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源头活水 灌溉满园桃李

2018-11-17 09:31张志军
新课程·中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课外初中生课外阅读

张志军

农村初中有这样一些现象:大部分同学一上作文课就头疼,面对作文题目不知从哪里入手,似乎没有内容可写;即使有内容可写,也不知道如何用语言准确表达,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农村初中生写作现状及成因

1.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量不足

首先,农村初中生阅读量严重不足。根据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四学段(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阅读量远未达到这个标准,据笔者调查:农村初中生大部分时间主要用于做家庭作业、看电视以及玩手机,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寥寥无几。

其次,农村初中生的阅读质量不高,一是阅读书籍的质量不高,他们主要阅读通俗小说和漫画图刊。二是未養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走马观花,很少做读书札记,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农村初中生生活圈子较小

(1)农村初中“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普遍存在。尽管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学生生活体验的重要性,应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但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迫于考试的压力,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本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丰富学生阅历、增加生活体验的最好途径,但在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却偷梁换柱,随意更改教学内容,不利于丰富学生阅历。

(2)农村初中生课外生活单调。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学校一般会禁止学生外出,这样一来就限制了学生课外活动的地域性,大大减少了他们与自然、社会相处的机会,从而使他们的课外活动变得单调乏味。学生的课外生活单调、阅历尚浅,致使农村学生对许多作文内容是陌生的,让学生写没有经历过的事自然就无事可写。

3.对学生作文指导有效性不足

首先,漠视作文教学。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一直存在重视基础知识、漠视作文教学的现象。总感觉作文教学无处下手,甚至见效甚微,因此将大部分作文课时间改作他用。同时写作训练也马马虎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7~9年级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篇,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但是根据笔者调查,能达到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的学生屈指可数,甚至个别老师连作文的次数也未能凑够!

其次,忽视作文教学研究。教师的作文指导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作文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作文指导水平的关键。由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水平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对初中生习作的指导有限。

二、改进农村初中生写作现状的对策

针对以上造成农村初中生作文现状的因素,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1.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

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从心底接受阅读,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因此教师必须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先生其他的作品,这样学生更容易接近鲁迅,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这浓厚的兴趣指引下,学生定会对阅读产生兴趣。

其次,教师应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及时制定激励措施,让学生乐于阅读。初中学生的认知有限,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应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名著。同时还应组织学生制作读书卡片分享交流活动,每周进行一次成果展示。这样学生既乐于读书,又能在阅读中汲取营养,从而使课堂内外互相结合,相得益彰。

2.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及阅历

(1)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增加其生活体验。为此我认为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让学生观察花鸟虫鱼、风花雪月等,也可让学生访谈名人,走进工厂和田间地头,更让学生探寻人文历史、民俗风情。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及阅历,又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丰富资源。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世界,为作文教学开创一片新天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拉近了学生与自然及社会的距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阅历,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真正让学生在作文时有事可写,有感可发。

3.加强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指导

首先,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汲取写作技巧。人教版部编语文课本所选篇目大都是名家名篇,蕴藏着巨大的写作能量,我们应善于挖掘,勤于积累,力争提高写作水平。高尔基说:“只有在掌握了文学技巧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赋予材料或多或少完美的艺术形式。”作家如此,学生更应在教材中借鉴一些写作技巧。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极力选取文章中写作特点鲜明的语段,让学生在借鉴中积累写作技法。

其次,教师应加强作文教学研究。部编人教版语文课本中每一单元都有写作实践,教师应该根据本单元的作文教学内容制定出有效的教学目标,在作文课上对学生写作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从而让学生在写作时做到胸有成竹。此外教师还应多写“下水”作文,及时分享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真正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以上仅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的困惑及如何改变现状的一点思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注:本文系兰州市2017年度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畏惧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 LZ[2017]GR00011144。

编辑 杜元元

猜你喜欢
课外初中生课外阅读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