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改、画、批、评、审”五字批改法

2018-11-24 18:04徐长春张娟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病句通顺错别字

徐长春 张娟

小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评改往往是最薄弱的环节,学生的作文写完了,教师面对厚厚的一摞作文本,迟迟不能完成批改。即使批改了,评语也相对简单。怎样进行作文批改,提高学生写作效率,成了摆在所有老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有鉴于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采用了“改、画、批、评、审”五字批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步:自读自改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自己的作文,找出用错的标点符号、错别字和明显不通顺的语句,及时进行改正。修改文章就像观赏挂在墙上的一幅画,只要认真鉴赏,就会找到优点和不足。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检查,大胆下手,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删去。还要将自己最得意的地方给出最准确的评价。有的学生因为当局者迷,找不出文章的不足之处,这也无碍,只要学生真正动脑反思了,他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取得进步。

学生在自评自改作文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出具体的指导,例如是否分段分层叙述,是否采用一定的写作方法,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等,使学生修改有依据。学生修改时,教师要做好巡视和监督,不能无所作为。要让学生对自己的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如果能产生疑问,说明效果更好。自读自改能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为后面的互评互改铺平道路。

第二步:画出字词句

在学生自读自改的基础上,请同桌互换作文本,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学生进行阅读。要求的内容包括:用重点号标示出好的词语,用波浪线画出好句子,用横线画出病句错词,以提示同学分析和改正。在这一环节,教师仍然要在各组间进行巡视和指导,肯定学生的积极发现,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还应该限定时间,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更有紧迫感。学生全部画完之后,教师请学生读出好的词语和句子,并要求说出好在哪里。经多次实践发现,学生特别爱标注四字词语,喜欢画比喻、拟人、夸张和排比等修辞句,对其他的好词佳句则容易忽视。因此教师应该加以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到作文中的亮点。请学生读出自己认为好的用词、优美的句子,大家一起来欣赏;读出不通顺、不恰当的句子,请同学一起帮助改正。

第三步:互批互改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规范的修改符号,并讲解具体的修改方法,学生对同桌的作文进行全面的修改。在批改的过程中要注重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要先看卷面是否工整,字是否规范,格式是否正确,这是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来的。接着要找出文中的错别字予以修正,找出有明显错误的标点符号进行改正。把画出的错误语句改在文中的空白处。字词句和标点的修改是作文批改的主体和重点,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完成,不要抱着应付的态度。最后再从整体上看文章是否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是否贴近生活实际写真人实事,文章布局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晰,语句是否通顺,内容是否言简意赅。这是需要学生细读品评才能抓住的要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去朗读,去思考,去批阅,决不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第四步:写评语

要求学生先写眉批、侧评,最后写出总评。写评语的字迹必须工整,要实事求是,多写鼓励的语言。眉批要针对作文的题目,是否符合作文要求,是否别具新意,是否跑题等。侧评重点抓住作文中的“闪光点”予以评价,关注好词佳句,用简短的语言写好在哪里,措辞不要冗长。总评写在作文的后面,要写出具体的优、缺点,提意见要具体,应重在互相鼓励,使别人易于接受。当学生写完评语后,教师请各小组的学生互相读读写给同学的评语。

评语写完后,让学生根据每个人的完成情况打分,满分是100分,错两个生字扣1分,扣到5分为止。每处病句扣1分,扣到5分为止。错3个标点扣1分,也是扣到5分为止。卷面字迹潦草的最多扣5分。总分在90分以上的为优等,在80分以上的为良,在70分以上的为中等,少于70分为“待进”,教师选择两本“优”,两本“待进”在全班展示,共同评讲,既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继续发扬,又要发现不足之处,鞭策他们今后改正。批阅完成后,同桌之间换回作文本,每人要认真看批改后的作文,既要读原文,更要读批语,并且仔细改正错别字和不准确的用词、病句。经过这样的互批互评,学生每次作文都有较大的进步。

第五步:审阅

当上面几个程序都做完后,教师要把作文本收齐,读一读学生的原文,再看一看評语,全面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确定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完善小组内互批互评模式。教师的审阅要细致,抓住要点。只要持之以恒地做好这项工作,学生的分析能力、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通过“改、画、批、评、审”五字作文评改法,能够完善学生的写作程序,使学生既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又学到了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相互提高。

(作者单位: 五大连池市第二小学 黑河市第五小学)

猜你喜欢
病句通顺错别字
师生讨论改病句
诗嘲错别字
错别字的自述
读写大闯关
我与错别字
高考病句辨识的两大抓手
2014年高考病句题归类解析
关于“病句”的若干思考
句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