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身后刊刻与章回小说的原本问题

2018-11-12 23:35··
明清小说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抄本金瓶梅文人

··

内容提要 章回小说在作家身后刊刻非常普遍,尤其是一些小说名著。这类小说在传抄和刊刻过程中被后人多次修改,已非作家所作小说原貌。章回小说地位卑微,不受文人的重视、尊崇,谁都可以修改。章回小说用白话散文体叙述故事,写作、修改的门槛很低。书坊为了射利,每次新刊都会增删、修改,以示与前人不同。既然作家身后刊刻的章回小说并非作家原本,那么我们鉴赏和分析就没有必要迷信抄本和古本,可以择善而从。如果用这类小说文本研究作家的思想时必须特别慎重,确保据以立论的文字出自该作家之手。

一、章回小说名著多在作家身后刊刻

现存明清章回小说版本,很多是作家去世之后刊刻的。《三国志演义》作者为罗贯中,根据《录鬼簿续编》记载,他是元末明初人,而现存最早的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刻于明代嘉靖年间。《水浒传》作者为施耐庵、罗贯中,一般认为施耐庵与罗贯中为同时代人,现存最早的刻本《忠义水浒传》刻于明代万历年间。《三国志演义》《水浒传》刊刻距成书已有二百年左右。《西游记》的作者是否为吴承恩,学术界尚有争议,假定作者为吴承恩,吴承恩卒于万历十年(1582),而现存的世德堂本《西游记》刻于万历二十年。《金瓶梅词话》的作者兰陵笑笑生真实姓名无考,明代文人认为作者为嘉靖年间的文人,而现存最早的词话本刻于万历四十五年,即使《金瓶梅词话》作于嘉靖末年,此时距成书时间已经五十年左右,作者早已作古。曹去晶的《姑妄言》,据曹氏自序,成书于雍正八年(1730),至清朝灭亡也没有刊刻,只有抄本流传,直到20世纪90年代,全本才在台湾出版。《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生平比较清楚,卒于乾隆十九年(1754),现存最早的卧闲草堂本刻于嘉庆八年(1803)。《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七年除夕,《红楼梦》最早刻本程甲本刻于乾隆五十六年。《野叟曝言》的作者夏敬渠卒于乾隆五十二年,最早刊本为光绪七年(1881)毗陵汇珍楼活字本。《歧路灯》的作者李绿园卒于乾隆五十五年,该书直到1924年才有洛阳清义堂石印本问世。

章回小说在作家身后刊刻是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一些小说名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章回小说篇幅较长,少则几十回,多则一百多回,写作时间较长,一些作家去世前尚未完稿,也就不可能刻印。曹雪芹写《红楼梦》,一般认为只完成了前八十回,即使后四十后部分残稿也出自曹雪芹之手,那也是一部尚未定稿的残本,也就不可能付梓。第二,章回小说的作者大多是一些穷愁潦倒的下层文人,一部章回小说动辄数十万字,不同时期刻书成本不同,一般来说,明清时期刻一部章回小说,需要数百两银子,一般作家不具备这种经济实力。《儿女英雄传》的作者文康,“晚年诸子不肖,家道中落,先时遗物斥卖略尽。先生块处一室,笔墨之外无长物,故著此书以自遣”。文康去世后,“生平所著,无从收拾,仅于友人处得此一编,亟付剞劂,以存先生著作”。《歧路灯》在清朝之所以一直没有刻印,据《阙名笔记》记载:“吾乡前辈李绿园先生所撰《歧路灯》一百二十回,虽纯从《红楼梦》脱胎,然描写人情,千态毕露,亦绝世奇文也。惜其后代零落,同时亲旧,又无轻财好义之人为之刊行,遂使有益世道之大文章,仅留三五部抄本于穷乡僻壤间,此亦一大憾事也。”第三,清代中叶统治者对小说的刊刻管控十分严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皇帝多次下令禁毁“淫词小说”,对创作、刻印、市卖、租赁“淫词小说”者要严惩。一些章回小说内容敏感,作者和书坊不敢刻印。西岷山樵序云:夏敬渠“屏绝进取,一意著书,阅数载,出《野叟曝言》二十卷以示。先祖始识先生之底蕴,于学无所不精,亟请付梓。先生辞曰:‘士生盛世,不得以文章经济显于时,犹将以经济家之言,上鸣国家之盛,以与得志行道诸公相印证。是书托于有明,穷极宦官权相妖僧道之祸,言多不祥,非所以鸣盛也。’先祖颔之,因请为之评注,先生许可”。该书成书于乾隆年间,当时正值清朝严厉禁毁“淫词小说”之际,夏敬渠说他的小说“言多不祥”,不愿付梓,实为托辞,主要原因还是《野叟曝言》存在露骨描写文素臣淫乐的内容,光绪七年摆印时便将有此内容的一百三十二回等四回文字删除。曹去晶的《姑妄言》,虽然作者声明:“余著是书,岂敢有意骂人?无非一片菩萨心,劝人向善耳。”但书中存在大量的性事描写则是不争的事实,后人称之为“古本色情小说中之集大成之作”,是典型所谓“淫词小说”,该书作于严禁“淫词小说”的雍正初年,一直没有刻印与其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第四,章回小说的刊刻是一种商业行为,书坊需要读者的购买获得利益。章回小说的繁荣出现在明中叶以后,早期章回小说如《三国志演义》《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此时章回小说繁荣局面尚未出现,读者群体还没有形成,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书坊愿意刻印。上述原因只是根据所掌握的材料,就主要方面进行概述,具体到某一部小说,作家生前未能刊刻会有多种原因。

