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师范院校“立德树人”实践路径探究

2018-11-05 09:57王睦芳杨洁敏
科教导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实践路径立德树人

王睦芳 杨洁敏

摘 要 现代社会问题给师范院校落实立德树人带来了诸多阻力,传统德育理念和德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代学生成长成才和社会发展需求。新时代背景下,师范院校落实立德树人,重在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为人民培养好老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创新德育活动,营造清风正气的师德师风,扎实推进实践育人,以此提高德育实效。

关键词 新时代 师范院校 立德树人 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8.011

Abstract The problems of modern society have brought many obstacle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in normal colleges. The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concept and moral education method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contemporary students to grow up and become soci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teache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mplement the moral education, focusing on cultivating qualified citizens for the society, cultivating good teachers for the people, taking the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as the core, innovating moral education activities, creating a morality and morality, and solidly advancing. Practice educating peopl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Keywords the new era; normal colleges;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practical path

1 新时代师范院校立德树人面临的问题

现代社会问题带来师范院校德育工作新挑战。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极力向社会主义国家宣传、推行其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企图对我国实行 “和平演变”,造成部分师范院校学生一味“崇洋媚外”甚至反对社会主义;从国内看,安全、稳定、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人们心中原本强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怀弱化,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思想得到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民族区域大融合形成文化多元化现象,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对青年人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造成干扰;此外,多年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下产生的独生子女现象导致部分师范学生教师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淡化,抗压力差,性格自私、冷漠、浮躁甚至出现人格扭曲的现象。

从师范院校德育工作来看,虽然立德树人的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但思想先行、行动滞后,部分师范院校没有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德育工作仍是思政理论课堂和思政老师的“专事”。德育工作以传统的方式开展,立足课堂、依托教材、理论教学、“说服”教育,形式单一、过程枯燥,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效果不佳。此外,部分学生迫于就业压力,为了提高招考通过率,一味追求专业技能和考试能力的提升,忽视理想信念、师德情怀、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培养,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阻力。

如何引导师范学生在复杂的现代社会环境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水平、增强育人本领,养成高尚师德师风,成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接班人,是本文接下来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2 新时代对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任务、主要矛盾、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都发生了变化。从学校教育视角看,新时代,是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发扬革命道德、借鉴优秀人类文明道德成果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引领社会新风尚,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时代;是在普及义务教育和发展多种教育基础上,坚定四个自信,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社会,实现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梦的时代;是在完成“三步走”战略之解决温饱问题,基本实现小康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尤其是精神领域需求的时代。

新时代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学校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这是党的十九大立足新时代做出的重要論断,着重强调“落实”这一环节。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教师这一特殊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因教育对象和教育目的特殊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除了要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外,还表现出新的要求:

新时代师范院校“立德”,不仅要提升个人道德品质,而且要帮助师范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业,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树人”则是立足中国现实和未来,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为人民培养新时代好老师。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民主政治不断进步,新时代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越来越展示出对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公民的迫切需求,师范学生肩负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任务,自己首先应该成为合格社会公民,拥有良好公民意识,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和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为人民培养好老师,则是强调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基础的情感认同和师德养成,重在提高师范生职业适应力和服务基础教育能力,将立德树人贯穿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方位全过程,提高德育实效。

3 新时代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

3.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远大人生追求

建设教育强国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需要每一位教师坚定信念、任劳任怨、全心奉献。于师范学生而言,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什么?新时代的好老师有何要求?习总书记201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好老师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之人。[2]这一论断既回答了好老师的标准,也给新时代师范院校“培养什么样的好老师”和“怎样培养好老师”指明了方向,首要的是加强师范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为什么要把理想信念摆在好老师标准的首要位置因为,成为新时代的好老师不容易,要经得住物质诱惑、耐得住枯燥寂寞、挑得起教育重任、守得住初心仁爱,需要理想信念做支撑。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代代教师坚守三尺讲台,献身教育事业,完成时代使命的精神基石,因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首先应成为师范院校广大师生的责任和自觉,须长期坚持;其次,师范院校要立足现代社会实际,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教育教学规律,以“师德修养档案”为依托,以教师道德规范为引领,一方面抓住职业特色举办讲座论坛、主题演讲、征文写作、宣誓活动、观展观影等,发挥重大节庆日的教育价值,开展南北春节、清明诗会、感恩教师、国庆礼赞、元旦迎新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还可抓住教育教学的重要时期,办好开学教育、毕业典礼、运动会、文化节、社团日,形成“一院(系)一品牌”格局,百花齐放,传递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价值理念,并认真记录在学生“师德修养档案”,拓宽德育评价体系,帮助学生端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全人格。

3.2 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培养合格社会公民

公民意识,一般认为是个体对自身所处国家地位的认识,也是公民能以法律法规和社会共同约定思考、行动的自觉。大学生应首先成为合格公民,具有良好公民意识,才能真正做到自尊自爱、理性平和、乐观向上。师范院校的学生,不仅自身要成为合格公民,还要担负起“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职责,在这一点上,公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师范学生特色,学校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建立“公民素质成长档案”,将“公民意识”细化为政治意识、主体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公德意识、规则意识等,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实践育人实效。

(1)开设公民教育课程。专题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法律法规、公民权利与义务、社会公德,组织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学习,举办道德讲堂、模拟法庭、公德主题辩论,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增强政治意识、规则意识。

(2)建设“民主校园”。引导学生自主运营管理校院(系)班 “两微一端”,参与学校管理制度、教寝室评比制度等制定和修改,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民主管理,提高主体意识、责任意识。

(3)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开展 “主题读书活动、专业汇报展演、实习汇报课”等,帮助学生养成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理念。

(4)树立“服务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理念。加强与地方政府、组织、机构合作,共同搭建广阔的社会实践育人平台,一方面积极开展服务地方的理论辅导、决策咨询、社会调研、项目论证、人才培养与发展研究、承接当地农村小学男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等,为地方经济文化、基础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育人平台,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四点半学校”、社区读书屋、福利院养老院帮扶、三下乡、精准扶贫等志愿服务,参加当地旅游文化节日活动的组织、策划、编创、演出及裁判等工作,培养公德意识,引导学生勇担社会责任,努力为人民服务。

3.3 建设清风正气校园,形成高尚师德师风

习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要加強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立德立学、以德施教。[3]

(1)开展廉洁教育。师范院校要充分发挥教学课堂、道德讲堂、文化墙等的教育作用,组织廉洁文化知识竞赛、文艺汇演、作品创造,落实党员教师“两学一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对广大师生进行廉洁教育,营造清风正气的校风学风。

(2)加强师德规范学习。把学习师德规范作为教师培训、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强化教师考核“师德一票否决制”意识和实际执行,开展“立德修身Y尦闲盼尽薄ⅰ袄靖卸鱻Y屩页沙ぁ钡戎魈庀盗谢疃嵘ι宓赖滤健?

(3)提升教师育人能力。组织青年教师教学比武、科研培训、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鼓励教师指导和参与体育竞技、文艺演出、创新创业、挑战杯”、研究性学习,强化在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育人水平。

(4)树立师德榜样。组织“师德模范”民主评选 ,探索典型宣传和警示教育结合模式,塑造教师崇高职业形象,形成榜样示范作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培养学生“向上向善、知行合一”的高尚职业道德。

“勿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工作者的初心是“师德”,使命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为人民培养新时代好老师”,师范院校只有立足根本,坚持正确方向,在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出“德艺双馨”(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好老师,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2014年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实践路径立德树人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