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学,开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之路

2018-11-12 09:46石文群
教师·上 2018年5期
关键词:对话教学学科素养

摘 要:对话教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对话教学可以使师生双方在彼此平等、彼此接纳和彼此敞开心扉的基础上实现思维的碰撞、能力的互补和情感的融合。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对话教学特别关注教学过程的教育意义,它把一味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化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主动学习能够多方面地促进历史教学价值的全面实现。

关键词:创造性教学;对话教学;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2-16

作者简介:石文群,女,湖南省溆浦县第一中学历史教师,高级教师,硕士研究生,怀化市历史学科带头人。

以追求人性化与创造性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态引起关注与热议。相对于“独白式”的教学而言,对话教学更注重教与学之间的交互,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思考和行动。目前,就对话教学,教育界基本上持的是肯定态度,特别是巴西著名的教育家——保罗·沸莱雷,他反对“讲授式教学”(当然,讲授式教学也有其优势,讲授中也有心灵的对话),强烈主张“对话式教学”。他在他的《被压迫者教育学》中说到:“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对于这种观点,我很是认同,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劳动的形式以语言为主要方式,那么,对话就当然成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对话教学被认定为优秀教学一种本质性标识的教学方式,如何开启高中历史教学的成功之路呢?本文以《宋明理学》为例,浅谈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对话教学。

一、何为对话教学

“对”,从“丵”,从“口”,从“寸”,意为一只手拿着点燃的蜡烛,为“答”“互相”“相向”等意;“话”,从“言”,从“舌”,为“说”“谈”“告诉”等意。顾名思义,“对话”意为相互交谈,点亮对方。现代意义的对话式教学,意为以师生平等地位为前提,是教师为深刻把握文本,训练学生能力而组织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多元交流活动。其中,师生对话表现为提问、回答、交流、探讨等,本质上是心灵的相互沟通。生生对话表现为学生之间的一种交流、合作和探究的关系。生本对话表现为学生用已有的经验、知识、情感去体验、理解文本,建构意义世界的过程。在诸多对话中,师生之间对话的成功是课堂成功对话教学的首要条件。

二、对话教学之道

“对话教学”并不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它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苏格拉底对话”,即“产婆式”。《论语》所记载的孔子与其弟子的问答应该就是我国古代对话教学的滥觞。时至今日,借先人的做法和经验,重新审视和思考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行为,怎样的课堂“对话”才是行之有效的对话教学呢?

1. 落地历史学科素养,实现有效对话教学

有价值、有意义、有品质的对话教学一定是能促进学科素养落地的教学活动。2017年的盛夏,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在四川省成都市主办了“学科素养与历史教学”的全国学术研讨会。在这次学术盛宴上,就“落地历史学科素养”的探索引起会场成员热議。历史学科素养作为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应形成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在历史课堂对话教学的具体情节、细节设计中,如何与历史核心素养实现无痕链接呢?

课例:《宋明理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1)借名校文化追问历史。上课伊始,教师出示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校训。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出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

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学生齐声诵读后,师生用所学的语文、历史知识解释校训的内涵,了解它们的出处。之后,教师引导:“儒家文化为什么在我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自春秋兴起,深深影响至今?除了它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就是它能不断地随时代的需要吸收其他学派的精华,丰富发展自己,赋予自己强大的生命力,用现代的词就是与时俱进吧……”由此导入,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一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理学出现。

导入环节,教师从身边的名校文化入手,结合史料,加上专业的分析与解读,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在与现实文化对话中,了解到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价值和现实意义,逐步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进一步探究儒学的发展和时代内涵,实现家国情怀的素质培养。

(2)借史料探索“理学”之缘——寻理。“凡事有果必有因,宋代之前,是怎样的时代造就了这次影响巨大的儒学复兴运动?”教师出示与南北朝、五代十国、隋唐、宋朝时代有关的重要历史材料,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寻找理学形成的时代背景。

材料一: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材料二: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欧阳修《新五代史》

(冯)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3)借历史人物神入“理学”——析理。依次出示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图像、生平、析理的故事和著作史料,师生共同阅读分析儒生论述“理”为何物。

在第二个教学环节,借《江南春》《新五代史》《资治通鉴》等史料,师生共同解读、讨论,从材料的关键信息出发,引导学生在教材中“扫描”和“检索”,总结相关问题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史料、教材对话,在合作探究理学形成的社会背景中生生对话。教师再引导学生解释史料,了解南北朝、五代十国的时代特征,形成师生对话。不经意间渗透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的素养训练。在第三个教学环节,教师借历史人物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遥远的时代,移情那个时代与社会群体的心态,与历史人物对话,实现“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的素养训练。

2. 巧妙设计课堂问答,实现有效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的起点必然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也是引导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心理起点。”是的,历史中司空见惯的史料和事实,如果提出一个有效的问题,会使对话教学焕发异样的光彩。无论是历史研究还是历史学习,高品质的问题能够驱动学生有效与历史对话,揭示历史材料或事实隐蔽的意义。课例《宋明理学》的第四个教学环节:借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评说理学。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出示文天祥、秋瑾等人的图片和英雄事迹、古今校园文化、贞洁牌坊背后的血泪,以及史学界最新研究理学的动态材料,教师设问:“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观,根据以上的图片、文字材料,他们分别反应了怎样的价值观,是怎样的思想文化在指引着他们,你是怎么评价的?”

课堂问题设计“巧”在什么地方? ①问题设计的难易程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读懂问题,根据问题链接到已学的知识,朝着设问的方向和目标去分析、思考。同时,学生又不能轻易得出结论,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②问题的设计重在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一个人头脑的思维就是一个人的素质,培养学生的素质就是扩大学生思维维度,培養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历史学习所涉及的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史实,而是要求学生对历史有真正的理解,具备历史的思维。历史思维能力是学生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包括历史的领悟、历史的分析与阐释、历史的研究等。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为学生提供理解知识的方向,提升理解知识的智能和智慧。

“教师的职责现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的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结果的创造性话题,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和鼓励。”一线历史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用自身的教养和学养,与学生进行高品质的历史教学对话。

参考文献:

[1]李惠军.沉潜课堂,倾听历史深处的回音[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7):30-34.

[2]方 颖.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高中历史对话教学策略——以北师大版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课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4):92-94.

猜你喜欢
对话教学学科素养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对话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