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学生色彩基础的有效方法

2018-10-22 01:50于贺
黑河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强化训练学习兴趣

于贺

[摘要]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侧重于美术欣赏与鉴赏能力的培养,而中职美术教学更多地侧重于美术专业技能的学习。因此,在处理教材时,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及审美情感的有机统一,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身边事物和原有的经验出发,积极采用直观导入、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演示、强化训练、心理联想等教学手段,不断探索提高学生学习色彩基础的有效方法,提升学生对色彩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完成色彩基础的学习内容。

[关键词]直观导入;学习兴趣;强化训练;心理联想

我们身处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无论走在哪里、看到什么,色彩都会以独特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色彩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色彩具有丰富的视觉表现力,能够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是造型艺术最基本的表现语言和重要的审美要素。尽管我们的眼睛能够直观的分辨出各种各样的色彩,但是想要对色彩有更深的认识,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系统的训练。在中职美术教学中,要通过色彩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色彩观察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认识色彩和运用色彩,最后达到比较熟练地运用色彩去表现物体基本形态的目的。

一、了解教材,在备课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除了备好教材以外,更重要的是备好学生和教学过程,要根据每一节课的具体特点设计教学方法。为了能上好《色彩的知觉与感觉》一课,课前教师可要求学生留意我们生活的环境及每天带给我们的感觉。在备课过程中,制作多媒体课件,引入能表现色彩知觉与感觉的图片,包括世界各地著名景色、校园景色、四季景色、冷暖色和能表现酸甜苦辣等色彩味觉的一些图片作为素材,进行文字注解。在幻灯片里加入了四季的颜色示例图片,作为学生课堂实践练习的参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

二、认真思考,设计引人入胜的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语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在上课时缺乏激情,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语的设计应该一开始就尽可能地引人入胜,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导入语。比如上课伊始,首先出示带有图片内容的课件,然后问学生这些图片中哪些颜色感觉暖,哪些颜色感觉冷?这些颜色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本课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学好色彩知识,就要对色彩原理有正确的认识与理解,首先从色彩的产生和科学性上正确理解光与色的关系,光是产生色彩的原因,色是被光感觉的结果。

在这部分知识内容学习过程中,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很难理解光与色的关系,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小例子,制作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例如:一个红色的苹果,它因为吸收了光的其它色彩因素而只反射出苹果本身固有的颜色,我们才能切实感知到苹果的存在,而且它因为光的影响,在清晨、正午和夜晚不同的时间阶段,色彩会有很大的差别:正午的时候苹果的颜色会显得格外鲜艳,夜晚则很难看清苹果的颜色。通过观察和联想实际生活经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很容易理解光与色的关系。

再如,在课件中给学生播放学校的四季风光图片进行导入,学生显得很兴奋,好多学生都小声地说:这是我们学校吗?好美!再播放一些表现世界各地自然风光的照片。看完之后我问学生: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生存环境又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形容一下。学生用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等词语说出了我们的世界充满了色彩。我简单进行总结:色彩无处不在,色彩使我们的生活更有生机和活力。但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色彩又会怎样呢?著名的色彩大师伊顿曾这样说过:“色彩就是生命,因为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象死的一般!”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出示课件回顾三原色、三间色、色彩对比等内容。

四、直观演示,掌握色彩调配方法

在学习《色彩的分类》时,大部分学生不能够完全理解原色、间色和复色的关系,以往我用幻灯片作演示,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后来我在备课中准备了一些透明塑料杯和水粉颜料,上课时将三原色原料玫红、柠檬黄、湖蓝三种颜料加同量的水稀释到三个杯里,学生马上记住了三原色。然后讲到间色是由两个原色混合而成时,用等量的红色和黄色液体分别倒入透明杯里,得到了橙色;以同样的方法,红色和蓝色相加得到紫色,黄色和绿色相加得到蓝色。这样用最直观的方法让学生记住三间色。对于这部分内容还可以进行拓展学习,如红色加的多和黄色加的多颜色是不一样的。那么,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复色,将三个原色或者两个间色混合就可以得成。在演示过后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想自己来试试调颜色,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与学生共同研究探讨彼此对色彩的感悟。这时学生感到轻松、有趣了,都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轻松记住了教学内容。

