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乐二胡的功能

2018-11-14 12:42
剧影月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京胡滑音文乐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蕴藏着浓厚的文化思想,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的积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京剧在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当中也在相应的完善,从古至今,蕴涵了我国古代一些具有育人功能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它富有文化精粹、哲理、原则,都需要我们汲取、升华,尤为重要的是,京剧作为一种纯文化,对于构建良好的社会风气,树立人生的价值观,加强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

音乐是戏曲文场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当然也不例外。在京剧当中,由于早期的乐队位于舞台之上,所以一般将乐队称为乐面,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打击乐队和管弦乐队。其中,将打击乐队部分称为武乐,而将管弦乐队部分称为文乐。文乐师包括的乐器主要有胡琴(又称京胡)、京二胡、缪和小三弦,它们并称为“三大件”,除此之外,还包括笛子、笙、唢呐等乐器。在这些乐器当中,又增加了琵琶、阮、扬琴、二胡等乐器,随着时代发展还吸收了一些西洋管弦乐器。京胡的音色强而有力,清脆嘹亮,急促快捷,节奏感强,演奏时惯用滑音,适合表现抒情婉转或气势恢宏的意境。在京剧当中,京胡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在“过门”的实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独特、精湛的演奏手法,恰到好处地引领节奏,在京琴的引领下,带到其它乐器的跟随,达到节奏和速度上的高度统一和协调,产生和谐典雅的艺术氛围。

二胡(又称京二胡)最早来源于少数民族,据《元史乐志》上说:“胡琴二弦,用弓捩之,弓子弦以马尾”,从这一点来说,至少在元代就有了“胡琴”这类乐器,“胡琴”可能是当时部分弓弦乐器的统称。历史上,中国人把部分少数民族称作“胡人”,因此,胡琴应是从西北少数民族传入中原的。这些胡琴经过发展改造,逐渐分化定型为许多种不同制作材料,不同的形状,不同风格的乐器,并有了不同的名称。如高胡、二胡、中胡、板胡等。其中,二胡成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乐器,用途最广的弓弦乐器。

从广义上说,二胡通常说的是音乐界所用的普通二胡。为了这种普通二胡与京剧二胡区别开来,才有了“民二胡”和“京二胡”这两个名称。除了京剧以外,有些“皮黄系”的地方戏曲,以及山东的“茂腔”等也用京胡和京二胡伴奏,只是拉法不同,现行的京剧传统“文场”乐队,是在京剧的形成与成长过程中逐渐发展成型的。京剧最早的“皮黄”唱腔伴奏乐器先后次序——胡琴、三弦、月琴、二胡。也有人说,最初是三弦或笛子,这是因为各个戏班不统一的原因。京剧“皮黄腔”伴奏使用二胡,确切地说,是1923年梅兰芳先生在北京排练《西施》的时候提议经过反复试验后增加的,借用普通二胡获得了成功,随后其他流派的旦角戏也加入二胡。由于参与京剧旦角戏伴奏,二胡的拉法和韵味与京胡乃至整个文场乐队融合达到高度统一,大大提高了旦角戏的演出效果。同时,把京剧音乐艺术向前推进了一步。

京二胡的使用,起初是从旦角戏开始的,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京剧二胡专门为旦角(主要是青衣、花旦)和用假声演唱的小生伴奏。此外,在京剧舞台上演出昆曲戏及其他杂腔小腔戏,如《小放牛》等,京剧二胡作为配乐参与伴奏。然而,京二胡长期只限于专为旦角和小生唱腔伴奏,皆因为京剧唱腔本身的特色风格所决定的因素。首先,京胡是京剧皮黄唱腔的既定“首席”伴奏乐器,它不分行当和角色。京胡是高音乐器,声音尖细、脆亮。以胡琴为主,加多以三弦,月琴准奏老生,花脸,老旦等声腔,恰到好处;其次京剧二胡(京二胡)音域宽厚,共鸣大,相比京胡低一个八度,而旦角和小生的嗓音比老生,花脸的嗓音高一个八度,京胡的声音与旦角,小生的嗓音同在一个八度上,整体效果单薄,显得缺乏厚度,这样加上京二胡伴奏其音乐效果与旦角,小生的嗓音形成八度对比,相辅相成,突出了旦角,小生唱腔的特色,加强了音乐效果,增强演唱者所要表现的情感和意境。

