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实证研究

2018-11-05 09:57殷冀星刘传雷韩远飞吴国军
科教导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手机依赖高校大学生

殷冀星 刘传雷 韩远飞 吴国军

摘 要 手机作为当代网络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交往、身心、人格,以及生活学习方面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把控大学生对手机使用情况,研究其产生的行为、心理问题,文中依靠对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实证研究,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结合学术界对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看法,对比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手机依赖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8.090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odern network era, mobile phone is a double-edged sword for college students' interaction, body and mind, personality and life learning. The control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mobile phone usage, studies the 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this paper, we rely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university students' mobile phone rely on problem, through a series of data analysis, combining academics o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mobile phone rely on issue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cell phone depende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手机作为当代网络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交往、身心、人格,以及生活学习方面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产生的影响有哪些能带动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哪些又影响着大学生身心、人格的追求,本文是在此背景下,以大数据调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在校生的手机使用情况,以点带面,采用图表分析,随机抽样调查等方法,探索手机使用对当代大学生各个方面的影响,从而反思,进行持续性调研,并提出有效建议。

1 调查情况

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中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51份,有效率为92%。被试中男生292人,女生259人。其中,大一401人,大二109人,大三34人,大四7人。

2 手機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

2.1 手机使用的非理性化

(1)长时间不玩手机会有什么感觉?

从调查数据的分析来看,大多数的同学对手机的依赖性较强,但仍有43%的同学认为手机可有可无,这表明高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还是较强的。

(2)离开手机多长时间就会感到不舒服以及不接触手机后的感受如何?

大多数同学离不开手机的时间小于一天,还有部分同学认为手机离开自己并不能让自己感觉不舒服。大部分同学认为手机离开自己会有些牵挂,约20%的同学一定要课堂看手机。

一位社会心理学家说“技术是极具诱惑力的,因为它能弥补人性中最脆弱的一面;但是当技术宣称要解放我们时,反而绑架了我们”。[1]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劳动者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表现为物的世界的增值与人的世界相贬值成正比”。[2]手机依赖已经让近一半学生有脱离现实的感觉。

2.2 非理性导致身心人格的“异化”

有约94%的同学上课会不同频率地看手机,但仍有6%的同学表示上课从来不会看手机。由此可知,上课的时候手机对高校同学还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不看手机就会焦虑”,“感觉自己离不开手机了”这是大部分学生的反应,逐渐陷入手机主导的虚拟世界,离现实世界越来越远,不仅身心受束缚,自身也会陷入一种“孤独感”,将自我的现实生活封闭,整日与手机作伴,从而逐渐失去生活的重心,不断增加自己的“无依赖感”、“焦虑感”与“孤立感”。

2.3 手机过度使用对学习的影响

超过99%的大学生会携带手机上课,其中不超过2%的学生会在课堂上将手机关机,超过九成的学生选择将收处于静音或震动状态,而并将手机进行处理的学生占约被调查总数的2%。只有不到19%的大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将手机调成振动或静音之后,将手机至于一处,不再查看;其他同学会选择一段时间后查看手机是否有未处理信息,甚至有将近20%的同学会将手机放于一侧,经常查看。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已非常普遍。

3 大学生手机应用情况溯源

3.1 手机本身特征

手机方便随身携带,可随时使用,不受时空限制,为大学生使用实际带来了很多便利,课上课下都可以随时应用,超越了“台式机”、“笔记本”的功能和效用。

3.2 自身管理能力欠缺

大学生对自己的三观认识并没有太成熟,并且刚从高考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不容易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内心便闲置下来,而且容易产生心理状态上的无聊、孤独。移动手机的交流、沟通等功能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足以用来打发他们空闲时间。

3.3 教育部门对手机依赖问题的重视不足

很多数学校没有合理的促使学生使用手机的制度。比如,学生上课玩手机很是频繁,进一步了解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家不是本省的,高校应积极关注每个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可见,学校加强对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监管是杜绝或减少手机依赖的重要举措。

3.4 人际交往能力不足

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人生活发展的必要技能。然而,现在有不少孩子不善长交际,不愿与人沟通,甚至害怕与人交流。交际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必备能力,应该加以培养,重视起来。[3]

4 大学生手机使用的合理化建议

4.1 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约束的增强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与高中相比,少了很多压力,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大学生慢慢懈怠下来,与自己当初进大学时期的所立雄心壮志的目标越来越远。有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管不住自己。所以,大学生应积极参加课余活动,参与实践锻炼,树立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4]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减少手机的使用。

4.2 政府部门应注重对不良移动网络信息传播的监管

虚假信息广告、无营养的新闻文章,甚至淫秽色情的传媒,校园贷等能危害到学生心理、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的信息可谓是多之又多。公安局、安全局、网信办等部门应加强对信息传播的监管,对非法信息的筛查。大学生处于心理发育成长的形成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增长很容易受周围因素的干扰。

4.3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激励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精神塑造的影响,传统文化是塑造现代中国文化的基础。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外思想的具体吸收作为理论基础,加强精神的释放,但传统文化作为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仍应成为现代中国文化的基础。所以,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吸收利用并使其融入到现代化文化建设中已然是塑造当代大学生完整人格的根基。[5]

4.4 高校应该注重学生手机依赖产生的弊端

(1)老师加强对学生的日常关注,给学生合理地安排学习任务。一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在课堂玩手机是因为觉得老师的课很无聊没意思,所以才玩手机消磨时间。有一些学生也表示是自己跟不了老师的节奏,就玩起了手机。在课堂上教师需要与学生的互动大力加强,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增强课堂魅力,从而在内涵中矫正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问题。

(2)高校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大学应该重视大学生因手机依赖产生的弊端,制定一系列学校的规定,通过严格的管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避免使用手机的负面影响。

(3)高校积极提醒学生手机依赖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在学校,每天晚上熄灯后直接入睡的学生很少,大多数学生要玩一会儿手机,有的甚至玩到很晚。但他们不知道这个坏习惯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健康风险。长期在黑暗的环境中玩手机会导致视力丧失、青光眼和其他眼疾,熬夜到很晚,导致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影响学生听课的效率。高校应该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提醒学生自身生活方式已经走入误区,这是错误的生活习惯。高校再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情况提出好的建议,帮助学生远离隐患。

参考文献

[1] 雪莉·克特尔.群体性孤独[M].周逵,刘青荆,译.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13-14.

[2] 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0-91.

[3] 刘传雷,陈淼,赵英.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教育的理论溯源与实践探索[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8:103.

[4] 王琦.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探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8.

[5] 刘传雷,殷冀星,韩蕾.中国儒道传统文化与青少年人格的建构[J].大庆社会科学,2018.206(1):102-105.

猜你喜欢
手机依赖高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