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重筑:玄幻剧的文化意义

2018-11-14 12:42
剧影月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仙剑玄幻母题

玄幻剧作为当下兴起的电视剧类型,在“新神话主义”潮流影响下,中国神话故事、武侠小说、传奇都成为其滋生的土壤。这类文化现象的产生,让我们重新认识历史、关照历史,以古照今。在追寻玄幻剧的文化意义的同时找寻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信仰。

一、文化寻根与集体记忆建构

(一)志怪小说的文化寻根

“志怪小说主要是记载鬼神怪异之事,主要包括神仙奇术、妖魔鬼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等,还包括奇闻异事、民间传说等等,在艺术上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和超脱现实的表现。”鬼神观念古往今来植根于中国人意识之中,超自然神秘力量成为心灵寄托,以此希望对生活作出改变。

玄幻剧借鉴志怪小说中仙境地域、上古神兽、奇珍异宝的名词用语,结合文本描述,还原以真实。其一是仙境地域的引用,《山海经·海外东经》中记载:“青丘国在其北,其人食五谷,衣丝帛。”《山海经》中“青丘”国,成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故事发展的背景,女主人公白浅是青丘国女帝,青丘国民民风淳朴,男耕女织。《海内北经》:“蓬莱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蓬莱”也成为玄幻剧中重要的地域背景之一。《古剑奇谭》中蓬莱是海上仙岛,是欧阳少恭前世妻子巽芳的居住地;《花千骨》中霓漫天是蓬莱掌门之女,蓬莱岛也是守护上古神器浮沉珠之地。

其二是上古神兽,在玄幻剧成为人物成长必须经历的闯关情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夜华要消灭的四大上古神兽混沌、饕餮、梼杌、穷奇均有历史出处。混沌出自汉·东方朔《神异经·西荒经》:昆仑西有兽,其状如犬,长毛四足,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腹而无五脏,有肠而直,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人有凶德而往舐迎之。天使其然。名曰浑沌。”穷奇在《山海经·北山经》形容为:“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白浅九尾狐族的身份也有据可循,《山海经·南山经》中有一段对于“九尾狐”的描写“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着不蛊。”相传狐狸有九条尾巴便可以长生不老,九条尾巴相当于九条生命,用完就会死亡。剧中白凤九在向成玉炫耀姑姑白浅的时候现出真身,露出九条狐狸尾巴,用电脑特技展现了《山海经》中九尾狐九条尾巴的真实模样。

最后是奇珍异宝,女娲补天的女娲石,相传是女娲修天之后所剩的一颗灵石,拥有女娲的全部灵气。在《轩辕剑之天之痕》中,小雪是女娲石的转世,小雪的心是女娲石。《淮南子·览冥训》中女娲石有详细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墬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志怪小说为玄幻剧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包括神的形象“女娲”、“伏羲”、“神农氏”、“火神祝融”等等。这些神话原始形象通过影像的方式,即加强了受众对文字描绘的模糊认知和剧情理解,也用神话架起了一座现代文明通往古代文明的桥梁。

(二)神话母题的记忆建构

神话是每个民族共同的生活记忆,在不同环境中生长的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性格和文化传统。神话成为他们继承传统的一种方式,在后期历史不断的传承下,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信仰”。但不同民族神话相似的故事情节中,整理发现,存在神话母题。母题就是民间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叙事诗歌)中最小的情节元素。“这种情节元素具有鲜明的特征,能够从一个叙事作品中游离出来,又组合到另外一个作品中去。”从不断复制的神话故事母题中,可以找到民族的基因,民族的文化之根,神话时代中国的文化流传历史和渊源。

在玄幻剧中,神话母题表现最明显的有四种:宇宙卵、英雄、女神、弃子。“英雄”和“女神”上述文章中有过论述,不再细谈。主要以“宇宙卵”和“弃子”母题详细分析。

1.“宇宙卵”母题。原始初民思考人类起源时,看到了飞禽走兽孕育生命,鸡、鸭、鸵鸟、乌龟、鱼等等,都是先从圆形的蛋进化而来。这也是为什么原始初民认为大地之神和母亲之神——伏羲和女娲都是人身蛇尾,他们确信人类的诞生和蛋息息相关。而蛋作为卵呈现的一种方式,是原始初民对“卵母题”神话的崇尚,也是对自然生殖力的推崇。

盘古开天辟地,就是“宇宙之卵”最早的神话母题。“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艺文类聚》卷Ⅰ引徐整《三五历纪》)认为盘古从蛋中出生,对于蛋的象征,我们最为熟悉的是伏羲、哪咤出生都为肉蛋,后变成人形。“卵母题”的产生,是原始思维直观生活的所得出的结论。在玄幻剧中,“蛋母题”转化为各种神奇的圆形灵珠或与女娲相关生命的存在。这些圆形灵珠和灵石,以圆形的方式在剧中展示它们可以拯救生命的实力和独一无二的力量。《仙剑奇侠传ⅠⅢ》中的五灵珠,是女娲将水、火、雷、风、土五种巨大的自然力凝聚而成的五颗灵珠,是世间最强之力。水灵珠是女娲后人紫萱自身拥有的可以维持自身容颜不改,长生不老。

