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题式教学培育学生政治核心素养

2018-10-24 02:00李东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教学评价

李东

[摘 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在《认识人生意义》一课的教学中,教師可通过主题式教学,从明确素养,构建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开展课堂教学;引出话题,生发教学思考;修改评价,完善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来促进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政治核心素养;主题式教学;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5-0051-02

核心素养是目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概念,构建生态课堂,需要关注核心素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既有普适性也有自己的特色,其核心内涵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从传统三维目标的达成上升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体现的是对人生价值的重视和关爱,实现的是知识、生活和生命的统一和共鸣。

随着课改的推进,主题式教学不断被应用于政治教学中。所谓主题式教学,是以课标为依据,以文本逻辑为灵魂,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寻找一条统领教学内容的线索,常常表现为“一以贯之”的课堂教学。主题式教学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知识的实用性、线索的清晰性以及情节的现实性和整体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培育。本文以《认识人生意义》一课为例,探究主题式教学在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方面的运用。

一、明素养——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长期以来,一些政治教师机械地理解三维目标,过度关注学科知识教学,让学生通过反复训练、巩固掌握,以达到应试的目的,以致在课堂教学中割裂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忽视了知识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式教学,让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得更为深刻,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中,体会到不同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实现了学习过程的价值认同,也实现了知识的内化。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课程标准,重温课标规定的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建议等内容。同时作为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重要载体的现行教材也需要我们仔细研读。在此基础上寻找核心素养与课标内容、教学内容的对应点,顺应改革趋势,抓住热点潮流,让教学的思路清晰、内涵深厚。

《认识人生意义》是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中的一课,本课研究的是生命价值和人生真谛的问题,内容不多,但比较抽象,而且知识点之间也缺乏必要的逻辑关系。因此,笔者在细细研读文本之后确定了如下立意:1.寻找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系统整合抽象化的教学内容,让抽象的哲学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2.采用探究性的活动设计和问题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理性精神。3.精选层层递进的热点案例,并与人文素材交相辉映,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法治意识。

围绕上述目标,笔者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1.做游戏看人生。通过心理游戏“人生选择”探究人生价值的内涵。2.讲故事悟人生。以法治小故事为素材,谈谈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是什么。3.读诗歌品人生。通过读诗和说史的形式进一步思考生命的高度在哪里。4.学榜样选人生。借鉴优秀学子的成才故事,从自身实际出发,学习有益经验,为我所用。5.谈理想话人生。活化知识,提升能力,指导实践。

如此,以核心素养的课标要求为依据,以主题式教学为载体,系统整合了主题情境和价值引领这条主线,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二、创情境——开展凸显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主题式教学存在诸多误区:主题情境与主体关系不大,学生缺乏代入感;情境呈现碎片化,缺乏真实性和连贯性;问题呈现表面化,缺乏生成和体验。因此,政治课堂要善于创设物我相融的情境,这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成长的有效手段,当学生在复杂的思维场域中运用知识和能力解决了实际问题,核心素养便会应运而生。

《认识人生意义》一课的教学难点在于认识生命价值的标准在于奉献,认识人生的真谛在于创造和坚守信念、准确取舍。为此,笔者创设了如下两个主题情境。

情境一:我们先来“讲故事悟人生”,跟大家分享一则法治小故事。

探究1:同样的年龄、生活背景和人生轨迹,周军和刘伟有太多的相似之处,那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会相同吗?请你结合他们的访谈预测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

探究2:故事续写,两个主人公此后的人生轨迹在某一时刻交织在一起,在同一个案例里,一个成为英雄,另一个则成为罪犯。他们的生命价值有何不同?生命的价值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衡量?

情境二:人生的真谛需要创新和坚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做到,但需要激活和点燃,寻找生活中的榜样。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为此笔者选择了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秦玥飞的故事。

探究1:结合视频交流,秦玥飞最初的梦想是什么?为了实现梦想他做了怎样的取舍?我们可以从他扎根基层的经历中学到什么?

探究2:在坚守信念、准确取舍的同时,在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方面,秦玥飞展现了何种意识?我们如何培养这种意识?

