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18-10-21 12:49宋育武李娟刘玉浩
高教学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学为中心任职教育实践教学

宋育武 李娟 刘玉浩

摘 要:当前任职教育背景下,多数教员教学组织模式单一,与现有信息化教学理念不匹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基于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学也掀起改革的热潮。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优化,带来教学模式的全新变革,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带动教学实践。对于任职院校教学来说,基于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具有现实必要性。文章主要就信息技术在自动化教学中的创新应用进行探讨,明确其教学实施思路,以期实现教学的稳步推进。

关键词:任职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学为中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6-0032-03

Abstract: Most teachers have a single teaching organization model, which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existing information teaching concepts, under the curr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backgroun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teaching has also begu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lassroom teaching, accomplished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concepts and teaching methods, bringing about a new reform of teaching model and greatly promote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eaching practice. It is necessary to innovate th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utomatic teaching, and clarifies its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ideas, so as to realize the steady progress of teaching.

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odel; practical teaching; learning-centered; strategy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带来教学的高质高效成为共识。在任职教育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员主体能动性,通过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等实现探究式教学、翻转式教学的组织实施,让学员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对专业学习充满热情,发挥自身能动性,做好抽象知识的把握,理论联系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探讨信息技术主导下的教学模式的创新优化具有现实必要性,这也是高校教学改革,完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必经之路。

一、信息化教学的时代背景

任职教育条件下的教学理念的优化创新备受军地教育界的关注。任职教育将学历教育作为基础,将部队岗位工作需求作为职业教育导向,更侧重学员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让学员接受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教学指导,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综合素质高,学以致用,适应工作岗位,服务部队特定岗位需求。接受任职教育的学员在学习经历方面有着明显差异,不同学习层次和学习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员,其对新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能力差异较大,如果沿袭传统的“满堂灌”与“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学员学习被动,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必须重视关注任职教育,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让任职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1]。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信息化建设的时代,基于信息化和综合性人才培养的大背景,军地高校任职教育改革成为必然。而任职教育发展中最显著的趋势就是信息技术的教学融入。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和学员的信息素养,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自觉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去,自觉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在任职教育中的融入,实现学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有效提升,也实现了综合能力优秀的人才培养输出。

二、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带动教学的创新优化是教学改革的原因之一,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也是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当前任职教育教学中课程开展采取的是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但理论教学占据较大的课程比例,学员实践锻炼明显不足。这是典型的“填鸭式”的授课模式,忽略了任职教育面对岗位任职需求的现实。在这种教学模式指导下,教员单方面地教,学员被动地学,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交流与互动,难以实现学员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学员专业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而这种教员主导的教学模式也限制了学员的创新发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或是更加便捷的电子幻灯片式的传授,信息单项传递,知识强制灌输,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而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为教员主导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也限制了教学资源的深入挖掘与加工利用。信息时代下,知识借助网络迅速传播,也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而教学局限于课本,难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学员动手实践主观能动性不强,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现实必要性。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则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一大主导思路。信息化教学在教学中的運用,充分利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优点,发挥教学手段简明化、形象化、情景化的作用,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强调交互性、翻转式、个性化教学的应用;实现了不同学习层次学员多元学习诉求的满足,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也实现了教学深度和进度的弹性化处理。

三、信息技术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创新优化

(一)演示解说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更直观生动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辅相成,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演示,让学员获得更为直观生动的学习认知和体验[2]。主要是多媒体网络、幕布、投影仪等,教员可以将学习任务,教学重点通过项目分解的形式,进行示范操作的演示,针对难点部分,抽象知识点,可以细致分解,操作示范,直观演示,学员在专题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训练,自觉完成学习的归纳与总结。以多媒体为指导的演示解说型教学,实现了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多元呈现,知识、声音、图像、音频及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刺激,让学员获得对抽象知识的具象认知。该教学模式优势十分明显,教员可以根据学员的学习状态,知识接受程度进行教学进度的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对重、难点的知识反复演示,重点剖析,实现对不同学习层次学员学习需求的兼顾。基于学员文化层次进行的教学安排,也实现了学员主体地位的关照,为其提供充足的信息数据,实现课堂授课效率的提升。