“卵母题”除了“蛋”的转化,还有“莲花”的象征。在宁夏贺兰山岩画图腾中,就画有莲花的图腾。郭沫若在《释祖妣》一文中认为,花朵乃是女阴的象征。崇祀植物是古人生殖崇拜的一种表现。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弥勒佛等等神话人物出都伴有莲花底座,莲花在神话中地位不可小觑。玄幻剧中莲花象征母亲子宫的功能,保护神族后代。《仙剑奇侠传Ⅲ》中紫萱和长卿的女儿青儿,作为女娲的后人被蜀山长老用心血滋养而成“护心莲”养着,等到圣灵珠护体才能生长。《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夜华前世作为父神幼子未形成人形,魂魄被父神放在金莲中让墨渊照看。后因乐胥娘娘接触金莲,夜华投胎成为天庭太子。

“蛋”和“莲花”的象征,是原始初民对超自然生殖力神秘的崇拜,对生命的崇敬。生命的歌颂和象征是每个时代不变的信仰,所以“弃子”母题也是当下玄幻剧追溯民族文化进行的反思。

2.“弃子”母题。原始初民生活水平低下,畸形婴儿、乱伦之子比比皆是,还有重男轻女或重女轻男的思想影响下,大部分婴儿被遗弃,任凭自生自灭。因而产生了许多关于“弃子”母题的神话故事,深层原因是对于“弃子”不舍和无奈,寄希望于神明的保佑,成为不凡之人或英雄。周人始祖后稷,被母亲姜原三弃三收,取名为“弃”,后发明农业。“中国神话中汉族民间传说的弃子英雄,除了后稷外,还有帮助商汤王灭夏的伊尹、徐国国君徐偃王、齐顷宫、楚宰相谷乌菟、楚霸王项羽等等。”“弃子”母题在玄乎剧中也是从源头出发,玄幻剧中的主人公都是被动的成为“弃子”。《古剑奇谭》第一集中百里屠苏母亲和全族人被屠杀;《花千骨》第一集中父亲患病而死。《青云志》中的张小凡无父无母;《蜀山战纪之仙剑传奇》中丁大力也是无父无母。《仙剑奇侠传ⅠⅢ》女娲后人赵灵儿母亲巫后被杀,紫萱无父无母。但主人公不是神的转世本身就是神器的容器之身,也是玄幻剧中设置人物成长的过程。

“宇宙卵”和“弃子”母题,都是原始初民对于生命的认识和寄托。社会环境的改变,但对生命崇敬而神圣的信仰不断传承。基于先民民族记忆,生命的图腾在玄幻剧中幻化为各种神奇力量和元素,成为中国各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文化符号。

二、价值观重构与精神的启迪

时至20世纪末,电子设备和电子游戏的推波助澜,以消费主义观念为目的。“新神话主义”对玄幻剧的影响除了技术特效,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念的重构和精神的启迪。新时代背景环境下,在当代人的思想观念下,传统神话中的精神和价值观在玄幻剧中被重新解构和定义。主人公一心修仙祛除人世七情六欲转变为游戏人生;男神女神力挽狂澜拯救世界转变为集体意识觉醒共同对抗邪恶力量。玄幻剧对传统神话价值观既有颠覆又有继承,原始神话中持之以恒的不屈精神得到延续。价值观的转变既让青年受众得到身份的认同,同时深度审视当代文化现象。

第一,游戏人生的价值观。“2001年进入内地的《万王之王》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游戏,又如同年由上海盛大代理的《传奇》上市之后,半年多的时间内同时在线人数就达到了50万人,成为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在线人数最多的游戏。”“据统计,截止2015年12月,网民中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3.91亿,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1407亿元。”全民游戏的背景环境下,游戏中简单的闯关模式和爱恨鲜明的情感得到无限的扩大。让游戏玩家在面临现实生活困境和迷茫时精神得到暂时解放。最初的玄幻小说都是以游戏为蓝本,创作玄幻故事,而玄幻剧也是根据玄幻小说改编而来。除去《仙剑奇侠传ⅠⅢ》玄幻剧直接改编游戏情节。游戏对玄幻剧的影响意义深远,包括打破传统的人生价值观。

