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体育魂: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及其实现

2018-11-26 05:05杨瑷宁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体育学校教育

常 益 ,杨瑷宁

(1.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4;2.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作为唯一一门贯穿“幼—小—初—高—大”各学段必修课程的学校体育,更应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其重要作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学校体育提出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建设总目标[2],这既是学校体育的工作重点,同时也是学校体育学科的建设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校体育如何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以建设,以何种精神内核担当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查阅了关于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的研究论文60余篇,通过对本研究相关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笔者发现,“健体育魂”可谓是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通过对“健体育魂”的内涵挖掘,对新时代学校体育整体格局的把握,以及新时代如何推动学校体育“健体育魂”实践方略的探索,明晰了新时代学校体育根本任务实现的基本要求,以期更好地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注入时代灵魂、迈上更高水平而服务。

1 新时代学校体育“健体育魂”的思想来源及内涵

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足开齐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2]“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在于发挥体育对身体生理性的塑造,而“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于发挥体育对精神的形上打磨。二者叠加,究其根本,即是“健体育魂”。

1.1 “健体育魂”之“健体”

1.1.1 享受乐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当下,社会成员智力水平大幅度提升,社会节奏日渐加快,新时代对于学生新知识获取的质和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学习压力陡增。因此,学生群体在校期间寻求适当的方法进行心理调适,显得尤为重要。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里指出,“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体育者,养乎吾生,乐乎吾心也”;“体育能生快乐,能生兴味”。[3]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因其户外开放性的场地、学生的实践性参与、师生的充分互动等特点,相较于其他学科可以为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体验。据科学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同时具有可以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够舒展身心[4]。此外,学生在参与学校体育活动时还可以促进彼此间的交流,克服孤独,享受交际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团队归属感。

1.1.2 增强体质,塑造学生强健体魄 毛泽东同志在1917年《体育之研究》里谈到,“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对德智体的关系更是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4]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是基础,而健康的体魄更是一切工作生活的基础,这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先决条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健康的体魄是人之立命的根本,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条件,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性保障。青年的体质健康关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复兴,学校体育的基础功能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系统化的学校体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终身锻炼意识。

1.2 “健体育魂”之“育魂” 马克思主义所谓的“灵魂”特指的是唯物主义灵魂,即具有自我目的性的社会意识。[5]新时代的中国,铸魂的核心内涵是要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梦的实现,以此指引全国人民凝心聚力、共同奋斗。以学校体育为载体“育魂”,着重在于发挥体育对学生精神层面的打磨,强化意志品质的锻造,从而为实现新时代中国梦的目标提供精神力量支撑。

1.2.1 健全人格,培育学生高尚品格 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培养什么人”,国家的建设需要的是“有灵魂”、有健全人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体育在健全学生人格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思想。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健全人格”是指体育在健全身体的基础上,在精神层面上对个性发展的促进,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适应性,激发学生创造本性的过程。在学校体育过程中,通过集体项目,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互相尊重的意识;通过体育游戏、竞技性项目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和公平公正的道德品质。与此同时,学校体育也能培育学生正确的胜负观,克服“锦标思想”,通过传递体育的核心价值,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在体育教育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引述鲁迅的话,“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6]

1.2.2 锤炼意志,锻造学生坚毅品质 要培养学生有中国梦、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魂,需要锤炼坚忍不拔的意志。学校体育能够通过对学生身体的锻造、磨砺学生的心智,锻炼学生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和爆发力。

学校体育区别于其他类型课堂教育的关键在于其实践性,学生完成体育项目的学习不仅需要理论规则教学,更重要的是需要反复的练习,但是量的积累过程是枯燥的,量变是缓慢的,并且在身体的锻造过程中会出现困难期、瓶颈期甚至受伤等情况,体育教师的目标导向和鼓励能有效帮助学生培养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学校体育通过不断与身体的对抗性训练,形成肌肉记忆,进而完成一个项目的教学目标,实现质的飞跃。根据行为主义激励理论,通过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成功感”体验的不断强化,不断产生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情感,这种社会认知能够不断强化学生延迟满足而坚持体育锻炼,更能促使学生养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战略家的雄才大略,为新时代学校体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指明了方向,那就是以“享受乐趣、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体”,谓之“健康体魄”,以及以“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核心的“育魂”,谓之“培养理想信念之魂”,朝着总书记谋划的方向发展,“健体育魂”可谓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

2 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的整体格局

十八大以来,学校体育在党的教育方针引领下,紧紧围绕“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以校园足球、体育成绩列入中考成绩等为拉动,使得学校体育工作有了一定突破,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校体育还有需要正视的现实问题。

