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200例疗效分析

2018-10-24 09:25谢伟勋王君
健康大视野 2018年9期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临床效果

谢伟勋 王君

【摘要】目的:研究治疗踝关节骨折中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参照组(n=100)与实验组(n=100),分别行常规治疗与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其结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100例患者的踝关节优良率达到9700%,高于参照组的8000%,P<005,差异存在意义。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施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能够发挥显著疗效,同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借鉴与应用。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9-196-02

在人体众多骨折部位中,踝关节是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分之一,且以关节内骨折居多,患者需及时接受有效的内固定与精确解剖复位等治疗[1],防止踝关节发生早期退变性。现对本次诊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结果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参照组(n=100)与实验组(n=100)。参照组女44例,男56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2869±423)岁;交通事故55例、高处坠伤35例、其他损伤10例;实验组女49、男51例;年龄范围是18岁-59岁,平均年龄为(2962±325)岁;交通事故50例、高处坠伤35例、其他损伤1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与致伤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实施下一步对比,P>005。

12治疗方法参照组100例骨折患者均施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而实验组的100例患者则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具体操作为:实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全麻或腰麻,取平卧位,闭合性骨折争取在伤后6 ~ 12个小时内手术,因踝关节周围软组织覆盖较少,骨折后皮肤肿胀明显,于骨折水泡出现前手术较易;明显水肿或水泡形成时,手术必须延迟到软组织情况改善后施行;对内踝撕脱骨折,解剖复位后用螺钉或用克氏针与钢丝行“8”字张力带加压固定;外踝骨折如为横断骨折,用螺丝钉固定,对腓骨骨折面高于下胫腓联合平 面以及骨折面呈斜形者,采用钢板固定。后踝骨折波及胫骨下 端关节面的1/4或者手法复位困难,均开放复位螺钉固定。若为胫骨下端压缩骨折,对压缩骨质予以整复,并取松质骨充填, 然后用松质骨螺钉加压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者用皮质骨螺钉自腓侧在下胫緋联合上25cm处向前内方固定下胫腓关节,

针对单纯的内踝骨折患者,需采取螺钉进行固定,同时对外踝切口给予密切关注,并注意对腓浅神经加以保护;针对外踝骨折者则需采取螺钉固定或者腓骨远端解剖钢板固定,并注意控制好内踝切口的长度,避免损伤大隐静脉,同时需切开关节囊并精准复位;针对双踝骨折则需在外踝复位后通过螺钉加以固定,然后再对内踝进行复位、螺钉固定;针对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则需在其踝关节面约15cm-25cm之处采取一枚长螺钉进行固定,位置以平行胫距关节面、并向前倾斜约25°-30°处为准,待患者踝穴宽度恢复后于术后负重锻炼之前将其取出即可;针对开放性的踝关节损伤,需彻底清除患者关节腔内的骨炸、血块等,然后再展开复位、固定处理,最后对患者的损伤韧带进行修复,手术结束后通过石膏外固定即可。

13临床指标观察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手术情况,包括手术的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

14统计数据与分析数据均借助SPSS190软件处理,(%)表示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卡方检验,(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若P<005,则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对比治疗后实验组100例患者的踝关节优良率达到9700%,高于参照组的8000%,P<005,差异存在意义,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手术情况实验组10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与骨折愈合的时间短于参照组,出血量低于参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踝关骨折的临床发病率逐年增加,治疗该创伤的方法也不断更新完善,传统手法复位与外固定作为非手术治疗方法,具备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同时还能有效预防二次损伤。虽然传统的手法复位治疗能够获得一定疗效,但具体治疗期间需要反复复位,可能对加重组织损伤程度,且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欠佳,因此,该方法已经逐步被淘汰[2]。

31选择适应症踝关节是人体承受重M最大的关节,治疗上 应力求解剖复位。因踝关节面比髋,膝关节面积小,但其承受体 重却大于髋,膝关节,骨折后如果关节面稍有不平或关节间歎 稍有增宽,均可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对手法复位及维持位置 困难应手术治疗,开放性骨折更须尽早清创,防止感染。软组织损伤重者,行植皮或转移皮瓣修复创面。对垂直压缩型骨折須手术治疗。避免关节面倾斜,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32筋骨并重踝关节韧带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结构,在骨折固定同时应予一期修复。踝关节内侧副韧带(三角韧带)防止距骨外展,外旋,下胫腓联合在受旋转外力时对踝关节稳定起重要作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分三前中后束,即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保持距骨腓骨的牢稳定性,若内外踝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牢固,应直视下修补重建踝关节韧带。

33功能鍛炼患肢抬高,促进循环,足趾屈伸活动,3周取石膏外固定,踝关节适当活动,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应注意功能锻炼须循序。

综上所述,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法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价值颇高,建议全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希聪,卢绍燊,丁玲等.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并发症[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3):559-561

猜你喜欢
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临床效果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探讨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临床研究
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严重pilon骨折的有效性分析
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比较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小儿前臂闭合骨折的临床疗效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