受儒家文化影响,入世为官才能光耀门楣,传统的神话价值观杜绝凡人世事影响,闭关修炼,得道成仙才是走向正道。但在玄幻剧中,传统的正道价值观念被打破,追求游戏人生,及时行乐的人生价值观得到认可。《仙剑奇侠传Ⅰ》中李逍遥和李月如约定“吃到老,玩到老”,降妖除魔之后浪迹天涯、自由生活、享受人生,人性的侠义比重偏重。《古剑奇谭》中的方兰生,出生琴川名门望族方家,想要去天墉城修仙。但并没有放弃自己对爱情襄铃的追求,和对家庭保护二姐的责任。修仙成为获取能力的一部分,能促进人物的成长,但人性中获取亲情和爱情的比重同样重要。《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青丘女帝白浅经历前世素素和夜华爱情的一身伤痕之后,决定喝忘情水忘记前尘往事,放弃对爱情的执念。白浅在九尾狐族青丘国的管理,秉承着人性化模式,让子民减少仙术在生活上的使用,模仿人类辛勤劳作,吃五谷杂粮。

简单而自由的游戏生活方式在玄幻剧中备受推崇,虚拟世界为它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但也是当代人对于生活态度的心理折射。在轻松娱乐的范围内享受精神食粮,游戏人生是对传统神话中精神世界神性自由思想的加强。

第二,集体至上的价值观。传统神话中,一神之力可以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原始初民的简单思维认为神无所不能,能对一切事物做出改变,既是原始初民理性认知世界的欠缺,也是传统部落能者居上首领统治制度的客观反映。“新神话主义”中个体精神到集体精神的特征,强烈贯穿玄幻剧中。剧中英雄和女神原型是对原始神话的继承,但仙、魔、人各种生命自由体的蓬勃发展,和平共生的生存理念也得到了强烈的展示。《仙剑奇侠传Ⅲ》中有人类景天、雪见、长卿、茂茂、何必平;仙类女娲后人紫萱、景天前世飞蓬、夕瑶;魔类魔尊重楼;妖类万玉枝;兽类五毒兽还有魂魄存在的龙葵等,最后都为消灭邪剑仙献出生命或力量。《古剑奇谭》里襄铃是狐妖,晴雪是女娲后人,还有百里屠苏、兰生、如沁是人类,剧中每一个生命既是故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也为拯救天下付出努力。

玄幻剧中生命物种的繁多,是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现代人性格特征得到改善和修补,认识到与自然和谐共处,与生命共处的重要性。对自然世界重新定义和改观,从自我主义到自然主义,是人类对自我存在价值的重新审视。同时主人公消灭反派,需要靠众人之力的帮助才能成功。个人英雄主义的痕迹被消解,集体意识至上的人生价值观重建。

第三,持之以恒精神的延续和启迪。传统神话中关于持之以恒精神的神话多不胜数,《精卫填海》《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等等都是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古老智慧诠释出的人生哲理,也是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玄幻剧中主人公秉承这一精神,实现自我价值。《古剑奇谭》中百里屠苏为消除自身煞气,克服重重困难找到上古神器玉衡,得以恢复。《择天记》中陈长生为改变命运,进入神都,入读国学院,遭遇各方势力打压,仍然锲而不舍的找寻方法;《花千骨》中花千骨为找到炎水玉为师父白子画解毒,不顾众人误解坚持不懈的集合十方神器。

除了个人生命的发展,还有匡扶正义的终极目标。《仙剑奇侠传Ⅰ》中灵儿回南诏国打败拜月教主,消灭水魔兽,保护南诏国子民。《仙剑奇侠传Ⅲ》中徐长卿和景天消灭邪剑仙,为守护天下苍生,徐长卿放下和紫萱的情缘接任蜀山掌门。《轩辕剑之天之痕》中陈靖仇和宇文拓一心想复国,最终封印天之痕,避免灾难的发生,守护心中大义。坚持到底的信念支撑,促使剧情的发展,人物塑造立体化。既延续了传统神话的精神信仰,又启迪当下年轻人游戏、生活都是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创造神话。

三、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勃发

21世纪“新神话主义”的发展离不开西方的新时代运动,新时代运动最大特征就是反叛现代性及基础——西方基督教文明。“让长久以来被压制的异教思想和观念来对抗和取证正统基督教观念,成为引导人类精神的希望。”“而这反叛和取代中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征:针对父权制的男性中心的价值观(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让女性重新圣化,让更加古老的女神信仰得到复兴并试图取而代之。”正因为以上明显的特征,西方“新神话主义”作品《达·芬奇密码》展现了基督教性压抑的缝隙中,女神信仰被重新挖掘和理解。《权利的游戏》中龙母一路收复国土和将士与鬼士抗争,女神精神重振。玄幻剧在此背景下,加以改编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女神,伴随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对女神的审美价值不断改变。

