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毁坏的灵魂
——从悲剧的视角解读尹马小说《天籁》的情感纠葛

2018-11-12 22:48赵高虎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8年8期
关键词:天籁排练悲剧

赵高虎

尹马的小说《天籁》,讲述了凤城最有舞蹈天赋的演员肖若曦,逐渐沦落为一个疯子的悲剧故事,让人感觉到无形中有一只手,紧紧握住命运的咽喉,想要挣扎,却被推向毁灭。

在《天籁》这幕剧中,肖若曦是主角,苏阳是配角,两人共同搭建了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各色人等相继上场,对主人公肖若曦执着、单纯以及惊悚、脆弱的情感,展开无情的围猎,最终致使主人公的灵魂销落,彻底丧失了自我,沦为了一个任人摆布的工具,围猎才得以收场。在这场残忍的围猎过程中,肖若曦和苏阳都一直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可是因势单力薄寡不敌众而归于失败。结果,苦心经营的《天籁》这个舞台毁了,肖若曦毁了,苏阳也毁了,追求自然追求艺术的灵魂也毁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天籁》不是一个爱情故事,而是一个灵魂被毁坏的悲剧故事。

《天籁》是以苏阳和肖若曦的感情纠葛展开叙述的,但从整篇作品来看,作品中的爱情气氛都是非常清淡稀薄的,几乎找不到一个浓墨重彩的描写爱情的片段,作品的主旨,显然不是写这个爱情故事的本身,而是借此映射这个故事背后深刻的社会现实,不是写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如何波折复杂,而是写底层知识分子的灵魂如何挣扎,如何一步步走向无底的深坑。作品反映的主旨,作为小说形式的《天籁》,不可能直截了当说出来,而是通过抽丝剥茧的手法,将作品主题一层一层地展开,从而让读者见证这个灵魂逐渐毁坏的过程。

一、叙述工作交往中的情感纠葛,奠定整篇小说的悲剧基调

作品第一部分,写舞蹈演员肖若曦去找县委宣传部文艺办主任苏阳,要在今年县里的春晚,上自己的节目,苏阳虽然认为肖若曦是整个凤城最有舞蹈天赋的人才,但是仍然担心肖若曦的节目像前两次一样不符合领导和观众的胃口,故此犹豫不决。借此说明凤城的人际关系非常复杂,弄不好就会埋没人才,毁了自己。很显然,在这一幕剧中,苏阳不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不过一个联系领导和演员的中间人。肖若曦当然不知道这些,将赌注全部押在苏阳身上,即使使出一哭二闹的看家本领,也注定一场悲剧已经不可避免。其实不管押在谁的身上,都不可改变这一悲剧结局。因为艺术的土壤和根基,不是任何个人,而是人民大众。任何艺术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但这种特殊性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艺术的特殊性一旦离开人民大众这个土壤,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从而成为时代的悲剧,也是个人和艺术的悲剧。

把个人命运和艺术发展寄托于某些个人关系和情感关系,即使能够暂时成功,最终也是注定要成为悲剧的。在这一部分中,肖若曦就是将自己的个人命运和艺术天赋,寄托在一个工作中完全是上下级关系的苏阳身上,并自觉不自觉地认为是情感关系,其实与爱情毫无瓜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整篇小说的悲剧基调。这个基调就决定了《天籁》不可能是一般爱情小说,决定了小说的深刻和力度。

二、往事不堪回首,回忆过去,爱情变成了一道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什么叫悲剧?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是指那些合乎历史必然性的人类进步要求和美好品质。毁灭,是指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遭受到人为的故意的挫折、失败、破坏。悲剧最显著的特点是被动性和破坏性,即毁灭不是自投罗网、自取灭亡,而是矛盾、冲突、较量、斗争的结果。对于悲剧作品,需要用悲剧的视角来解读。所谓悲剧的视角,就是站在历史和艺术的高度,站在进步和正义的立场,有意识地关注,同情,呼唤和呐喊这些被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在悲剧视角下,看到的是对弱者的同情,是苦难的关注,是无言的呐喊,是光鲜下面症结,是最容易激发人的痛感和唤醒人的良知。

