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堂上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8-10-25 11:15张黎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习惯养成自主学习

张黎明

摘 要:课堂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掌握知识的规律。

关键词:自主学习 习惯养成 素养 成长和自立 优化课堂教学

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发现规律,从而获得有用的知识,认识未知的世界,是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素养之一。

自学能力的形成对一个人获取知识,为人类做出贡献也是至关重要和必须的。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无论是现阶段在校学习还是将来走入社会以后,都能独立自主的获取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从而为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自学能力的养成是受用终生的,否则就是人家给一点就得到一点,甚至还可能因为接受能力等种种原因得不到这一点,有时候还会丢掉这一点。这对他们现阶段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将来的自立都是不利的。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有言: “授人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引爆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

由此可见,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无不把学生自主学习,自学能力的品德养成习惯放到重要的位置。如果学生更进一步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成功的大道就通畅了。

自学能力应该包含自主阅读,思考,分析,理解,总结,概括,知识迁移并应用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实践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就具备了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要让独立的学生自己学,更主要的是教会一定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中有能力,有方法的学习,也就是会学。只有会学,才会有兴趣学,只有会学,才能学得会,记得牢,用得上。

一、在老师的重要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阵地。我国传统课堂教学不注重学,只注重教,把学生的头脑只看成储存知识的仓库,为了传授知识而教书。这样,极大地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只有当学生在老师的重要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每一点知识都深入浅出,从表及里地,由感性到理性,由知识到生活到情感的交流和培养。持之以恒,学生只有学懂了学会了,才会有兴趣自我探索,自学能力就会逐渐养成。如果只会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学生学得似懂非懂,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就概念而概念,就题目而题目,不去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积极自考,不努力认识和理解这些知识,学生是无法培养自学能力的。只有长期坚持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必然会水到渠成。

下面就具体谈一谈体会。

90纪上册有一题:“你能用长为22厘米的铁丝折成一个面积为30平方厘米的矩形吗?如果能,说说你的方案?”

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此题束手无策,不知求什么,于是,可在课前每人准备一条长22厘米的绳子,在课堂上并分步提出下面几个问题。(1)题目中提到的方案,到底是什么意思?本题目到底要求出什么量?设宽xcm,,好多学生对于矩形的长怎么表示存在很大的疑惑,学生设长有4种结果:(22-X),(22-2X),(22-2X)/2,(11-X)厘米,教师不能随意的否定或者肯定某一种设法的正确或者错误,这个地方难点的突破,关系到解决整道题目解决的关键,这个时候,老师的引导作用就非常重要了。所以在题目开始练习之前,先设计2道这样的题目,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周长22厘米,设宽是4厘米,或者3厘米,那么长是多少?”

学生板书算式,再想当宽为X,寫出长的表达式?

这样引导学生去思考,深入分析,用简单的算术类比,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深入浅出的分析和引导,到底是用(22-2X)/2,还是用(11-X)代入,学生自己去试,学生在方程:X(22-2X)/2=30,的解方程过程中,又遇到了问题,会出现乘法对乘法也使用分配律,如得到22X-X=30的结果,或者直接去括号,导致被减数出现1/2这个分数,无形中就加大了解方程的难度

为解决这个难度,就先设计了这个题目,如果xy/2=8,那么xy=?.,这样的设计,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的热情,把难点各个击破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思维,设计疑问,为了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思考,提问,回答,总结,概括知识点。勇敢的给予学生自由和空间,将难题分解成各个益于掌握的片段,学生跟着老师的启发,思维活跃,敏捷且会发散创造性独立思考问题,比较准确的解决难题并运用到全新的的题目中。

分析,思维,总结,概括,表达,认识,理解,运用等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也是紧密联系的,以分析思考为前提,才能有认识理解的结果。

二、要培养自学的能力,仅有以所说的能力是不够的,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知识的规律

以数学解题为例,要教给学生以下方法:

1.读懂数学题目的方法,2,找准题目的条件和求解的目标,3,找到解决这样的题目可能用到的公式和定理,或者使用到了什么数学思想4,分哪些步骤解决,先求什么后求什么,5,图形和题目条件的关系,6,通过题目,可以猜想可能会有哪些结论,7,如何完整的解答不遗漏。掌握了这些方法,也就掌握了解题的基本能力,有了这些能力,掌握了这些方法,学生们就可以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获取对自己价值的思路。

牢固的掌握基础定理,公式,概念,和正确使用计算器圆规直尺等工具

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数学的能力不仅仅是会计算,会动手操作,画图,通过量,拼,特殊值法,猜,等,都是很强大的自学自主能力的体现。

举例;在七年级题目:如图,左边的图形可能是右面的哪些图形的展开图?

老师的解题技巧无非是通过空间想象,判断相邻的面上图案的位置关系得到答案;

但是这类题目,对于学生来讲,无论怎么解释想象,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达不到那种高度,于是,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但如果给的时间少,没有工具或者备用的纸,学生就会等在那里,等待老师操作,等答案。

这里,正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主动探索的一个绝好的机会。事先准备好一些卡纸,白纸,发给学生,学生拿到老师给的纸后,内心会有一点小感动,原本有些想偷懒的,也不好意思了,通过画原图,利用尖头笔画洞,撕下图案,再折叠,拼接,在3分钟内,大部分同学能通过实践操作得出正确的答案。在学生得出正确答案之后,再让逐一的总结规律,从直观再回到抽象,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把能力的内涵做最大的拓展。

再如,这道例题,已知:直线a⊥b,b⊥c,请问直线a与c的位置关系是什么?

学生有学过直线a∥b,b∥c,直线a与c的位置关系是平行,好多学生会不加思考,依葫芦画瓢的认为结果是垂直,并且即使课堂上通过探究得到正确答案之后,在练习的时候还是写结果是垂直,这就表明这道题目出错率相当高,如果在课堂上,能让学生自主画出各种不同的情况的图形,比如让学生把直线a画在水平的位置,再画出另两条直线的位置,判断a与c的位置关系,然后老师再变换情形,要求学生把直线b画在水平的位置,再画出另两条直線的位置,再判断a与c的位置关系,再总结出规律。学生就会理解的比较透彻,并且不容易混淆。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仅仅充当组织者,学习活动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不仅仅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会在心里产生喜悦,形成一种认知,原来某些知识,不一定非要通过老师讲解,完全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积极动手,开动思维,直观推理,总结规律,如果自己能开动脑筋,积极动手实践,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主导得当,主体得法,透彻分析,积极思考,认真总结概括,从而达到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当然,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但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的目标要始终坚定不一!必须持之以恒的贯穿各科教学的始终。

有了自学能力,学生就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当今时代,是知识,信息突飞猛进不断更新的时代,教育的成功不再是简单的学科内容的复制,要想查询知识,百度和谷歌会告诉所有你想知道的,但是,唯有学以致用,运用知识获取更多的技能,所以说,自学能力的养成对孩子们的成长和自立尤为重要,尤其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培养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主动实践,独立自主,把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素养发展实实在在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这不但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和有作为的接班人的需要。

猜你喜欢
优化课堂教学习惯养成自主学习
如何激发职业高中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
浅议英语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模式优化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