传统神话中的女神最出名的便是女娲、西王母和嫦娥的故事。女娲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天问》:“‘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说:女娲石怎样成为女帝的呢?她的身体是谁制造的呢?”西王母和嫦娥形象高度要比女娲弱很多。而对于西王母的外在描述如猛兽般凶悍,嫦娥奔月也是建立在不仁不义弃后羿而去,独自成仙自私形象。基于女娲作为大地之母的形象,和流传故事较为多而且是正面形象,玄幻剧中女神形象大部分来自女娲神话的延伸和改编。但女性意识在玄幻剧中的觉醒不是一蹴即至,分为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保守成全。玄幻剧从2005年仙剑系列开始风靡全国,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不管是游戏还是电视剧,其中女娲后人的形象成为现代观众对女神形象最初的认同。《仙剑奇侠传ⅠⅢ》中的灵儿和紫萱为爱牺牲的勇气,对抗邪恶的勇敢,完美刻画了女娲后人的形象,是万千少男少女心中女神。

《仙剑奇侠传ⅠⅢ》灵儿和紫萱作为女娲的后人义务就是传宗接代,保护天下太平,完成两项使命后走向灭亡。但在完成两项使命过程中女娲后人赵灵儿和紫萱自我意识觉醒,极力找寻爱情。赵灵儿不知自己真实身份时,想要切断尾巴,担心逍遥见到害怕;紫萱为徐长卿的三世情缘,封印女儿的成长,用水灵珠维持自己的生命陪在徐长卿身边。《仙剑奇侠传Ⅰ》中同样喜欢李逍遥的李月如为了成全逍遥和灵儿牺牲在锁妖塔,换回两人的平安。《仙剑奇侠传Ⅲ》中龙葵以身殉剑,成全景天和雪见,帮助景天能够打败邪剑仙。此时两性关系中,女性保守而成全,男性被动接受。但最终女性角色都是以悲剧收场,直到2015年《花千骨》和《古剑奇谭》热播的第二阶段,女性主义意识觉醒,女神主动追求幸福。

第二阶段是主动争取。《花千骨》和《古剑奇谭》中的女娲后人花千骨和风晴雪不再像《仙剑奇侠传ⅠⅢ》中灵儿和紫萱,需要人的保护,隐藏自己的情感。花千骨一心想要留在长留当上白子画的徒弟,苦心修炼,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她的决心。成妖成魔之后,也要白子画陪在身边。霓漫天的反面角色,作恶多端,但也是敢于争取自己想要的,从不掩饰自己的野心。这是女性对自我独立身份一种自我肯定,敢作敢当,也是对女性身份的一种价值认定。《古剑奇谭》中风晴雪默默守护在百里屠苏身边,陪他找寻祛除焚寂煞气的方法,不离不弃,最终百里屠苏死去,晴雪依然坚持找寻百里屠苏的灵魂。小狐狸襄铃为报答救命恩人百里屠苏,一直陪伴左右。如沁作为一介女流,扛起方家家业,坚持自己的内心,等待少恭。

争取主动,是女神精神觉醒的第二阶段。当代社会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经济实力的增强,女性主导地位逐渐上升。女性对于自身的需求和愿望的满足也成为玄幻剧中女神主动追求爱情的客观反映。主动争取即可获得也是当下直接的精神价值观,付出就会有回报,无论男女皆为平等。

第三阶段是两情相悦。女性主义真正觉醒不是女性权利得到更多,而是两性之间得到平衡,得到女性身份的尊重。2017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夜华白浅三世情缘,不离不弃,相护相守。白浅作为九尾狐一族青丘女帝的身份也是得到四海八荒神仙的尊重。女神形象得到重大突破,爱情方面,不再是女神的主动,变成了男神女神双向互动。除了白浅夜华,还有二皇子桑籍和小巴蛇少辛,抗旨也要争取彼此的感情,一神一妖,身份已经不再是阻拦因素。从女帝到小妖,女性人物的表达都是不卑不亢,男性人物都是主动付出。男女角色对待感情的平等付出,是对女性的尊重,也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勃发。

四、结语

玄幻剧本作为中国自创而发展的电视剧类型,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痕迹,研究其本质是探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作用下,为增加收视率,玄幻剧内容主要以爱情为主,变成了一种纯商品被大众消费。当下玄幻剧想要满足中国人的精神需要,制作技术有待提高,视觉审美有待加强,文化内涵上需要深入挖掘传统神话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猜你喜欢
仙剑玄幻母题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仙剑七》离粉丝很近,离路人很远?
《仙剑奇侠传九野》正式首发
跨年,爱的母题
“沉默面具”与“隐性叙事”——伍慧明《骨》中的“沉默”母题及“纸张”意象
《山海经》中的奇兽
小说治愈毒瘾
试论《仙剑》系列的游戏音乐
大宇、唐人合作《仙剑奇侠传》大电影
论萧红童年母题中的死亡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