2.1 全面认识我国学校体育的新成就

2.1.1 立足“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新高度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7]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体育强国梦”,并指出“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有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指向。学校体育是为国家建设提供充分人力保障和培养身心康健的祖国建设者、接班人的基础性工作,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

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学校体育工作。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体育强国思想的引领下,国家多次会议强调并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健康、科学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017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管理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学校体育质量控制、工作绩效评价、办学条件改善等关键环节有了制度依据。[8]在课程改革中,体育在学校教育课程中占比稳步提升。2016年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随后各省市相继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总分。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相继在中国召开,不仅彰显了大国影响力,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无论是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还是大型活动的举办都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确立了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1.2 对标新时代人才全面发展多维度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教育方针,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9]。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新时代我国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全面发展。体育作为衡量新时代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在学生评价体制机制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如,在各级各类“三好学生”评选中提高了对学生体育水平、意志品质的分值;体育也被纳入中考的总分中,并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北京市更是率先将中小学大课间的时间由原来的20min延长至25min,学生体质健康也被列入到学生档案中。以往学校体育在青少年体质提升方面的政策落地已初见成效。根据2016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统计显示,全国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为91.3%,优良率为29.9%[10]。学校体育作为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正在以它独特的既“健体”又“育魂”的功能为新时代人才全面发展拓宽维度。2.1.3 聚焦特色学校体育项目发展新角度 新时代,党和国家从战略全局出发,先后通过提出“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教育部等6部门颁布《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等形式积极推动冰雪、足球等特色体育项目进校园工作,这些因地、因势、因时所开展的学校体育活动对于校园体育的全面开展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

众所周知,2022年北京将举办冬奥会,校园冰雪体育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可以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广大青少年冰雪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青少年对于冰雪项目的喜爱、对于北京冬奥会的关注,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校园足球的全面开展,不仅是“健康中国”中强健青少年身体的重要手段,青少年在足球场上对于比赛规则的实践还是依法治国、法治意识培养的良方。学生们在团队协作、共同拼搏下所取得的胜利更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讲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的精髓。

2.2 理性对待我国学校体育的真问题 虽然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战略引领下,学校体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持续的关注,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强调“体育强国”的根源在于我国“体育大国”的现状亟待改变,而与之呼应的学校体育转型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我们理性对待我国学校体育的真问题。

2.2.1 学校体育价值认识不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时代要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增强青少年体质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长期以来,在普遍“重文轻武”价值观念影响下,学校体育发展环境狭窄,社会、学校甚至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的重要价值普遍认知不足。在升学考试中,“唯分数主义”的导向让学校、家长和学生将文化课成绩奉为真谛。在学生评价中,学生评价体系依托应试教育模式,由于应试教育中体育学科不占比重,或占比较低,学校为提升声誉,倾向于以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引领学校发展,主要发展“语文、数学、外语”等重点科目,体育学科边缘化现象尤其突出,体育往往被划分为“副科”,致使学校里“小眼镜”“小胖墩”越来越多,视力不良、体质不良仍是学生素质应关注的一部分。学校体育显性的身体素质教育功能发挥不良,学校体育隐性的育魂功能在学校体育活动开展更是鲜有发挥。

2.2.2 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不新 对于学校体育价值认识不足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体育课程质量不高、校园体育活动不多。一方面,虽然部分地区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成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对于学校体育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但却衍生了学校体育过于功利化的特点,在学校体育开展中呈现了全面围绕中考项目进行练习的现象。更有甚者将体育课视为中考体育的集训,单一化、集中化的教学内容,使原本作为唯一的户外课程的学校体育所特有的趣味性被遮蔽,体育课程无专项、无比赛、无趣味的“三无”现象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安全问题”一直是悬在每名体育教师头顶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由于学校缺少对体育课程中学生伤害处理的有效政策依据,加之体育运动中的风险评估和鉴定较

难,体育教师又普遍处于弱势,体育教师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这些现实问题桎梏了体育教师在日常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中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体育课中动少于静,造成了学生爱体育不爱体育课的现状。体育的竞技性在学校体育课程中的缺位,让学校体育的功能也局限化、狭窄化,使原本学校体育应有的对学生人格的健全、意志的锤炼、人际交往能力的历练等功能缺失。

2.2.3 学校体育考核指标不全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正在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评价方面得到重视,正处在思想观念的转变时期,由此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1)现存学校体育评价体系过度关注学生体质测试的结果性评价,而忽略了学生参与学校体育过程中体育对学生灵魂和意志品质塑造的过程性评价;2)现存学校体育评价体系内容单一,多为身体机能、运动技能的指向性评价指标,缺乏体育育人层面上的对体育精神、体育礼仪、体育规则等方面的符合新时代人才全面发展的评价;3)现存学校体育评价体系多关注学生层面,但学校体育“育魂”既是学生的事也是教师的事,缺乏对于教师实现“健体育魂”目标的评价和学生健体育魂目标达成度的校验。