作品在第二部分,笔锋一转,避开了苏阳和肖若曦的矛盾,将故事引到过去,揭开主人公被毁灭的累累伤痕,虽然已进行过无数次呼唤和反抗,但最终如云烟一样消散在茫茫夜空中,让读者在同情和惊讶中一次次看清楚现实的残忍,看清楚主人公遭受的痛楚和无奈。归结起来,这种毁灭具体表现为:一次摧残,两次受骗,三次挨刀。

肖若曦十六岁那年,她的身体便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被一个陌生男人掠夺了。“那个男人蒙了面,把她摁在她睡的小木床上,气喘吁吁地强暴了她……男人提着明晃晃的刀离开后,她感到小腹一阵恶心的酸痛,却只能将单薄的被子将自己严严实实地捂起来,她好想就这样睡下去,睡到下辈子。”这与爱情有关系吗?没有。在肖若曦如花的季节,爱情还没有萌芽,就被摧残了。为什么她被摧残后,好想就这样睡下去,睡到下辈子?不知道。我只知道,主人公还没有走入社会,就挨了最残忍的第一刀。

主人公挨的第二刀,是由于她涉世不深,自己撞到人家刀口上去的。“她爱过的第一个男人,是她学校的团支部书记李凡。李凡个子高挑,言行举止像影星陆毅,是学校里出了名的花花公子。家庭条件优越,父亲是局长、母亲是实验中学教师……肖若曦设想过的一千种与李凡邂逅的情景,最终还是出现了,这不得不让她欣喜若狂。”看吧,李凡是领导,人又帅,家庭又优越,这就使多少像主人公一样天真无邪的女孩,自投罗网了!她们认为,只要有付出,就一定有收获。等她们发现问题后悔的时候,已经晚了。“和她在一起的这段时间,李凡没有放弃和别的女孩约会,而且和他在一起的女孩也不止一个……她最后终于忍不住使了劲,李凡发出了一声惨叫。带着一排牙印回家的李凡,从此再也没有来过她的出租屋。”

“五个月后,她爱上第二个男人……但是那天,他们认识了,彼此知道了对方的名字和工作。男人叫曾一,来自山东一家房地产公司,负责在本县做现房销售企划。”确切地说,她是在这个男人的进攻下,不知不觉成了俘虏。当她清醒过来的时候,曾一已经走了。“曾一消失的第三天,肖若曦醉醒了,把他留在枕头边的那封信烧掉后,将灰烬涂在自己的脸上,又用清水一遍一遍地擦洗。”至此,主人公在爱情的伤口上,又温柔地挨了一刀。

三刀过后,主人公的心里,还有爱情吗?即使有,恐怕也很可怜,很苍白,像空中飘飞的纸片,没有方向,也没有力量。爱情是美丽的,但在主人公的心目中,却毫无美丽可言。

三、平地起风雷,无端遭打击

肖若曦想通过上春晚,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改变自己的坎坷命运。可很多时候,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她通过软缠硬磨,苏阳终于答应去看她的舞蹈排练。可是,命运偏偏捉弄人,这个看似美好的机会,恰恰是她噩梦的开始。苏阳是认可肖若曦的舞蹈天分的,可多次苏阳都心不在焉,以致肖若曦认为没有戏了。肖若曦哪里知道,苏阳的家庭矛盾升级,不敢再亲密接触肖若曦,是她排练被冷落的根本原因。苏阳顶住妻子争风吃醋的压力,继续排练,认为肖若曦的那一段舞曲,“大气空灵,跌宕起伏,好生震撼,却又不乏忧郁的质地,不觉渐入‘天籁’之境,嘴角竟浮现出一丝满足的笑意。肖若曦看到苏阳的表情,就像吃了定心丸,心里一阵激动,感到事情有谱。”

