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机遇与挑战

2018-11-14 12:42
剧影月报 2018年6期

从事演员这一行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当你扮演某一个角色得到大家普遍认可后,就会被定型并且从此归类为这一类角色而不能改变。影视界因有“国民大嫂”、“功勋警察”、“大众外婆”等等都是这种现象的反映。上个世纪的老电影《金光大道》中扮演嫂子的王馥荔,就因为在片中的成功演绎受到观众的喜爱和业内的一致肯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又在多部影片中扮演了无数的贤惠大嫂,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饰演日本鬼子松井的方化老师,更是因为活灵活现出神入化的角色呈现,也是不断的在多部影片中扮演日本鬼子,以致于再扮演其他角色,观众还是把他当成日本鬼子。还有所谓:“太监专业户”、“内奸专业户”、“汉奸专业户”等等,像被塑了型从此难以改变。当然有些特型人物的专业户,观众普遍从内心和情感上认可喜爱就另当别论了。

作为一名演员被定型其实是件很痛苦的事情。虽然某类角色已经驾轻就熟信手拈来不必多费心思去找寻,也很容易就得到认可,但毕竟失去了作为演员再创造的乐趣和继续探索新的人物塑造的好奇追求。作为一名演员的我却是非常的幸运,近三年来,我先后在团里新排的几出大戏中分别饰演了多个不同类型、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段、甚至不同国籍而又性格完全迥异的主要角色。

2016年,在话剧《雨花台》中,我扮演早期年青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郭纲琳。《雨花台》一剧,反映我国早期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共产主义信仰、为了理想追求不惜牺牲自己年青生命的一群革命先烈形象。此剧在全国各高校及社会剧场先后演出了一百一十多场,观众反响极其强烈,好评如潮,并且于二零一七年获得了中宣部的“五个一工程”大奖。此剧的最大特点是真实再现革命者的言行壮举,基本都是真人真事,甚至剧中的台词都是烈士们的原话。所以特别有时代真实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我扮演的郭纲琳坚毅刚烈又不乏机敏和睿智。她不光在幽闭昏暗的牢房内自己无所畏惧给其他年青烈士以榜样,还善于观察身边每一个神秘人物的动态,给年青的同伴们以提醒和警示,并鼓励同伴们有理有节的争取应得的权益和机智地对敌斗争,提醒大家善于保护组织秘密也保护好自己为革命积蓄潜在的力量。对敌人她义正词严、不屈不挠,对来探望的家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坚持自己的信念。既是不屈的战士又是革命信念的传播者。演绎这个角色,首先要避免脸谱化还必须将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让观众接受并从情感上敬仰感佩她。从排练阶段就开始先从自我出发体味一个有信仰追求的年青人的内心依据和行动轨迹。重要的是接近人性本身的喜怒哀乐。通过长期巡演,每一场不断地认真揣摩修正使人物的形象塑造臻于自我目标的完善。

2017年,在南京市话剧团排演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剧目《风雨秦淮》中,我饰演的角色是七太。这是一个江湖帮派老大的遗孀,感觉像个黑社会背景的道上人物,实则是同情并帮助社会进步力量的讲义气重道义的人物,而且年龄跨度有四十多年,从年青的寡妇到年迈的老妪。虽然在江湖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势力,但主持正义善恶分明,尤其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含糊。这个人物对于演员来说既充满诱惑又富含挑战。接到这个角色是既惊喜又恐慌。七太这个人物首先必须要有江湖道上的气质,起码是观众心目中要有的标签式的气质,同时又有着特有的侠骨柔情。对到“福兴园”来闹事的小地痞阿喜,厉声威严,足够震慑,又考虑到这些地痞流氓历朝历代都治不了的顽性,况且在江湖上混不能把事做绝得留有余地,不超出旧社会江湖的暗潜规则,也要给屡被骚扰还得在地面上混事糊口的老掌柜留有余地。

抗战时期,胡阿喜成了汉奸并且得知七太在暗地里给在苏北的新四军运送药品,于是狗仗人势狐假虎威对七太恩威并施。七太此时大义凛然无所畏惧,义无反顾,所有的风险一人担当。当看到被胡阿喜拐卖给日本人当慰安妇的小茉莉的凄惨景象,七太毫不回避也不惧怕日本鬼子和汉奸将会给自己性命的巨大威胁而引火烧身,果敢机警地解救了小茉莉。此举显现这个人物的敢作敢为以及多年练就的江湖义气。

抗战胜利后,七太也已经老态龙钟。世事沧桑物是人非,七太依然仗义也更加地洞明世事,更加沉着镇定,对一切世事变换更加地豁达坚定,但心里依然心系江北的新四军。当听见隆隆传来的江北的炮声,她怦然心动,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因为她知道天就要亮了!能荣幸地得到信任而扮演这个角色真是三生有幸。从开始到一系列的巡演过程,最大的感受就是:值得!过瘾!诚然,在排练与演出的过程中,个人所花费的心血与不达目标绝不放弃的劲头而所受的辛苦也是旁人难以想象的。