(二)协作探究型的教学模式,发挥学员能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员为主导,教员教什么,学员就学什么,学员没有自主发言权,学习处于被动的境地。而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也构建了更为开放的教学环境,搭建了师生互动的教学平台。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员指导,学员主导的探究教学。教员提出具体任务,学员探究思考,自觉动手实践,验证结果归纳分析。知识经济时代,学员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只有学会团队协作,才能正确处理个人发展与团队发展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在共同的探讨交流中,分享成果,补充建议,思维碰撞,实现知识的汇总归纳,实现学员发散思维和逻辑总结思维的培养。在协作探究教学中,教员起到辅助指导作用,师生建立友好的互动关系,学员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与教员探讨分析,教员针对学员学习中的困惑必须及时点拨指导,教员的指导确保探究协作方向的正确。协作探究教学给予学员极大的自主性,学员借助信息技术自主查阅资料,借助信息学习平台,互动交流,学员在动手实践中获得学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信息技术也极大地调动了学员的学习兴趣,通过网络技术查找所需资料,补充学习资源,切实改变学员的学习方式和思路,逐渐培养出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模式。

(三)基于网络的交互式学习,教学灵活性更强

传统的教学被固定在教室中,局限于统一的时间点,而信息技术驱动的交互式教学实现了教学时间与空间局限的打破。借助移动终端,媒体设备,教员与学员之间建构起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教员可以有效地把控教学进度,在学员移动终端上演示教学内容,群发教学资料,进行电子教学作品的演示,而教学实践也是基于信息技术而开展的。也为学员实践实操提供了诸多便利。例如借助虚拟技术、3DSMAX技术、Flash[3]等实现了学员虚拟实操、步骤演示,克服了实践教学设备不足的局限。信息技术指导教学实践,小步子教学,讲解与操作联系在一起,学员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动手实操,获得相应的练习机会,学员学习中的迷惑点,可以向教员寻求帮助,保证实践练习的连续性。正是信息技术辅助下构建交互式网络学习系统,动手实践与理论学习联系在一起,极大地调动了学员课堂学习的兴趣,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而网络自主探讨也为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奠定了技术基础。学员借助信息技术探讨学习,搜集资料,丰富知识来源,扩大知识范围,实现了知识的更新换代。学员也能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思路使学员学会如何学习。

(四)基于Web的平台化教学,知识自主式建构

信息技术带动教学的创新优化还体现为基于Web的专用学习平台的网络化教学。教与学活动发生的情境迁移到信息技术驱动的网络环境中,学员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自主巩固,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和内化,信息技术为学员搭建了个性化学习与建构性学习的大平台,也实现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电子档案更侧重学员学习过程的评价。在网络化教学平台的支持下,学员可以自主测试与训练,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形成可以熟练运用的理论与方法。学员可以自主回答,计算机对学员的解答进行评价。计算机模拟考试、测评等让学员明白自身学习的不足。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更实现了不同学习层次学员学习需求的满足。基础差的学员可以借助计算机课件反复学习,特别是信息技术指导下产生的短小精悍的微课,让学员实现了知识的查缺补漏。而对于基础好的学员,可以延伸学习,拓宽学习视野。对于教员来说,计算机实现了学员解题情况,学习情况的数据汇总与精准分析,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帮助做好教学决策,在课堂教学中有所参考,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四、信息技术驱动下的教学优化策略