京剧器乐是技术性的知识,操作方法及诸多术语和称呼符号等,各有不同。其一,“揉弦”。京二胡的揉弦法是在琴弦上的手指揉动,叫着“揉弦”。揉弦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操琴的发声质量。揉指法就是手指按在琴弦上,原地上下往返滚动,在滚动过程中,手指要用力摁弦,用力摁弦必然造成压揉的因素,所以说这种揉弦法是滚动揉弦,伴有压揉因素。其二,打音。打音是一个手指按弦,下方一个手指快速触打琴弦,手指动作快捷,灵敏,有时打一至两次,有时打出一串音,于是就分为单打,双打等不同种类。其三,垫音。“垫音”垫指的指法虽然也属于装饰音范畴,但不应与倚音混淆。垫音要求从容,厚实,圆滑,也不能与打音中的单打混淆,单打是一闪而过的。垫指指法演奏是把主音的手指与主音上方的手指同时按弦,远弓开始后主音上方的音拉出,放开垫指留下主音指,完成演奏过程。其四,滑音。“滑音”在京胡京二胡演奏中,无处不见。滑音技巧丰富多变,是构成京剧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滑音又分上滑或下滑,在演奏过程时技法有所不同,统称为“移指四滑”,所谓“移指四滑”是说操琴者指法是用两个手指共同完成的。其五,“泛按”。这是一个特殊的名词,在京剧音乐界,它有很多名称,诸如“暴音”、“躁音”、“刺啦音”、“炸音”、“开花音”等。“泛按”这个名称比较靠谱,泛按作为一种特殊指法技巧,演奏出“开花音”是京胡,京二胡的一大特点。先虚后实,右手运弓用力,在手指虚按瞬间发生暴躁的杂音,紧接着手指迅速按实,这就构成了先虚后实,刚健雄劲,结实饱满的效果,听起来非常有力。其六“换把”。换把就是左手离开原来把位,移向高音的另一个把位,拉高音。在京胡,京剧二胡中,换把不常用,是置弦外弦的高低八度之间互相借用(即所谓“反高反低”)。随着时代的变迁,京胡和京二胡的换把越来越重要,换把在唱腔过门的“花过门”常用,在现代戏曲中常用。

众所周知,在传统京剧表演中,文乐是增强艺术的有效手段,通过四种主要乐器的相互配合、互相映衬,能够演奏出和谐悦耳的旋律,形成西皮、反西皮、二黄、反二黄、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等主要腔调,京二胡其表现更为主要,它能很好衬托演员,表现人物形象,反映人物内心活动以及渲染情感,完美地展现了京剧的艺术特点,具有很浓郁的民族色彩,但由于传统京剧的演奏乐器较少,导致了传统文乐在营造气氛环节中等方面力不从心,在紧张度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可喜的是,随着时代发展,新一代的京剧艺术家们对面京剧文乐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改进,加入了许多其它乐器,还充分吸收了西洋乐器的表现性能,更加注重展现现实生活,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反映人物内心活动,使得京剧的伴奏更加鲜明、优美、细致,催生了许多优秀人才作品和优秀创作剧的创新。这种创作改进将京剧的艺术和新时代的生活相结合,大大满足了现代社会的人们精神需求。通过京剧的表现手法,从而使京剧艺术拥有更久远和更坚实的发展未来。

猜你喜欢
京胡滑音文乐
声乐演唱中的“滑音”技术探讨
二胡演奏的“硬件”和“软件”
板胡演奏垫指滑音技术探微
漫谈京胡
最后的“京胡圣手”燕守平 他有一把百年京胡 历经几位名家
我,京胡和电脑
许秦生与众不同的京胡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