二、抄手与书坊对章回小说的改订

一部章回小说,无论完成与否,作家一旦辞世,便失去了对其传抄、修改、刻印的控制权。因此,作家身后刊刻的章回小说,大多被后人多次修改,已非作家所写小说的原貌。

不少章回小说成书之后,经历过一个漫长的传抄阶段,人们在传抄的过程中,曾对小说作了增补和修改。《金瓶梅词话》的作者是嘉靖年间的文人,原书应该在嘉靖后期完成,而刊刻则晚至万历四十五年。在刊刻之前,经历过数十年的传抄,一些著名文人也参与其中,还留下了相关的记载,董其昌、袁宏道、袁中道、谢肇淛、沈德符等人或藏有抄本,或读过抄本。谢肇淛在传抄时便作过修改和补充,他说:“此书向无镂版,钞写流传,参差散失。唯弇州家藏者最为完好。余于袁中郎得其十三,于丘诸诚得其十五,稍为厘正,而阙所未备,以俟他日。”谢肇淛不但记载了其抄本的来源,分别向袁宏道和邱志充借抄,还交代了他曾对抄本作了修改,即“稍为厘正”。当时流传的抄本多非全本,各人所抄的回数不完全相同,谢肇淛借抄的两个部分故事前后不一定接榫,需作增补加工。《红楼梦》程甲本摆印之前,也曾广泛传抄,盛况空前,还有人抄《红楼梦》卖钱,程伟元《红楼梦序》云:“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小泉、兰墅在《红楼梦引言》说他们搜集到多种抄本,各不相同,“是书沿传既久,坊间缮本及诸家所藏秘稿,繁简歧出,前后错见。即如六十七回,此有彼无,题同文异,燕石莫辨”,“书中前八十回抄本,各家互异”。“繁简歧出”“各家互异”,说明传抄者对文本作过修改。现在流传下来的十余种抄本,各抄本除了回数不同之外,相同章回内容也存在差异。甲戌本现存十六回,这十六回的回目,有七回与庚辰本有异,其中又有四回完全不同。甲戌本开篇有《凡例》和一首七律,庚辰本将《凡例》部分文字纳入第一回正文,删除七律。甲戌本第一回写一僧一道将一块石头变成鲜明洁莹的美玉的过程及原因一段,共四百多字,庚辰本未见。两种抄本文词的差异俯拾即是,如宝玉第一次见黛玉,有一段外貌描写,开头两句甲戌本为“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庚辰本为“两弯半蹙鹅眉,一对多情杏眼”。两种抄本均为过录本,孰先孰后尚无定论。这些不同的内容与文字,极有可能是传抄者修改所致。

三、后人改订章回小说的原因

四、章回小说研究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注释

① [清]马从善《儿女英雄传序》,《儿女英雄传》卷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② 蒋瑞藻《小说考证》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63页。

③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卷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④ 《曹去晶自评》,《姑妄言》卷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版。

⑤ 《姑妄言出版说明》,《姑妄言》第一册,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

⑥ 参见傅承洲《金瓶梅文人集体创作说》,《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1期。

⑦ [明]谢肇淛《金瓶梅跋》,朱一玄编《金瓶梅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9页。

⑧⑨ [清]曹雪芹《红楼梦》卷首,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⑩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金瓶梅》条”,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652页。

猜你喜欢
抄本金瓶梅文人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图片资料
浙江图书馆藏《三朝北盟会编》明清抄本考论
1949年后《金瓶梅》的几次出版情况
被视为“禁书”的《金瓶梅》将出版
文人气
这世上少了文人会怎样
《姑妇曲》校补四十六则
改善生态 平衡心态
《金瓶梅》作者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