3 新时代推进学校体育“健体育魂”的实践方略

直面现阶段学校体育重“健体”而忽视“育魂”的问题,新时代学校体育“健体育魂”目标的实现需要准确把脉新时代的新特点,科学把握学校体育“健体育魂”的本质内涵,将体育知识的传授与思想的价值引领充分融合,承担新时代学校体育的使命担当。

3.1 转变思想认识,落实全过程育人的根本要求 教育工作的“轴心”是“人”,教师作为教育环节的实施者要更新学校体育教育观念,厘清学校体育的教育目标。1)教师要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在显性的“健体”功能之外,还有重要的隐性“育魂”功能,要深刻理解“立德树人”这一学校教育根本目标的深刻含义,依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要充分、准确地挖掘学校体育知识体系教育中所蕴含的培养责任、果敢、刻苦、担当、勇敢、乐观等“育魂”元素及承载的品德形成、爱国奉献等“育魂”功能,彰显“身体教育”作为独特的“育魂”方式在学科交叉中同向同行、在全过程育人中的重要价值;3)要深刻认识学校体育作为特有的“身体教育”形式在“思想教育”中的独特优势。“身体教育”抑或是“思想教育”其根本实质都是育人,而学校体育不仅作用于身体的塑造,同时也进行灵魂的打磨,“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正是体育作为独特育人形式的最好写照。

3.2 整合有效资源,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学校体育包括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训练、课余体育活动等内容,若想较大程度地发挥学校体育育人合力,就需要有效整合相关资源。在“健体育魂”工作实践中,可以从体育课程特有的教育教学形式入手,通过自主选课,打破班级、年级、性别壁垒等手段,尝试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内教育与学校外社会实践教育紧密联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将体育课堂授课、体育俱乐部训练、校内体育竞赛和校外野外实践课、运动训练竞赛观摩等教育形式进行有机统一,规划科学合理的整体教育方案。还可以延展性地研究通过体育活动、模拟社会人际交往情境和带领学生走近社会,促使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社会化程度。

3.3 精选学习内容,坚持服务国家建设需要 体育所包含的项目丰富多彩,适合学校开展的体育项目内容种类也是繁多的。在学校体育日常开展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紧扣体育“身体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视角出发,通过拓展民族传统体育、野外生存、军事体育等教学内容,组织观看重大体育赛事,请有影响力的运动员做报告等教育形式。在提升学生体质的同时,将学校体育内容的选择与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和需要紧密结合。这样既可以丰富学校体育内容,又可以为国防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在注重丰富学校体育内容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优化受教育者主动接受机制。充分发挥体育教师作为核心主体在体育课程中的主导作用,将教师课堂的语言、行为、引导、情境预设等进行有效整合,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通过体育礼仪讲解、运动过程判罚、运动间学生互动等教学环节设计,积极培育学生“能吃苦、有目标、重过程、知礼仪、懂传承、善合作、有责任、明善恶、守规则、有成就、重感情、不服输、敢胜利”等体育中蕴含的优秀品质,促使作为受教者的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主动接纳教育影响。

3.4 完善评价体系,营造良好育人生态 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诊断问题,同时更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1)在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价中要将“育魂”工作作为课程建设、课内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外的体育活动等的评价内容之一;2)要设计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在现有的通过身体指标检测进行体质健康评价和通过竞赛实践、动作展示进行技术动作掌握评价的基础上,从素质教育角度和理念,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形式对教师在“育魂”方面的课程设计、实施、实效等进行评价,同时对于学生的“育魂”目标达成程度情况进行校验;3)要建立高水平的评价队伍,实现评价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

4 结 语

体育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中国强。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征程中,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体育强国思想的引领下,体育强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学校体育工作,更离不开通过学校体育培养出来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中,我们要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目标,窥其究竟,要以“健体育魂”为根本任务。虽然当前学校体育乘政策之东风,逢冬奥会大型综合赛事举办之机遇,以及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但仍面临着学校体育价值认识不足、课程内容不新、考核指标不全等问题。未来工作中,建议主动通过转变思想认识,落实全过程育人的根本要求;整合有效资源,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精选学习内容,坚持服务国家建设需要;完善评价体系,营造良好育人生态等策略,力求实现新时代学校体育“健体育魂”的根本任务,推动学校体育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