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小镇》艺术档案的整理

2018-11-14 12:42
剧影月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淮剧剧目江苏省

我是江苏省淮剧团的专职档案员,从事艺术档案工作二十年来,我立足幕后工作,搜集台上足印,关注戏里戏外,追求艺术档案化,档案艺术化,尤以淮剧《小镇》的艺术档案备受瞩目,引起业内外领导专家和同行们的认可与喝彩。

淮剧《小镇》是江苏省淮剧团创作演出的一台现代大戏,从剧目启动到问鼎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时间历经四年多,先后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剧目、江苏省文化厅重点投入剧目、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榜首)、第二届江苏省文化展演月“文华大奖”、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第十五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剧目、江苏省优秀版权作品一等奖、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等奖项,主演陈明矿荣获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该剧自首演以来赴南京、山东、武汉、郑州、山西、宁夏等全国各地进行巡演(截止投稿)160场,其中三度选调进京参加“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受到文化部领导的高度评价。2016年底淮剧《小镇》“救赎”一折参加“2017年新年戏曲晚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与首都近千名群众一起观看演出;2017年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淮剧《小镇》剧组“集体一等功”等荣誉。

在《小镇》漫长而浩瀚的档案海洋里,我提前介入,中间跟踪,收官留痕,创造性地整理出一套详实、真实,融文字、物件、声音和图像于一体的艺术档案。《小镇》的艺术档案,引起了江苏省文化厅的高度重视和省档案局的大力推崇,江苏省文化厅和盐城市人民政府联合决定举办淮剧《小镇》的艺术档案展,为一个剧目的艺术档案举办展览,这在江苏和全国尚属先例,时任江苏省文化厅厅长徐耀新认为,“《小镇》完整艺术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展出,向全社会宣传珍贵的文化艺术档案不仅是文化艺术活动的历史见证,也是民族文化的根脉,建立健全文化艺术档案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小镇》的荣誉来之不易,她的历程应载入当代江苏文化建设史。”

2017年11月16日,由江苏省文化厅、盐城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盐城市文广新局承办,盐城市演艺集团、江苏省淮剧团协办的“回眸小镇——淮剧《小镇》艺术档案展”在盐城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各市县的文化主管部门和戏剧院团代表以及陕西省铜川市等外省戏剧同行,观摩了淮剧《小镇》的艺术档案展。《小镇》剧组还向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捐赠了《小镇》部分艺术档案,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还向《小镇》剧组颁发了收藏证书。

回顾淮剧小镇艺术档案工作,我主要做了以下三点:

一、提前介入,不放过务虚环节。在《小镇》剧目的策划调研立项阶段,我就提启动了艺术档案的搜集工作,一般人都认为,项目前都是务虚的事情,八字还没见一撇,谁能料到项目能不能如期如愿上马,尤其是一台新创原创戏剧,即使投入付排了,剧目又能否成功?

但我多年的档案工作养成了两个习惯:1.务虚的事情,档案工作要务实做,有些看是务虚的活动,却是一个剧目发生的前史;有些看是不重要的某个环节记录,却是日后剧目档案的一个弥足珍贵的资料。2.档案工作对剧目的预测,要宁可信其成,不可信其败。即使是失败下马或没有取得预期成功的剧目,档案工作同样重要,档案工作的“档案性”,只管记录,无问西东,有些失败的剧目,艺术档案更显份量,它可以为剧团以后的项目上马,提供校正性的教训参考。

艺术档案的提前介入,我紧紧抓住了一个环节——打招呼,在剧团新剧目生产尚处于文字预测阶段,我就认真地不厌其烦地向分管艺术的团领导打招呼,每次与剧目相关的活动一定要提前通知档案室,在剧目的前期活动中,我做到了纸笔相机随手带,只要接到团部信息,无论是上班还是下班,我都能在第一时间赶到活动现场,用笔记录活动文字,用相机拍下活动花絮,并且在记录时,标注时间、地点、参与者、活动主题、讨论细节和活动结果。艺术档案的提前介入,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功能,我经常遇到活动时间久了,有的参加活动的人都忘记了某次活动讨论的某个细节,此时档案的前期介入作用就更加重要。艺术档案的提前介入,把务虚的事情务实记录,这是保证艺术档案完整性的第一步。

