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

2018-10-22 01:50岳秀玲
黑河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人文素养创新意识

岳秀玲

[摘要]针对当前部分学生人文素养比较匮乏的状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素养包括的内容比较宽泛,本文仅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感悟生命的真谛,培养自强不息的信念;让学生学会品味科学的魅力,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学会感受真挚的情感,培养心中有爱的情怀。

[关键词]人文素养;生命教育;创新意识

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在编排上从古到今、从自然到科学、从童话到寓言、从白话文到文言文……每一章节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面对当前学生人文素养比较匮乏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让学生学会感悟生命的真谛,培养自强不息的信念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回首往事,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一段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学生,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然而,在科技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一些青少年学生因家长的一句训斥,教师的一句批评或是其它某种原因就很轻率了结自己生命的案例屡见报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为什么小鹰的翅膀这么脆弱,小小的风雨就会使其折断?”因此,通过语文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帮助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念十分有必要。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是生命教育的良好素材。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的主人公在恐惧和疲乏使他全身麻木、不能动弹时,他没有放弃生命,最终以坚强的毅力战胜恐惧爬下了悬崖,引导学生 “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一段话的含义。再如《蝉》一文,小小的蝉“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是要好好的活着”,以此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生命,生命》一文中的小蜜蜂被踩到土里几次都挣扎着爬出来,最终通过不懈的努力向光明飞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这些内容,及时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小小的昆虫都能做到在逆境中以顽强的毅力生存着,为什么我们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承受不了这点滴的打击?同时,结合当前社会出现的一些人不珍惜自己生命的现象,教育学生要经得起磨难,就像居里夫人在《我的信念》一文中说的一句话:“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不见风雨哪有彩虹,无论遇到任何坚难险阻,或是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挫折,都要有自强不息的信念才能有远大的理想。理想是建立在生命基础之上,没有生命何谈理想?不经磨练的生命是脆弱的生命,就象鹰的翅膀一样,只有在风雨中不断锤炼,才能展翅翱翔,从而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做到珍爱生命,自强不息。

二、让学生学会品味科学的魅力,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

当前,初中阶段主要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道理,教育学生尊重科学,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语文学科往往被忽视。其实,语文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品味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的闪光点。例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就向学生彰显了科学的魅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品味。《化石吟》一文让学生了解古生物进化的神奇;《看云识天气》《绿色的蝈蝈》让学会掌握自然规律,同时教育学生平时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课后让学生写一篇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或事物的变化规律的短文;通过《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教育学生:人类从起源开始就从未停止过探索,从食物的生食到熟吃,从身披树叶到穿布衣,从航海到潜水,从航空到航天……这是人类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不断进行创新的伟大成就。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的航天史,从“东方红一号”到“实验一号”,从“风云一号”到“织女一号”,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再到“嫦娥一号”,让学生明白中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举世瞩目并让国人为之自豪的成就,皆源于国人的不懈探索与创新。课后可建议学生观看美国的科幻大片,如《国际穿越》《木星上行》《变形金钢》等,让学生课后写一篇《向太空进发》的科幻短文。这样,通过品味语文教学中科学魅力的同时,让学生明白科学是永远无止境的,只有不断进行科学发明与创造,人类才能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进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让学生学会感受真挚的情感,培养心中有爱的情怀

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是每位教师的神圣使命。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许多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素材,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提炼,用真挚的情感去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感受亲情,学会感恩。现在的初中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倍受娇宠,部分学生承受不了点滴的批评或挫折,稍有不顺心不如意,轻则甩脸色,重则离家出走,再重则轻生,不懂亲情,不知感恩。教师要从教科书上收集一些素材,教导学生要像弹簧一样承受得了压力,在课文中感受亲情的温暧,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如《我的母亲》一课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在作者“犯的小事,教训我。犯的事大,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作者在年少时代受到母亲这么严厉的训诫,为什么多年以后“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让学生谈一谈当你犯了错误时,如果母亲也这样惩罚你,你会怎么想?并通过“儿行千里母担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诗句教育学生懂得母爱。通过《散步》让学生知道感恩;通过《风筝》感受兄弟情;在《羚羊木雕》中体会同学情;在《再塑生命》中明白师生情等。通过这些课文引导学生在生活当中要细细品味,体会我们是生活在时时有关爱、处处有亲情的社会里,要学会感受亲情,知道感恩。

感知自然,提升审美情趣。自然向我们展现无穷的魅力,让学生走进中学语文课去感知自然的绝美、奇妙、智慧和超凡脱俗,不断提升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教育学生爱护大自然,珍惜大自然,帮助学生树立保护大自然,维护自然和谐人人有责的观念。例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以及《夏感》《秋天》等文章,从不同的视角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夏、秋、冬的景致。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体会文章富有节奏、旋律的意境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雪》《日》《月》《浪之歌》《雨之歌》等课文中感受大自然是由万物和谐共处组成的美妙世界,并借助这些自然景物进行无限联想和想象,或借景抒情或状物言志,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情感。同时,通过《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等课文,让学生明白人的智慧在大自然的面前相形见绌,不要让大自然对人类进行惩罚时,才知道去保护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尊重自然法则,保护自然生态平衡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渗透国情,增强爱国情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初中语文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比较多,通过这些素材向学生渗透国情,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操。如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安排的一组诗歌,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热的爱国与思乡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诗歌向学生渗透国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講《我用残损的手掌》一文时,向学生渗透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中国国土的历史,或向学生讲一讲南京大屠杀等,让学生明白“没有国就没有家,我们不能在别人的铁蹄下残喘,爱自己的祖国,保卫自己的国家,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的道理,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人文素养包括的内容比较宽泛,当然不只是前面所提到的这些,还包括文化品位、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归纳和总结课文中人文素养方面的闪光点,学会利用这些闪光点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人文素养的培养,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为把学生培养成为自强不息、勇于创新、胸怀天下的一代新人,为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崔新建.人文素质及其培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2]白秀丽,姜国,魏舶.中华人文精神与研究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人文素养创新意识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