这边倒是吃了定心丸,那边却是醋海滔天。苏阳对肖若曦的舞蹈越满意,苏阳妻子的醋意就越大。接下来将发生什么,已经在意料之中,就是肖若曦还蒙在鼓里。当肖若曦“又看到苏阳皱起了眉头,好像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离开了电脑座位,径直往门外去了”的时候,她首先想到的是苏阳又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了。苏阳妻子找肖若曦大哭大闹,问题逐渐露出水面,但肖若曦仍浑然不觉,仍然没有将自己排练受阻与苏阳的家庭矛盾联系起来。在受到这个莫名其妙的打击后,赌气回到家里,心灰意冷,这不是明显拆台吗?苏阳也是莫名其妙。

一边要拆台,一边要离婚,怎么办?苏阳权衡再三,又打电话给肖若曦,要求重新排练。但是这次排练的结果,还是不欢而散。为什么?一个原因是“苏阳对肖若曦的舞蹈创意最后的定论是太复杂,太花哨,艺术张力不够,脱离群众口味。”实际是家庭矛盾尚未处理好,舞蹈的问题就难以落实。然而,在肖若曦看来,“这也许是苏阳的托词,他压根就没有打算让她上这个节目,况且眼下他的家庭内部出现了裂痕,有理由抽刀断水。”这两个矛盾搅在一起,何去何从,苏阳犯了难。

四、矛盾进一步升级,合作却进入了“蜜月期”

“然而就在三天之后,苏阳的电话来了。苏阳的来电,是说明苏阳处理好家庭关系了吗?没有。一连几天,苏阳都呆在肖若曦出租屋的顶楼上,看她们手里的稻草、布匹、花朵和木鼓。几天里,苏阳都几乎不说话,只拿根点燃的烟在嘴唇上拼命地吸,发出阵阵干涩的咳嗽声。”此时此刻,苏阳的内心极其矛盾,是要继续让肖若曦排练呢?还是离婚?可肖若曦哪里知道苏阳的苦衷,她认为是对她的舞蹈不感兴趣的表示,因此她“几乎是忍无可忍了,她把手中的物件往地上狠狠地摔去,喝令其他演员解散,噔噔噔地下了楼,头也不回地往街上走了……苏阳哪里知道,这次轮到他求肖若曦了。”至此婚姻和艺术的矛盾发展到巅峰,苏阳最终选择了艺术,放弃了婚姻。苏阳离婚后,找到肖若曦,表示要“争取让节目顺利走上舞台。”在这一部分,肖若曦的舞蹈排练是明线,苏阳的家庭矛盾是暗线,暗线矛盾升级,促成了明线的合作。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明暗两条线仍然相互交织,相互较劲,相互冲突着的。苏阳的选择,表面上解决了家庭关系和舞蹈排练的这一对矛盾,而实际上却酝酿着更大的危机。苏阳的妻子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呢?她的心中在酝酿着一个罪恶的计划。

五、灵魂毁坏,失去自我

“彩排是成功的,肖若曦获得经久不息的掌声。”成功的背后隐藏着危险。在苏阳的家庭关系的这条线上,苏阳是明白人,肖若曦是糊涂人,在凤城春晚的舞台上,恰恰反了过来,肖若曦是明白人,苏阳成了糊涂人。“腊月二十五,凤城春晚。灯光球场人头攒动,县乡领导依次入座,观众席上座无虚席。……她只想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真正捧给观众一个非常的《天籁》,让人们记住什么才是真正的舞蹈,是高于生活的艺术。可她最终还是没能捧出‘天籁’,就在上一个节目刚刚开始,自己正要离开座位到演员休息间做准备的时候,她被一只有力的大手擒住了胳膊,那个身材高大的女人把她一直拖到球场外面……三个年轻人动手动脚,连摸带揉把她推搡在一根电杆下,用绳子捆了她,用一块肮脏的破布塞了她的嘴……等她苏醒过来,灯光球场已一片漆黑。”发生这样的变故,苏阳是完全蒙在鼓里,只是一个劲地给肖若曦打电话,发短信:“我只想知道,你现在在哪里,你还好吗?”“亲,你还忘记做什么了吗?如果你真的看到这条短信,请你回复一个字吧!”肖若曦失踪了,苏阳为肖若曦把房租和欠账还了,和妻子复了婚,才知道肖若曦“临阵逃脱”的原因,一气之下,离开了妻子,选择了逃避和堕落。“苏阳干脆租住了以前肖若曦租住的出租房,每天除了上班,剩下的日子就呆在屋里……苏阳学会了喝酒。他和单位的小李一起喝……后来,他们一起爱上凤城翡翠路上的发廊,一起出现在红灯区某一家虚掩着门挂羊头卖狗肉的龌龊之地。”

