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8-11-17 06:06李洪娟
学周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数学教学高中数学

李洪娟

摘 要: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充分发挥其学习主观能动性,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此,教师应对传统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利用营造活跃的创新型课堂氛围、建立师生合作关系、灵活运用教材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3-00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3.040

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是指全新的思想,是独辟蹊径的思考方式,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对于数学这门讲究逻辑思考的学科来说,能够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事半功倍。创新思维突破了传统思维对人们的思维局限,让学生以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高中阶段是思维能力全面发展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不能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同时,创新思维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才能迎接这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创新思维除了能让学生迅速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点之外,也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拓宽学生视野和思考局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高中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

二、传统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老旧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台下听讲记笔记,是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课堂上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只能被动地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在教学模式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不到提高,对于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因此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也得不到发展。并且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难有大的提升。

(二)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

一些发达经济地区或许有多媒体设备为教师辅助教学,但是大部分地区的学校,教师只有一本教材和一支粉笔,仅在教师板书的过程,就消耗了课堂一定的时间。教师只能在黑板上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点,这种二维的展示方式不能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点所涉及的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要求。因为教学资源匮乏的缘故,教师难以提出适当的例子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部分教师只是把数学当作一门考试的学科,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使得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较大的发展空间[1]。

(三)教学过程缺乏互动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完全掌握了课堂的节奏,课堂缺乏探究性的气氛,师生双方缺乏互动,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教师的反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进行学习效果的验证,从而未能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缺乏互动的教学,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就会上课走神,打消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对数学产生厌恶情绪。在学生的消极情绪下,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升。

(四)教师固守传统教学理念

对于一些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他们的思维还保留着应试教育的影子,对于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深入,往往把数学学科完全当作考试科目为学生讲解知识。课堂上采用知识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需要学生保持课堂纪律专心听讲,让学生考试考到高分是他们的教学目标,从而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活跃的创新型课堂氛围

积极、活跃的课堂范围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教师所讲内容的专注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照本宣科,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共同探讨的方式,多问为什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在问题解答上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创新思维得到锻炼。需要注意的是,突出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并不是放任学生在课堂上自由任为,教师要在学生讨论观点和方法时,适时引导学生发现正确的解答方法,纠正学生错误的观点,使得教学有序、高效。

(二)基于培养创新思维强化数学方法指导

数学思维是现实世界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反映,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数学思想是指对数学理论和事实归纳总结对于数学内涵的认识。在当前时期对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思想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教学的潜移默化下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较难掌握和解答的数学难题,通过转化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思路,为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打下基础[2]。例如,曲线y=x2的弦均不能被y=k(x-3)垂直平分,求常数k的值,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来解答。通过把题目转换变形的方式,降低题目难度。

(三)建立师生合作关系

上文提到,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部分教育学家认为,师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与被传授者的关系,同时还是合作者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双方达成共同目的。因此教师要大胆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在教学形式上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其中,让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挥想象,甚至学生可以根据对问题的理解程度,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课堂上要重视师生互动,对于数学问题,以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深入探索,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四)灵活运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知识因为涉及范围广,内容较为繁杂,学生学习特别吃力,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灵活应用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对教材数学问题的理解,帮助学生发现更多解题方法,采用启发式而非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激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征服欲,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结论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塑造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得学生数学学习更高效,也更能灵活应用于实际。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黄凤云.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3).

[2] 贲维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分析[J].理科考试研究,2014(21).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数学教学高中数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