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对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思考
———基于风险视角

2018-11-25 21:45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028
商业会计 2018年7期
关键词:手册常态评估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长沙410028)

高校内部审计是大学治理的重要手段,是高校的“免疫系统”,也是抵御风险的“第三道防线”。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关键要看审计质量。加强质量管理是新常态下高校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积极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已逐步成为共识。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是指由具备职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以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同时参考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组织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独立检查和客观评价的活动。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对于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帮助内审机构防范内部审计风险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在探讨新常态对高校内部审计影响的前提下,对高校内部审计评估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一、新常态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

当前,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以新常态代称的新环境在多个方面深刻影响着高校的生态,促使包括内部审计在内的高校内部管理职能迅速转变,以适应新形势。具体来说,这种影响和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政治方面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廉政风险防控进入了新常态。教育部已将全面推进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作为“2012—2017年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省结合实际,已在各高校加大了对“三公”经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并深入开展多轮巡视,发现并整改了一大批违法违纪问题,有效净化了高校的校风,规范了高校管理。在此背景下,因高校内部审计不作为而被追责的案例已不鲜见。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的职业风险激增。

(二)经济方面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的要素结构、要素质量,市场主体的行为目标、行为特征以及政府的政策文化都发生了改变。一方面,我国经济进入到保增长、调结构、促优化的新形势,另一方面,以人口老龄化为特征的人力资源新常态已经显现。经济新常态对高校的影响包括:高校学费收入保持相对稳定;整体生源逐渐减少,高校内部竞争日益加剧,促使高校加强内涵式发展。具体到内部审计而言,一是审计范围扩大,一些以前不做审计要求的单位或个人都纳入到了审计任务中来;二是因为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加大了对管理审计及绩效审计的需求。整体而言,就是对内部审计的质和量的要求都有所提高。

二、新常态下的高校内部审计风险识别

综上所述,新常态下,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一方面,审计范围扩大,审计频次增加,导致日常工作量加大;另一方面,审计信息需求者对审计质量的要求提高了,外部监管日趋严格,因审计失职或不当而被追究审计责任的风险显著提升,审计风险大为提高。在此背景下,对高校内部审计而言,审计风险识别很有意义。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认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IAASB,2003)。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包括两个层次:会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也有学者认为,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包括外生因素和内生因素。本文借鉴上述理论,将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分为外部审计风险及内部审计风险,这里的“外部”“内部”是针对内部审计师而言的,具体来说:

(一)外部审计风险。是指高校内部审计开展审计业务活动不受内部审计师影响而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具体包括:外部审计环境风险,涵盖政府、社会、上级部门及单位内部营造的对内部审计的期许、要求无法实现而产生的审计风险;项目舞弊风险,是指审计项目本身可能客观存在舞弊的风险。外部风险从内部审计师角度而言,本质上是一种固有风险,虽然它在不同时期是变化的。

(二)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师在高校开展审计业务活动过程中因技术、能力、态度、组织协调等原因导致未能公允揭示、反映审计项目重大问题的审计风险。具体包括:执业能力不足风险,包括审计团队配置不当、审计程序不规范、内部审计师职业能力欠缺;职业道德风险,包括外部压力、审计人员懈怠或舞弊等。内部审计风险虽然无法杜绝,但是对内部审计师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人为控制的。

三、新常态下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有关思考——基于风险视角

新常态下,外部审计风险是在不断增加的,对于一个确定的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只有降低内部审计风险才是唯一出路。“练好内功”,积极开展质量评估,应对审计风险,将成为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及从业人员的有效选择。在风险视角下,本文从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开展形式、频次及方式上进行探讨:

(一)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形式。当前,我国开展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主要集中在中央大型企业。其质量评估的主要形式是在内部评估的基础上,再聘请具备评估资质的独立审计机构进行外部评估。高校是教育类事业单位,较企业而言具有特殊性,经费来源以政府拨入及学费返回为主,以教学科研为主业,承担教育、宣传等社会职能。作为高校的监督服务部门,高校内部审计优先关注高校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其次才是效益性。结合我国高校整体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当前大范围开展外部评估的条件还不够成熟,性价比不高。然而在高校开展审计质量内部评估是经济可行的,既符合当前新形势的需要,也是加强高校内部审计管理的有效路径。

(二)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开展频次。《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规定:“内部评估应定期开展。开展的频率应与组织和行业环境以及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相适应,原则上应保证每年一次”。结合高校内部审计的实际开展情况,笔者认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2—3年开展一次比较合适。

(三)开展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方式。笔者认为,要以《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以下简称 “《办法》”)、《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为蓝本,构建具有高校特色、适应新常态要求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标准体系。具体而言:

1.增加风险导向原则。《手册》中提出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原则包括独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一致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保密性原则。笔者认为还应增加一个“风险导向原则”。在《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三章“作业准则”中第十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组织风险,以风险为基础组织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办法》第三条规定,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目标之一就是“防范内部审计风险”。可见,审计业务的实施是以风险为导向的。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也应以风险为导向。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目的不仅在于内部审计工作遵循《手册》及准则的规范性程度,更重要的在于预防、揭示、防范审计风险。

风险导向原则应体现在质量评估的全部过程和环节。要重点考虑评估对象的具体审计业务的重要性及审计风险水平是否适当;审计实施过程是否严格按照审计计划实施,有无及时调整重要性及审计风险水平;审计报告有无遵照重要性及审计风险水平如实、恰当地披露审计发现的问题;敏感、重大的审计问题是否证据充分、适当等。

2.重构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内容。《办法》《手册》是2014年8月发布的,显然未能考虑到新常态的影响。同时,高校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有必要重构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目标及内容。如在《手册》中,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内容没有把识别和防控审计风险作为开展质量评估的目标之一,这在新常态下是不妥当的。识别和防控审计风险不仅是质量评估的目标,还应是最重要的目标。

3.构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标准体系。构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标准体系是质量评估工作的关键一环,要高度重视。该体系是具体开展高校质量评估的标准,其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质量评估工作的成败。综合新常态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在风险导向的视角下,本文认为有必要在《手册》中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高校特点进行重新构建。

一是在内部审计环境评估中增加“外部审计环境”要素,把国家、上级部门、社会公众等外部信息需求者对高校内部审计的要求纳入进去,这些要求有些是以法律法规、制度等条文的形式加以约束,有些则是通过公众评价高校学风、教风等媒体形式加以表达,还有网络平台、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兴起和影响。因此,在考虑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时,要考虑内部审计是否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内部审计信息披露的途径是否通畅、审计结果的公开程度、内部审计的外部评价情况等。

二是对标准体系中各要素权重进行合理确定。要依据《办法》《手册》及经验对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标准体系各要素权重进行合理确定。笔者以为,要素权重的确定要突出 “风险导向、兼顾平衡”的原则,质量评估既要考虑内部审计在规范性上的遵循程度,还应把防控审计风险摆在首要位置,要素权重的确定要偏重于防控审计风险的要素。

猜你喜欢
手册常态评估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智珠二则
铜川探索党建工作绩效第三方评估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新常态报道要认识四种关系避免两个极端
School Admission择校
兔兔自杀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