肖若曦的失踪和苏阳的堕落,标志着艺术的死亡和灵魂世界的毁坏。苏阳是这个艺术和灵魂的捍卫者,可是,在强大而残酷的现实面前,他是多么势单力薄,孤独无助。他虽然失败了,可他的心里和灵魂深处还残存一点希望。他希望他美好的愿望有朝一日会在某一天突然发出耀眼的光辉。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会在一家发廊里遇到县直部门喜欢听敬酒歌的小股长郑童……郑童说,一个礼拜之前,他去东林市交报表,晚上去了一家叫“天籁”的夜总会,他在那里遇到肖若曦,她和一群浓妆艳抹的小姐被夜总会的大堂经理叫过来给他们服务。”只是肖若曦不承认。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苏阳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决定亲自去找肖若曦。这篇作品最成功之处,我认为,就是对这一情节的巧妙安排。它不仅将矛盾发展推向了高潮,而且将被毁坏的灵魂血淋淋地展现出来,深刻地揭示了主题思想,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量。苏阳按照郑童给他说的地点,找到了‘天籁’,被保安奚落了一番,赶了出去,在一家烧烤摊那里得知一个震惊的消息,前几天有个农村母亲来这里找她女儿,女儿做了小姐,装作不认识她,那位母亲就在对面夜总会的楼上跳下来。样子死得很吓人,一大摊血,溅得到处都是。读到这里。凡是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发问:是谁酿成这样的悲剧?又是谁逼良为娼?是这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吗?

我们再看这一句话:“这几天都很少有人来我这里吃东西了,只有对面那些小姐,晚上饿得厉害,才过来吃点烧烤。”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小姐也是受害者,他们被迫成为了别人手中的工具。苏阳一心牵挂《天籁》,牵挂着肖若曦,逃离火坑,“他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女子惊慌地望着他,足足十几秒钟。她婀娜的身材微微颤抖,像遇见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嘴里说了一个‘苏’字,突然又止住了,半晌,改变了脸色说:我不认识你……女子的声音开始变成哭泣,她推开苏阳的手说,我真的不认识你,你再这样纠缠下去,我会报警的……眼前一片黑暗,苏阳大声地叫:‘若曦,你在哪里?’”无疑,这部分描写是非常令人震撼的,面对知音,面对为了自己疯狂的人,却装作不知道,这又是为什么?只有天知道。

至此,主人公的灵魂完全被毁坏,从而失去了自己,变成了一个空壳。灵魂的毁坏,是最大的悲剧。灵魂是艺术腾飞的天空。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没有灵魂的艺术就成为了一种廉价的任人摆布的游戏。在《天籁》中,苏阳是艺术的捍卫者,可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其他人基本找不到一个鲜活的灵魂,苏阳、李凡,曾一等的灵魂,全都是卑鄙肮脏的,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进步人物站出来批评和抗争,这就注定了小说的各色人物都是一个悲剧。有人说,这个时代少了一个批判现实的人,就多了一些不为人所知的悲剧,这话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

猜你喜欢
天籁排练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新年晚会
两个大忙人
自勉
中级车舒适标杆天籁究竟强在哪儿?
画家的悲剧
乐师
近视的悲剧
鸟雀排练忙
幸福地聆听天籁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