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症防治与“治未病”理论的应用

2018-10-24 09:25林明珠
健康大视野 2018年9期
关键词:厌食症治未病饮食习惯

林明珠

【中图分类号】R442.1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9-024-02

一、什么是“治未病”理论

所谓“治未病”理论,其思想来源于我国的《黄帝内经》,主要是倡导在实际生活中要珍惜生命,相较于治疗更加注重养生,秉持防患于未然的生活态度。而在中医中,“治未病”理论被延伸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愈后防复三个基本门类。

二、小儿厌食症的原因

近几年,医院接诊小儿厌食症患者数量逐渐增多,主要临床表现就是小儿长期不思饮食,并且相较于同龄人食量明显不足,甚至会出现拒绝饮食的消化功能紊乱症状。另外,因为食欲不振且食欲逐渐减退,会出现体重大幅度下降的问题。小儿厌食症长出现在1对到6岁的儿童身上,尤其是在独生子女数量增多的时代背景下,小儿会从挑食逐渐转变为厌食。若是小儿厌食症长期得不到治疗和关注,就会造成小儿免疫力下降,伴有贫血、呼吸道反复感染等疾病,对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都会产生影响。

若是从中医的角度分析,小儿厌食症属于恶食、纳呆等范畴,因为小儿本属于纯阳之体,脏腑较为娇嫩,运化力并不强,容易被饮食所伤,病因较为复杂。除了生理因素外,心理因素也较为关键。先天禀赋不足且后天失养,饮食调理不当都会造成小儿厌食症。

三、“治未病”理论在小儿厌食症防治中的应用

在小儿厌食症防治工作中,要秉持“治未病”的理论,合理性开展防治管控,有效缓解小儿疾病造成的痛苦,保证小儿健康成长。

1未病先防

主要是指要注意平时的保健工作,有效养护小儿的身心,确保预防疾病工作可以有效开展。在对小儿厌食症进行研究中发现,家长强迫进食或者是微量元素异常,都会造成小儿失去饮食欲望,并且,户外活动较少也会造成小儿出现积食现象,从而形成不愿意饮食的状态。基于此,要在小儿喂食的过程中,有效倡导婴儿期进行母乳喂养,并且及时添加适宜的辅食,而在小儿1岁左右就要及时断母乳,培养小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营造良好且舒适的就餐环境。并且,在小儿喂养过程中,要合理搭配营养元素,带小儿参加适宜的户外活动,进餐的间隔不能过短,否則就会丧失小儿进食的快感。家长要结合小儿的实际情况和基本需求,合理化培养小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方式,避免小儿厌食症的出现,确保其能健康成长。

2既病防变

主要指的是,在家长发现小儿出现小儿厌食症后,要及时尽早就医治疗,避免疾病出现传变和发展。小儿厌食症对于小儿生长发育会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因此,家长要掌握疾病的表征,小儿脾胃不足加之饮食不能自行调节,就会出现食物过程不知饥饱的现象,临床上为虚症之本。

首先,食滞内阻,小儿表现为饮食无味或者是拒绝饮食,体重迅速下降,并且大便或稀或干,舌苔白,针对这种情况的小儿,要多进行室外运动。

其次,胃阴不足,主要是口干舌燥,喜欢引水,精神较为兴奋,并且常伴有盗汗现象,需要集中养胃,利用沙参麦冬汤进行辅助饮食。

最后,肝脾不调,小儿食欲不振,并且较为烦躁,常出现易怒易哭等症状,需要对其进行疏肝理气,主要是利用小柴胡汤。

综上所述,要结合中医思路针对不同症状的患儿进行治疗,若是患儿服药困难,则要利用小儿可以接受的方式,其中,推拿治疗、中药敷脐疗法等都较为有效,家长要结合小儿实际情况和身体素质选择更加适宜的方式。

3愈后防复

在确诊小儿厌食症后,要有效完善疾病康复管理,避免疾病出现复发问题。针对曾经罹患小儿厌食症的小儿,要结合其营养不良以及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进行集中管理。家长要遵循医嘱开展有效的饮食调节工作,不能过于急躁,而是要循序渐进地开展预后处理和辅助工作。家长不仅要提供营养搭配较为合理的饮食,也要集中调畅小儿的情志,并且利用鼓励的话语引导小儿进食,再慢慢纠正小儿的饮食习惯,形成良好的饮食规律,促进小儿健康成长,避免疾病再次复发。

猜你喜欢
厌食症治未病饮食习惯
国王的厌食症
七种饮食习惯让大脑老得慢
远离七种不良饮食习惯
戒除糖瘾先改饮食习惯
6种“败性”饮食习惯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厌食症,你知道吗
胡天成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撷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