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扬剧“胡琴圣手”秦恒定

2018-11-14 12:42
剧影月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扬剧恒定梳妆台

好角儿需要一流琴师相傍,统一的韵律,一致的心气,会意的共鸣。好的唱腔有了好弦子的衬托才称得上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上海中国大戏院,68岁的扬剧宗师、“高派”艺术创始人高秀英,历经磨难,劫后余生,重新登上了阔别十数年的扬剧舞台。戏迷们奔走相告,从四面八方涌来,把剧场围个水泄不通。高秀英饰演《断太后》中的李太后刚一出场,便迎来一个炸雷般的“碰头彩”。“想起当年宫廷之事,我好恨也!”高秀英唱起了驰名的“西皮梳妆台”唱段。“恨刘妃暗施毒计用金丝狸猫,偷天换日盗取我小王……”唱腔夹裹着掌声、叫好声,似乎要将剧场的顶棚掀翻。一般说来,演员一段唱腔结束后有个大过门,是让演员休息片时也是让琴师展现技巧的间隙。这时观众自然把头转向了琴师一边。突然观众席发出一阵阵骚动,旋即爆发出经久不息的喝彩声。原来观众发现琴师采用京胡作为工具,更让观众惊讶的是,胡琴最重要的一根里弦早就断了,在来不及换弦、换琴的情况下,琴师沉着冷静,凭借对扬剧的熟悉、对高秀英唱腔的了解,以及多年的舞台经验和超强的伴奏技能,竟然用一根外弦完成了十几分钟重要唱腔的伴奏。

为这场演出伴奏的琴师是高秀英御用琴师,有着扬剧“胡琴圣手”赞誉的秦恒定。秦恒定1941年生于邗江瓜洲普通农家,自幼喜爱扬剧,尤其对扬剧伴奏有着浓厚的兴趣。1958年恰逢江苏省戏剧学校招收学员,秦恒定考入戏校,成为省戏校扬剧班的首批学员。由于当时江苏省扬剧团两把名琴年事已高,急需培养接班人。秦恒定在校期间不俗的表现,引起省扬剧团领导高度重视。1960年尚未毕业就被提前安排到江苏省扬剧团乐队边实习边工作。

此时的省扬剧团正值艺术最巅峰时期,名家云集,流派纷呈。演员有高秀英、华素琴、任桂香、陈立祥、林玉兰、蒋剑峰、房竹君、张玉莲等“十大头牌”,乐队又有颜琦和张玉成等名家,都是扬剧界顶级水准的“角儿”和“大腕”。秦恒定进入省扬剧团后,先被安排随扬剧名琴颜琦学艺。颜琦幼功扎实,早年为高秀英的琴师。曾与高秀英共同研究、创造出扬剧“西皮梳妆台”的唱腔。后因年事较高,转以琵琶演奏为主。1954年在第一届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颜琦担任琵琶兼主胡,因其琵琶演奏技艺超群,组委会临时特别增设了大会唯一的乐师奖章,颁给了颜琦。

秦恒定随颜琦学习一段时日,技艺精进。为了全方位地培养秦恒定,又安排随高秀英的现任琴师张玉成学习。颜琦的指法如流水般灵活流畅,演奏时强调伴奏技巧,又恰好把握住花俏与卖弄之间的度。张玉成的伴奏则是刚劲古朴,重点突出胡琴伴奏作用,追求庄重大方、自然天成的艺术风格。

秦恒定基本功扎实过硬,加上天赋佳、手音好、乐感强,兼容并包两位老师艺术之长。演奏刚柔相济、规矩大方,看似随心所欲却有章法可循。在长期舞台实践中形成了古拙中显华彩,细柔里不失劲道的演奏风格。从1962年开始,秦恒定便正式担任起扬剧主胡工作,先后为华素琴等伴奏。196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西哈努克亲王到南京访问,省委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招待演出,其中有高秀英的《鸿雁传书》。高秀英特别钦点了秦恒定作为她的琴师一同参加演出。

此后的一生,秦恒定与高秀英结下解不开的琴缘,并成为高秀英御用琴师。正当秦恒定演奏技艺日渐成熟,勇攀巅峰之际,一场运动袭来,秦恒定与高秀英一起被横扫出舞台。经年之后,终于待到云开雾散,秦恒定与高秀英再次携手合作,共同走向了舞台。因了那场运动,江苏省扬剧团中断上海的演出也有十数年了,1979年又出现在上海的舞台,轰动了上海。演出剧目除了有高秀英的《断太后》以外,还有吴惠明、朱余兰、刘荣兰等人主演的《百岁挂帅》及华素琴、蒋剑峰主演的《上·放·断》,这些演出剧目均由秦恒定一人担任主胡。

