你们仿照平行四边形的定義,根据归纳出来的特征,讨论写出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定义;并提出等腰梯形有什么性质(组织小组讨论猜测)。(3)实验验证;由学生各自完成实验过程,发现结论。①操作:每个小组分发一张透明且可以折叠的胶片(内画两条对角线的等腰梯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验证(提醒学生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折叠验证)。②讨论交流;从实验过程中发现的结论进行对比,其结论是否正确?(4)归纳结论;教师通过点评、小结,并认可各小组的结论。(5)规范证明格式;选出其中一个结论进行证明,如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先由学生写出过程,再规范其格式: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中,AB=CD,AD∥BC,

求证:∠B=∠C,∠A=∠D

证明:过E作DE∥AB交BC于E,

则∠DEC=∠B

∵ AD∥BC,AB=CD

∴ 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

∴ AB=DE

∴ DE=DC

∴ ∠DEC=∠C

∴ ∠B=∠C

同理可证∠A=∠D。

通过各个环节的学习和交流,把教材中的结论引发为一个过程,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猜测、实验、交流合作、概括的探索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生活中,能有所发现、有所得到、无需教师多讲、无需死记硬背,就能在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应多花费心思创设课堂生动活跃的场面,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促使学生质疑探索,以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毅华.多方设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8,(06):16—17.

[2] 朱明芳.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8,(22):88—88.

(作者单位:广东省揭阳空港经济区登岗镇洋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思维能力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