情境一运用了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反思并探究自我成长的问题,让抽象的结论通过具体的案例自然呈现出来,培育了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理性精神。情境二则是基于学生主体搭建了“情境”和“知识”的交汇点,通过榜样人生轨迹的发展,引导学生思辨和选择,使学生在选择和取舍中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在坚守中尝试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从而有利于学生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引话题——生发促进核心素养成长的教学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已具成人感的中学生,更愿意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这一群体最容易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新思想、新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坚持课程内容主题化、活动化,以话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识,形成新技能,进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个人成长。

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分别设计了“选择与人生价值”“大学生村官的选择与取舍”两个话题。

情境话题一:用一張10个刻度的纸条代表100年的生命岁月,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撕去手上的“人生”时间。围绕游戏中的不同环节提出“对比手上所剩和已经撕去的人生,你有何感受”“游戏中给你印象最深的环节是什么”“你以后会如何安排自己的人生”等问题,让学生直面生命的自然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后,通过随机采访的形式,调查学生的人生愿望,并及时反馈,生成数据表格。学生自主畅谈各自的人生选择,并解释说明理由,让感性的体验和理性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此时,教师抓住契机抛出“不同的选择是否会实现同样的人生价值”“我们的人生价值可能存在哪些差异”“什么是价值”“人生的价值表现在哪里”等一系列问题,将教学时空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再从生活回归到书本,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和理性精神。

情境话题二:毕业于耶鲁大学的秦玥飞,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回到了湖南农村成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村官。秦玥飞作为新时代的榜样,贴近学生的现实,让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兴趣。为此,笔者结合秦玥飞的经历设计了如下问题:“秦玥飞最初的梦想是什么?”“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做了怎样的人生选择?”“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他舍弃了什么?”“在不同的选择中他又收获了什么?”秦玥飞的经历把人生的复杂和生活的矛盾演绎淋漓尽致,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提出了挑战。这一话题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了正确引领,并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参与热情。

通过话题中“问题链”的层层驱动、环环相扣,推动学生进行判断、推理、质疑、论证,活化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开辟了学生体验生活、承担责任和勇于创新的新境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地落地生根。

四、改评价——完善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

核心素养是软实力,较难用量化的目标来衡量和考核。作为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政治课更需要打破单一的纸笔测评方式,从知识、能力、情感、思维品质、思维过程等多个维度观察和评价学生。列宁曾指出:“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的表白或看法,而是要看他的行动。”可见,政治核心素养的评价需具有实践性,因为教育教学的归宿点是社会生活,是行动意愿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思想政治教学要体现知行合一,以理导行,鼓励善行,采取多样化、具有操作性的行动策略让德育目标落到实处,从而达到培育核心素养的要求。

《认识人生意义》一课的内容立意高远、抽象性强,学习效果难以有效检验和评价。笔者依据课标要求,梳理出本课最重要的素养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自我管理、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的能力。为此,笔者确定了三个具体的素养目标,通过情境对话、思辨和选择的方式尝试评价学生,以期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

目标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生价值的真谛在于创造,创造使生命更加富有魅力。实践创新是时代要求我们青少年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和必备品格。为此,笔者开展了“感悟创新——发现创新——体验创新”的活动。在讲述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现状以及生活中的创新发明故事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纸飞机手掷留空”小游戏,强化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学生对于创新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形成了强大的内驱力和行动力。

目标二:自主发展,规划人生。在体验导行环节,学生是否会规划人生也是核心素养考查的重要内容。笔者再次利用心理游戏中所剩的“人生”刻度,引导学生与其自怨自艾,不如活在当下,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职业计划和生活计划。在随后的交流中有效考查了学生自我认识、规划人生、自我管理等自主发展方面的能力。

目标三:承担责任,公共参与。人生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更在于帮助他人和社会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通过主题自选、问题互探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道德理念,并外化为具体的社会实践,使学生学会做负责任的公民,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整合教学目标,探寻教学方法,提炼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风向标。核心素养的提升绝非在朝夕之间就可以实现,它需要每位教师不断探索,努力助推。教师只有深刻领会不同教学方式的意义和价值,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将教学的价值转化为学生的行为自觉。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主题式教学教学评价
高中历史课中主题式教学初探
拨动兴趣琴弦 奏响体育乐章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方法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分析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