上海是扬剧“高派”的诞生地,因此上海的观众格外喜爱“高派”,对“高派”琴师亦是宠爱有加。扬剧“西皮梳妆台”本身源自京剧西皮旋律,秦恒定索性返璞归真,直接采用京胡作为扬剧的伴奏乐器。京胡嘹亮的音色与高秀英高亢激昂的唱腔浑然天成,突出“西皮梳妆台”遒劲有力的艺术风格。

那天演出结束后,高秀英也是赞不绝口,还亲自为秦恒定点上一根香烟:“小秦啊,你一根弦子拉完西皮,真是神呢,今天比我还要出风头,掌声都超过了我啊,不丑,不丑呢。”胡琴断弦原本正常,但无意间的一次断弦,却造就了秦恒定的神话。一根外弦完成高难度“西皮梳妆台”的伴奏,至今仍传为佳话。以后,秦恒定又创造性地高胡演奏华彩的“西皮梳妆台”,得到内外行一致认可。

人们赞誉秦恒定是由衷的,高秀英对秦恒定的夸赞更是发自肺腑。从1963年秦恒定与高秀英首次合作算起,历时有数十年的光阴,秦恒定已经熟知高秀英的每一个吐字、每一个气口、每一句唱段,熟悉到转角处的每一颗微尘都清清楚楚。因此秦恒定为高秀英操琴过程中绝不是简单用“迎让包送”的演奏技巧,而是每个垫头都用得恰到好处,每一个音符都要与高秀英的唱腔严丝合缝、蔚然天成,丝毫不落人为痕迹。“小秦的琴拉得就是好,只要是秦恒定的琴,我唱得就舒服,小秦就是我的御用琴师。”高秀英如是说。

确实如高秀英所说的那样,只要不是秦恒定的琴,便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不舒服、不自在、不满意。一次江苏电台约请高秀英录音,正好秦恒定回乡探亲,由于录音时间不能改变,万不得已临时换一个琴师。秦恒定刚从老家回来,高秀英拉着秦恒定,抱怨对这次录音结果有一百个的不满意。秦恒定寻来录音,听罢录音后立刻明白:一是琴师对高秀英调门不熟悉,定调时偏低了半个音;二是对“高派”唱腔的陌生,自然谈上不珠联壁合;三是忽略了胡琴在演唱中应起到的伴奏作用。以上种种原因,造成高秀英的嗓音和演唱水平都受到极大限制与发挥。

正是秦恒定在伴奏中从不单纯卖弄技巧,而是注重艺德修养,坚持以剧情出发、以人物出发、以演员出发的原则。这就是高秀英依赖秦恒定琴的主要原因吧。其实秦恒定还与许多的扬剧名角有过合作,如:华素琴、任桂香、蒋剑峰、张玉莲、杭麟童、李明英、吴惠明、刘荣兰、李虹、徐秀芳等。

同时,秦恒定也是一位扬剧作曲家。担任作曲或参与扬剧音乐的创作剧目甚多,其中《罗帕记》《三女审子》《海图神灯》《包公告状》《我想有个家》《玉钏曲》等剧参加过各种汇演,影响甚广。譬如1976年揭露“四人帮”恶行的现代扬剧《映天湖》一剧,秦恒定担任了主胡和音乐作曲,该剧在全省戏曲汇演中荣获最佳演奏奖和音乐奖。1993年在新编剧《巡按还乡》中,秦恒定担任了该剧的作曲兼主胡,在江苏省第二届扬剧节获主胡奖等。

秦恒定一生授业弟子众多,有专业的也有琴票,却从来没有收过一名正式弟子。“只要人家愿意学扬剧,我会毫不保留地去传授,收不收徒弟只是一种形式。”秦恒定语言朴实,简单明了。也正是有如此情怀,才没有门户之见,许多学生如今已是剧团的主胡。秦恒定作为扬剧宗师高秀英的御用琴师,却从不借助于高秀英的光环,而是靠自身不断闪耀光芒,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成为扬剧一代胡琴圣手。秦恒定与高秀英一样在扬剧界有着无人撼动的艺术地位。

2018年8月,秦恒定因病去世,享年77岁。此文纪念扬剧“胡琴圣手”秦恒定。

猜你喜欢
扬剧恒定梳妆台
扬剧艺术风格的地域特点分析
张力放线装置张力调节专利综述
露天梳妆台(大家拍世界)
花花世界
走进扬剧,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扬剧艺术风格的地域特点
“底妆”梳妆台
个人财产离婚时可以以共同财产抵偿吗
心育活动课动力规律的“恒定”与课堂形态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