七太第一次在福兴园遇到胡阿喜的场景,我要表现出黑帮老大的威望和气势,要瞬间震慑住胡阿喜,中间有一句台词:“要是不识相,我让洪门的人打断你的腿!”,当时排练时我是用非常强硬的口吻,比如声音会大,面部表情会很凶狠来诠释这句台词。在反复的排练过程当中,我发现这样的处理会使七太这个人物趋于单一化、简单化,最终揣摩出语言状态要轻松,面带笑容,不和对手有任何的眼神交流,这样才能内狠外松,只是在最后一个“腿”字用双音处理,眼神扫向胡阿喜,对手感觉这样的处理给予他的刺激更强大。我塑造一个人物必须是丰满的,不仅要表现她很强硬的这一面,还要捕捉到她很柔软的另一面,比如说时隔若干年后与小茉莉的再次重逢,这段戏我把它处理成为一个母亲对待女儿的感觉,并没有把它处理成为主仆关系,抱着小茉莉就像抱着自己的女儿一样,不急于开口说话,只是含着泪水默默地看着她,用颤抖的双手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脸,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论和任何人交流,眼神始终没有离开过小茉莉。此时七太这个人物的多面性就已经被我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2017年6月,南京市话剧团又与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之家大剧院的导演及舞美、灯光携手合作了前苏联著名剧作家沃洛金先生的名剧《五个夜晚》。此剧真实生动深刻地表现了前苏联二战后的普通人的生活境况,尤其是战争带给人们的难以愈合的精神身体感情的创伤,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展现了普通人在困境中的坚强和浪漫的情怀。此剧一九五九年问世,至今常演不衰,在前苏联到现在的俄罗斯不说家喻户晓也是尽人皆知。今年二月初,我团应邀携此剧去俄罗斯圣彼得堡参加“沃洛金戏剧节”演出,据当地观众反映,就是不看字幕也能知道剧情的发展和每一个人物的台词所说。

建组前,经过俄罗斯导演公开的试戏挑选,我再次荣幸地获得了我心仪的角色——卓雅。卓雅是个年近中年风韵犹存的单身女人。她向往爱情,渴望遇见真爱,并过上温馨又平常的有滋有味的生活。碰巧她遇见了戏中男主角伊林就是她的所爱所依。她想要拥有,但又矫情地假装清高或无所谓,并用她自己以为得意的方式来刺激勾引欲擒故纵于伊林。而伊林有自己的原则和喜恶并有自己十几年因战争而使之隔绝的初恋情人。伊林也在痛苦纠结地寻找和甄别。卓雅自作多情又天真可怜,想永远拥有又故作姿态自设沟坎,性格矛盾、行为造作、自以为清高实则低俗,将要失去爱时又歇斯底里虚张声势,真正失去时便痛哭不已,捶足顿胸,大多女人天性中和内心固有的懦弱完全暴露,再也不能撑起自己虚弱假装的坚强。

卓雅是沃洛金先生刻画的俄罗斯的一个女人的形象,其实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许多类似的女人,所以会感到这个人物与我们并不疏离而特别亲近。演绎这个角色要表现她性格的内外矛盾,行为的娇柔而又虚弱,表现她的可怜又值得同情。对爱情暂时拥有时的得之不恭和感觉要失去时的崩溃失态还强作欢颜。这个人物对于演员来说太值得玩味和尽情表现了,但最难把握也最容易成功演绎的就是这个人物风云变幻的分寸。所谓多一分而滥,少一分则缺。此剧去年首演至今先后在南京、上海、俄罗斯及许多大专院校演出了近四十场,观众效果非常之好。不愧名剧,艺术的感染力使国内外观众不分年龄和职业都能感受到创作者们的用心。我是诸多创作者中的一员自然也是欣慰和自豪的。

卓雅是沃洛金先生笔下极为难塑造的一个人物,虽然只有两场戏,情感波动确是最大的。因为她多次失败的情感经历,被无数男人抛弃,使她学会了如何伪装自己,在爱人面前不敢直面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我塑造这个人物时,选择了语言和行动不统一的表现方式来呈现卓雅复杂的内心活动。当她遇到伊林这样有人格魅力的男人时,就要使出浑身解数,要留住他的人,留住他的心,当听到伊林谈到他初恋的时候,卓雅的内心是崩溃的,表面上很不想听,但在语言上却要表现出很乐意倾听他的恋爱经历,而翻杂志的手却是充满了一肚子的不情愿,这种语言和肢体上的不统一,恰恰让观众看出了此时卓雅复杂的心理活动。当抛弃她的伊林再次来找她的时候,她的内心又燃起了希望的火花,由于女性的尊严不能在依琳面前表现出她的热情,所以我又用了这种内外不统一,反差极大的手法来诠释这段戏,卓雅的语言都是话中带刺,冷漠嘲讽来刺激伊林,可看到伊林伤心难过落泪时,我用了肢体语言想上前安抚他,但又迅速收回,用这样的形体变化体现出这个人物的内心是极其渴望被爱的,最终伊林还是离她而去。这个时候,我觉得卓雅要展现她最真实的一面了,卸去伪装,瘫在桌子上失声痛哭,观众此时也被这个有着惨痛经历的卓雅深深的打动。

都说做演员是幸福的,因为演员可以体验多种人生,穿越许多时代,体味各色情感,无形中也不自觉地提高了文学知识、历史知识和哲学、美学等诸多知识。排练做案头工作以及不断地演出过程中其实也是进修提高自己的过程。何况近十几年得到了多位全国一流导演和国外著名导演的指点,提高了技艺,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我没被定型为只能扮演某一种角色,而是给予了我各色各样性格年龄身份毫不相同反差巨大的角色更是幸福的。这既是对我的信任也是自己多年孜孜不倦努力用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