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研究

2018-10-24 09:25王丽丽
健康大视野 2018年9期
关键词:大剂量早期丙种球蛋白

王丽丽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儿。所有患儿均进行早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05g/kg),观察组则采用大剂量(1g/kg)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患儿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治疗患儿,值得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早期;新生儿溶血病

【中图分类号】R7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9-040-02

新生儿溶血病是因为母子的血腥不合,因此母亲体内无法产生于胎儿血型抗原相配的血型抗体,所产生的不相配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体内会造成同组免疫性溶血,因此,这种疾病被称为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在患有新生儿溶血病后,临床上回出现黄疸,贫血,核黄疸等症状。确诊后,新生儿应该立即接受治疗,降低体内的血清胆红素,以免病情加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临床上,使用丙种球蛋白早期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后一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而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效果是不一样的。本研究分析了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儿。对照组30例患儿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1天至7天,平均年龄为(345±057)天,观察组30例患儿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在1天至6天,平均年龄为(312±043)天,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儿均在家属同意下参与本次研究,并签有相关的知情同意书,患儿的病情符合争端标准,与母亲血型不同,具有黄疸,贫血等症状。

12方法所有患儿在出生后立刻接受常规治疗以及光照治疗,同时给予患儿优质的护理,减少患儿的恐惧,不安等情绪,给予患儿安全感。两组患儿均进行早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方式,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05g/kg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观察组则采用大剂量1g/kg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1]。

13观察指标两组患儿治疗1天后,3天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红蛋白水平,黄疸消退时间。

14统计学方法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前,两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没有明显差异,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天,3天,明显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患儿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黄疸出现时间无明显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明显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母亲血型与胎儿血型不同,胎儿出生后,有很大几率会患有新生儿溶血症,而ABO溶血症正是最常见的溶血症。想要治疗新生儿的溶血症,必须降低胎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让胎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处于正常胎儿水平,如此才能算有效治疗。但是,新生儿比较敏感脆弱,对于治疗会存在一定的障碍。而且,常规的治疗与光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胎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無法彻底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无法阻止患儿溶血,贫血。而使用幻雪治疗,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风险[2]。因此,如何快速有效的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就成了医学界的一个难题。

国外的发达国家在90年代就提出了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且在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在实施过程中,比较安全,能够减少新生儿进行换血治疗的几率。在治疗过程中,药效发挥的比较快,能够很好的阻止新生儿溶血并且贫血,在新生儿出现黄疸后能够有效消除[3]。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又能够减少患儿的痛苦,让患儿能够早日出院,正常生活。

有研究表示,大剂量的注射丙种球蛋白能够更为快速有效的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在治疗期间能够更为快速有效的降低患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减少核黄疸的出现概率,避免患儿病情加重。而现在临床上一般都是使用这种治疗方式,药物与光疗,白蛋白联合。但是对于这种治疗方式,仍然存在着争议。

从本次研究可以发现,使用大剂量的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效果要高于使用常规剂量治疗新生儿溶血症,能够快速的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能够更为快速是让患儿的黄疸消退,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减少患儿痛苦,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能够让患儿早日进行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李志博.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校医,2017,31(4):309-310

[2]袁洪斌,易平枝.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 ABO 溶血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0):802-805

[3]刘云凤,邹朝春,杨华琴等.静脉输注的免疫丙种球蛋白(IVIG)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24(6):1842-1845

猜你喜欢
大剂量早期丙种球蛋白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关于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用于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以及护理体会
宫外孕应用腹腔镜手术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