五、强化训练,逐步掌握色彩表现技法

色彩三要素包括色彩的明度、纯度和色相,是色彩最基本的属性,为以后能夠更好的学习色彩构成打下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在色彩明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能够理解色彩明度就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能够对比和区分颜色明度的高低。在充分理解之后可以进入到实践训练中。例如,我首先会出示群青这一颜色的渐变色条图片,然后进行讲解;还会选择明度较低的一种颜色在准备好的纸上进行演示,在纸上画10格,将颜料调好,然后逐渐加白,到第10格时完全变成白色,以相同方法选择明度较高的逐渐加黑到最后完全变成黑色,示范后要求所有同学都选择两个颜色来做明度的渐变练习。

再如在色彩的对比练习中,让所有学生都使用同一组图片来做明度、纯度、冷暖和补色的对比练习,强调鲜明、刺激;在色彩调和练习中,用类似颜色进行色彩配合,强调简洁和单纯的美,在这些训练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发现色彩对比和调和,是体现色彩表现力的重要技法。

六、心理联想,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教授学生色彩知识和技能时,同样不能忽略对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想要更好地认识色彩,除了色彩的物理属性以外,还要了解一些色彩的心里属性。

授课时,我会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说一说哪些颜色感觉暖,哪些冷?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感觉?学生都会积极踊跃地回答,给出了很多不同的答案。在学生回答过后,我总结说:色彩的感觉来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印象、启示、感觉和心理联想等。如:红色、橙色、黄色,可以使人联想到阳光和火焰,产生温暖、興奋、甜蜜的感觉,所以我们称这类颜色为暖色;青色、蓝色、紫色,使人联想到大海、月夜、高山,给人以清冷之感,故我们称这类颜色为冷色。不同的色彩使人们产生不同情绪反射,有的能使人感到鼓舞兴奋,有的也可使人感到忧伤消沉。

根据书中色彩的具体联想与色彩的象征,让学生区分冷色与暖色,出示冷色和暖色图片的课件让学生进行感觉,然后欣赏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照片,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季节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并找出每个季节会多用哪些颜色来表现。学生自主发言,我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春天是较暖的,大多用黄、绿等颜色表现,色调是偏暖的;夏天是五彩缤纷的,表现的时候可以用多种颜色来表现生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作物成熟了,可以多用红、橙、黄等颜色来表现;冬天是很冷的,经常下雪,要表现出冬天的冷可以多用蓝、白等颜色。

通过前面一系列对冷暖色、四季色的学习,让学生根据图片自己去想象酸、甜、苦、辣,应该怎样表现。在学生想象的时候,用语言进行启发:看到绿色的橘子会觉得怎样?看到牛奶变成了蓝色会不会喝?为什么做手术的医生都穿绿色的衣服?从而引出色彩的味觉如何表现。最后学生通过对颜色的心理联想,用颜色表现出自己的主观感觉,在提高学生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同时,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总之,在中职学校美术色彩教学中,要适时引导学生尊重客观对象,更要体现个性感受,让学生能够主动细致地观察生活中的美,最终使他们拥有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安宁.色彩原理与色彩构成[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2]郑钢.色彩构成艺术[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

[3]刘金华.创新教育与美术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00,(05).

[4]史峰.色彩基础训练.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5]朱爱群.让学生在色彩创造训练中感悟色彩文化[J].学术教育,2012,(10).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强化训练学习兴趣
“三角、数列、平面向量”强化训练
集合、函数与导数强化训练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强化训练
函数与导数强化训练
集合与微积分强化训练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