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

2018-11-22 01:48葛秀红张景峰韩志江陈文辉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头颈部中位胸部

葛秀红 张景峰 韩志江 陈文辉⋆

孤立性纤维瘤(SFT)是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软组织肿瘤,1931年Klemperer和Rabin首次报道SFT为起源于胸膜的肿瘤[1];近年来发现SFT除可以发生在胸部外,也可发生在其他部位[2-3],但其并无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本文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检查证实的31例SFT患者的CT表现,探讨其CT表现特征,以提高术前诊断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SFT患者31例(31枚),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证实,并行CT增强扫描。男14例,女17例;年龄17~83岁。

1.2 方法 (1)CT扫描:采用 Philips Brilliance 64排、GE16排螺旋CT扫描仪,CT扫描参数:120kV,90mA,层厚 5 mm,进床速度12mm/s;CT增强扫描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mgI/ml,剂量80~100ml,速度3ml/s,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依检查部位不同制定检查计划,包括动脉期、静脉期、扫描范围及实质期扫描时间。(2)CT表现: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包括发病部位、病灶大小、形态、密度、边界、瘤周迂曲血管影、是否钙化囊变、兴趣区强化程度、强化方式等进行总结。当结果出现不一致时,由两位影像诊断医师最终通过讨论达成一致。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31例(31枚)SFT中,中位年龄52岁,男、女性别比14:17。病灶最大径范围1.4~17.0cm,头颈部、胸部及盆腹部中位最大径分别为4.2cm、5.1cm、12cm;良、恶性中位最大径分别为5.2cm、12.8cm。21例患者无异常症状,另腹痛3例,排便困难、排尿困难各2例,咳嗽咳痰、头痛头晕、口角歪斜各1例;28例患者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余3例血糖减低。

2.2 CT表现 31例(31枚)SFT中,头颈部、胸部及盆腹部病灶分别为5、5、11枚,21枚病灶为类圆形,另为哑铃状、腰果形、类椭圆形、丘状。28枚病灶边界清晰,其余3枚边界欠清(盆腔2枚及腹膜后1枚);病灶密度:21枚以等密度为主,7枚以稍高密度为主,3枚以稍低密度为主;7枚病灶伴斑点状及结节状钙化,11枚伴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明显强化19枚,其中头颈部、胸部及盆腹部分别为5、5、9枚,其中13枚病灶增强后CT值超过100Hu,1例超过200Hu;中度强化3枚,均见于胸部;轻度强化9枚,7枚位于胸部,其余位于盆腹部;9枚病灶可见瘤周血管,头颈部、胸部及盆腹部分别为3、1、5枚。见图1、2。

图1 腹膜后SFTCT表现

图2 盆腔SFT CT表现

2.3 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 31枚病灶均经手术完全切除,术中3枚病灶可见蒂形成,蒂内可见血管,均发生于胸部。镜下呈特征性细胞丰富区与细胞稀少区相间,间质血管较丰富,部分血管呈血管外皮瘤样分支,瘤细胞排列呈束状、席纹状、编织状,其间见大量胶原纤维或粘液样物,可见多灶坏死。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CD34 100%,CD99 87.1%,S-100 6.5%,SMA 9.7%,Bcl-2 100%,Vim 19.4%,Des 3.2%;Ki-67值:>60%、5%~10%、<5% 及阴性病灶数分别为1、4、23、2枚。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有3枚恶性SFT,Ki-67 5%~10%2枚、Ki-67阴性1枚,1枚见于颞部,2枚见于盆腹部,梭形细胞丰富、核分裂多见(均>5个/10个高倍镜视野),均可见坏死组织。