(一)加强技术培训,优化教员队伍

教员是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主要责任者,因此其必须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实操技术,才能带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优化。高校在进行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时必须注重对教员队伍的优化建设。当前部分高校的教员受传统教学理念和习惯的影响,对信息技术关注不多,缺乏有效的实操技术,因此培养指导必不可少[4]。开展信息技术专题实操培训,帮助教员尽快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习惯中解放出来,通过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学习与锻炼,更好地完成信息教学任务,适应多媒体教学环境。其必须掌握常用的信息处理实操技术,在熟练PPT课件制作、音视频资料的剪辑处理及动画模拟等软件后在日常教学中更加灵活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实现对教学的辅助推动。开展培训必须与有效的考核结合起来,如果多媒体教学学习仅靠教员自觉往往很难起到实效,通过定期的培训考核,提升其基本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同时促进教员信息技术的交流與探讨。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座谈会,聘请专家学者进行指导,通过分享交流帮助教员获得信息教学的专业指导,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多管齐下,让培训发挥教学引导与促进作用,也进一步实现教员队伍的优化与提升。

(二)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驱动下的院校专业教学,需要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来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当前高校采用的大班上课模式,为了便于课堂控制,课堂教学满堂灌色彩浓厚,学员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不高。信息技术驱动下的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的创新尤为重要,如何调动学员课堂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让学员自主参与课堂学习是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员可以弱化教学主导地位,给予学员充分的课堂自由,鼓励引导学员依据自身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开展疑难问题的讨论,引导学员创新思考,从而借助小组合作实现疑难问题的破解。让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信息系统进行知识的自主检索与探究学习,学员在学习中占据主动,在实际问题解决及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得到了锻炼,该教学方式是对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颠覆,是学员与教员的主客体互换[5]。高校专业教学也必须关注实践教学,在理论引导下开展教学实践,理论是支撑也是基础更是侧重,而实践是补充并在一定程度上是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存在。回归教学的本质,教学理应走一体化发展道路,教中学,学中做,理论与实践作为教学的两个层面并列开展。教员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实操演示,理论知识讲解,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动手演练,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相互融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学员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同步提升。

(三)坚持科学认知,信息教学适度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作用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教学的信息技术引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灵活性。但是信息技术指导教学并不是信息技术主宰教学,课堂教学指导不可取代。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替代教员的课堂教学,其只是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尝试,貌似减轻了教员的教学负担与教学压力,其实课堂背后的付出更加巨大,而且也不能完全从根本上替代教员的日常教学及指导工作。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中,教员必须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学,形成正确科学合理的教学认识,合理有度地利用信息技术,避免对信息技术的盲目依赖。做好自身教学主体的发挥是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前提与基础。此外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员要学习对不同层次教学资源与信息进行筛选梳理,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员学习内在需求的基础上做好不同信息资源的整理加工,将理论讲解与课堂互动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让学员针对课堂所学自主完成课后练习,以此方式实现教学成果的自我检验[6]。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员可以对学员的学习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发现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及时做好教学反馈,在后期的专业教学中进行补充或调整。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術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基于这样的大背景,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优化研究也具有现实必要性。只有做好信息技术的教学融入,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利用理念,以信息技术为驱动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呈现,才能激发学员专业学习的兴趣,让学员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专业学习中,借助信息技术,尽享学习的乐趣,实现其创新思维和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只有强化教员队伍建设,加强教员信息技术教学培训,将信息技术完全融入到教学中,课程教学改革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综合来说,基于任职教育条件下的信息建设为背景,积极做好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研究,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才能实现院校教学的创新优化。

参考文献:

[1]吴秀华.“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的高校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校园英语,2018(08):34.

[2]吕欢敏.基于创新教育理念改革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8(03):211-212.

[3]严昊 .“微时代”高校教育的转变与应对[J].时代教育,2018(01):105.

[4]邢馨月,李宏健.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3):29.

[5]褚洪彦,丛巧花.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如何改进传统教学方法[J].新校园(上旬),2017(09):153-154.

[6]傅世祥,宋国勇.任职教育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1):63-64.

[7]刘军玉.虚拟现实技术在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构想[J].高教学刊,2017(24):96-98+101.

猜你喜欢
学为中心任职教育实践教学
开放教育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为中心:把学生推向课堂的最前沿
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中师旅团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培养探析
装备课程建设向实战贴近面临的挑战与解决之道
锻造适应院校任职教育发展的教员队伍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