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雀山汉简《六韬》的整理新发现

2018-11-06 01:34
孙子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汉简释文图版

杨 青

1985年9月,《银雀山汉墓竹简(壹)》出版,以下简称《银(壹)》,内容包括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晏子》《六韬》《守法守令等十三篇》。每部分皆分图版、摹本及释文三部分。

整理小组收入《六韬》的竹简共136枚,十四篇。内容包括三类:第一类见于今本《六韬》,其中见于《文韬》的四篇,见于《武韬》的三篇。第二类是《群书治要》《通典》《太平御览》等书曾加称引而为今本所无的佚文。第三类是一些零散残简,其简式、字体与第一、第二类相似,简文中又提及文王或太公望,据此可以确定属于简本《六韬》。

自2015年以来,山东博物馆依托“2011协同创新”平台,联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等单位联合启动了“银雀山汉简保护整理与研究”项目,利用红外线扫描、高清数码拍照等先进技术手段,在三十多年前原整理小组精心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竹简进行系统整理与综合研究。笔者有幸承担《六韬》部分的整理工作。下面所述可正、可补原整理成果之处,仅是因为我们借助了更高清的图版,敬请方家指正。

文字考释

文字考释,是出土文献整理中最基本的一项工作。由于这次银雀山汉简的再整理借助了重新扫描、拍摄的高质量图版,对简文的释读提供了极大便利。过去很多模糊不清、似是而非及文字笔划轻重难以辨认的细节,在新图版中一目了然。举例如下:

1.“大樂”

642 号简“仁之所在,天下歸之。□□”中 “之”下两字,细审图版可清晰释为“大樂”。

红外线照片

彩色照片

2.“夫”

675号简“……矣。故因其恒常,示之其所明,□”中最后一字,即使下半部分已残失,根据残形,结合文义,并与635号简的“夫”字相比对,完全可释定为“ 夫”。

3. “養”与“愚”

4.“思”

5.“塗”

《六韬》第十四篇中:

复旦大学的陈剑老师指出此三“涂”字应释为“塗”,“土”旁位于左下角者,故易忽略。

6.“充”

《六韬》第十四篇中:

今本《六韬·武韬·三疑》:

武王问太公曰:予欲立功,有三疑:恐力不能攻强,离亲,散众,为之奈何?太公曰:因之,慎谋,用财。夫攻强,必养之使强,益之使张。

复旦大学的陈剑老师认为根据文义,“哀盈”应释为“充盈”。秦汉文字中,“充”、“哀”与“克”诸字多相混。所谓“”形既可表“克”,亦可表“哀”,此最常见者。还可表“充”。由此即易造成传抄中诸字相乱。

拼合与编联

2010年1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孙沛阳同学在协助整理北大秦简时首先发现了简背划痕现象。学界推测这应是竹书制作过程中,为方便排序而有意留下的标记。简背划痕为简序复原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对重新拍摄图版的观摩,已确认银雀山汉简中同样存在此类划痕,这对简序的再整理具有重要价值。此种情况下,笔者在原整理者整理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简背划线的相连情况,对《六韬》中若干有疑问的残简进行了重新考察,尝试找到这些残简相对合理的位置关系。

下面仅对《六韬》第一篇中的几处简序位置进行简要分析。

《六韬》第一篇在传本《六韬》中为《文韬·文师》篇,居全书之首。《群书治要》卷三一所录《六韬》以此为序。此篇共有十七支竹简,正文十四支,即631-644号简,正文后有附简三支,即645-647号简。对于这三支附简,整理小组注释“三条残简之内容似皆与“树敛”有关,疑属此篇,其原来位置可能在641号、642号二简之间”。

图一

图二

642a正面图版

642b正面图版

根据《银(壹)》中整理小组对此篇简序位置的整理,排列后的简背情况如图一所示。根据简背划痕的位置判断,642号、644号两简的位置有商榷之处。642-644号简释文为:

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前文已释为“大乐”)【642】……义之所在,天下归之。凡民者,乐生而亚(恶)死,亚(恶)危而归利。能生利【643】……文王再曰:“敢毋受天之诏命乎?”【644】……

今本《六韬·文韬·文师》中与此段相类似的文字内容为:

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结合传世本文义,642-644号简归入此篇是没有疑问的。

642号简由642a(释文为“仁之所在”)与642b(释文为“天下归之大乐”)两枚残简缀合而成。根据形制可断定,642a为简首,位置可以排定。结合前面几枚简背划痕情况判断,如果642b确与642a缀合,642b简背应有划痕。而据高清图版,642b简背并无划痕。另结合今本《六韬》此处内容推测,642b号简(释文为“天下归之大乐”)不应与“仁之所在”句相连,应与下文“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相对应。据此,大致可以推测出642b残简位置。因644号简背有划痕,据此可以重新排定此简位置。重新排定的此篇简序背面如图二所示。

银雀山汉简中,未归入《银壹》《银贰》诸篇者,至少还有4000余号。目前,从这批零简中,已分拣出字体、内容类似《六韬》之残简近200余枚,仍有很大的拼合空间。但因竹简残损较严重,而且没有今本可资对照,拼接工作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汉简释文图版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谓词逻辑的飞机线束工装图版设计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新世纪以来唐代墓志的收藏与刊布
《马王堆汉墓帛书[叁]》释文补正四则
银雀山汉简兵书出土30年回眸与展望
银雀山汉简及近年来出土兵书概述
图版索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