二、中间跟踪,做到眼手脚三勤。当一个剧目正式启动时,档案工作更处于只争朝夕、一着不让阶段,在《小镇》艺术档案搜集过程中,我一以贯之地运用我的“档案工作法”——眼勤手勤脚勤。(1)眼勤,在剧目的生产过程中,我要求自己有眼力、视线广,时刻关注每一个艺术流程和细节,朋友们笑我“只要见到哪里人多就去哪里”,人多的地方我去,人少的地方我也去,有时编剧在现场改一段道白,作曲在现场改一页唱腔,都是我们搜集范围和搜集对象,艺术档案不仅需要宏观搜集,更要善于拾遗捡漏,视线波及之处,遇上碎片化资料皆有可能。(2)手勤,艺术档案就是艺术创作与艺术生产的线型记录,有时剧组人员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是口述化,既无片纸又无图案,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纸笔和录音设备随身带,随时随地进行艺术资料搜集。有时一场研讨会结束,发言者留下的艺术阐述、舞美设计、灯光设计和服装造型设计的手稿与修改稿,都是艺术档案资料搜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放过片纸只字,不丢下草图画稿,用手勤补齐和完善艺术档案。(3)脚勤,一出戏的艺术生产牵涉到方方面面许多人,有些档案资料不完全出现在工作场所,或被创作者留在家里,或丢在别处,在《小镇》艺术档案资料搜集过程中,我充分发挥脚勤的作用,一次两次或多次到创作者家里搜集、到创作者工作场地搜集,力求做到从细、从先、从全,用脚步铺陈艺术档案的长度、宽度与厚度。事实证明,档案工作者只要做到手勤、眼勤、脚勤,就能全面系统地完成艺术资料的征集和搜集工作。

三、收尾分类,追求艺术档案规范化。一部戏的由始至终,艺术资料面广量大,涉及各个门类、多种样式,涵盖编剧、导演、作曲、配器、舞美、灯光、服装造型及演员等,大杂烩式的网罗,绝不能大杂烩式的存档,如何把戏曲艺术档案规范化,我走过了一条摸索与创新之路。几年前,我曾到档案馆去学习与咨询,但是,社会档案与戏曲艺术档案不尽相同,戏曲档案没有行业内的格式范本。在长期的档案工作实践中,我逐步摸索出一条“既按艺术门类,又点线结合”的戏曲档案归类法。按门类:总体上分为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两大类,在一度创作类里,再分出编剧剧本、导演手记、作曲配器曲谱、舞美设计图纸与模型、灯光设计图、服装和造型设计图六小类,在二度创作类里再分出演员角色分析(小传)、舞台美术呈现效果、灯光设计呈现效果、服装和造型呈现效果、剧目宣传资料(说明书、海报、各种推荐画册)五小类。在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档案两大类中,再分出静态档案和活态档案两种,静态档案就是纸质档案,活态档案是音像资料档案,这些大类小类的档案,编号装订成册、排列成盒,然后分门别类输入电脑,以达到快捷简便的展示效果。戏曲艺术档案不但在分类上要规范,在文字表述上还要准确真实,档案说明文字,仅仅是对档案资料的介绍,它是公务文字中最简单最直接的一种表述形式,无需作情感指向上的夸张和渲染。真实永远是戏曲档案的工作准则。

江苏省淮剧团《小镇》艺术档案,以其规范、准确和精彩的模式,首开了全国戏剧院团“一个剧目档案展”的先河,对淮剧及地方戏艺术的记录记载和记忆具有示范性作用。

猜你喜欢
淮剧剧目江苏省
淮剧还好吧
江苏省无锡船厂有限公司
浅谈推进淮剧进校园常态化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吃火锅的发现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江苏淮剧博物馆漫谈
优秀剧目进校园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淘气包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