3 讨论

SFT是一种起源于间皮细胞特别是胸膜表面间皮细胞的少见肿瘤[1]。其好发于40~70岁,男女发病无差异[4],本资料SFT发病年龄17~83岁,年龄跨度更大,但中位发病年龄与文献报道相符合;本组男女发病比为14:17,与文献报道的发病无性别差异稍有差异,可能与样本量不同有关。SFT一般无临床症状,多由周围组织受挤压而引起相应症状,本组31例患者中21例患者无异常症状,均为体检发现病变,其余表现为咳嗽、咳痰、腹痛排便困难等;SFT患者低血糖(<5%)、关节痛、肥大性骨关节病和杵状指在文献中有过报道,本组患者中3例血糖减低(9.7%),其余患者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CT增强扫描不但可以发现、定位病灶,并可明确病灶内情况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而进行初步诊断。但SFT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一般影像学表现为实性肿块且边界光整,边缘呈浅分叶,病灶大小差异较大,一般直径范围约2~26cm[5],病变周围组织受压;在CT图像上与肌肉相比病灶以等密度为主,部分呈高或低密度,约10%[6]的病变中可见钙化,部分病灶内可见到囊变、坏死及出血,亦可见周围骨质受侵。本组31枚SFT病灶中,28枚病灶边界清晰,3枚病灶边界欠清(良、恶性分别为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大径范围1.4~7.0cm,良、恶性中位最大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一致[7];发病部位不同,病灶大小差异较大,盆腹部病灶中位最大径是头颈部及胸部中位最大径的2倍以上,这可能与腹腔空间较大有关;病灶大部分(67.7%)为类圆形,21枚病灶平扫以等密度为主的,其余以稍高或稍低密度为主,平扫密度不同可能与病灶内胶原纤维含量的不同相关;7枚SFT病灶内见钙化影,11枚病灶SFT内见囊变区,其中良性、恶性SF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灶内囊变、钙化少见,当二者同时出现时对恶性SFT具有提示意义[8],本资料中3枚恶性SFT中均有囊变、2枚病灶内有钙化,此征象与文献报道相符合。SFT强化方式与胶原纤维的分布、瘤内细胞密集度及肿瘤血管密切相关[9],本组增强扫描强化方式:19枚病灶明显强化,均匀明显强化、不均匀明显强化、渐进性明显强化病灶数分别为4、11、4枚,其中13枚增强后CT值>100Hu,1枚>200Hu;病理检查证实渐进性强化区为纤维成分,文献报道病灶内放射状渐近性强化区是SFT的重要征象[10],因此当病灶内见到此征象时应考虑SFT的可能。头颈部、胸部及盆腹部病灶明显强化例数分别为5、5、9,可见头颈部及盆腹部SFT大部分表现为明显强化,本组3枚恶性SFT均为明显强化:1枚为渐进性明显强化,2枚为不均匀明显强化,可见恶性SFT血供较丰富。增强后9枚病灶可见瘤周血管,良、恶性SFT病灶周围血管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SFT的百分比约5%~26%[5],因此即使是良性SFT也有恶性的潜能,本组中病理检查证实恶性SFT比例为9.7%,与文献报道相符合。

SFT是在胶原纤维和“鹿角样”血管网背景下由梭形细胞不规则排列而成;CD34 95%为阳性,CD99 70%为阳性,BCL-2、EMA、约30%的SMA为阳性[11]。CD34强阳性不仅能够诊断SFT且还能将其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区别。有报道CD34及 CD99强阳性,BCL-2弱阳性可诊断 SFT[12]。本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CD34 100%、CD99 87.1%、Bcl-2 100%,与文献报道相一致;Ki-67有助于鉴别良恶性SFT,>12%考虑恶性,本组2枚SFT Ki-67细胞比例在5%~10%,1枚Ki-67为阴性,与文献报道不相符,可见Ki-67用于鉴别SFT良恶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WHO将SFT划分为中间危险性肿瘤,SFT常表现为良性但不能排除恶性可能[13]。因此本组病例中大部分良性SFT(90.3%)也不排除恶性潜能,需密切随访。总之,SFT主要的CT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清晰、类圆形、血供较丰富,可伴有囊变、钙化,头颈部及盆腹腔SFT增强扫描主要表现为明显强化,而胸部SFT强化程度各种各样。当病灶直径>12cm、边界欠清,伴囊变、钙化及瘤周血管应警惕恶性SFT可能。

猜你喜欢
头颈部中位胸部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不同坐姿的6岁儿童乘员在MPDB碰撞测试中头颈部损伤评价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病毒性肺炎流行期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例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跟踪导练(4)
避开这些毁胸坏习
直线运动热点与易错点
经皮胃造瘘在治疗头颈部肿瘤中的运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