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2018-11-28 12:59陈静娟
名师在线 2018年28期
关键词:后进生评价过程

陈静娟

(江苏省海门市万年小学,江苏海门 226100)

引 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素养的培养过程,需要教育方法和教育智慧相结合,合作学习是数学学习的常见策略。在小学学习阶段,无论是推理、建模和运算,还是想象或分析,都离不开合作学习。在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极为常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单位多为4~6人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互相合作来完成共同学习目标。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很好地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小组合作交流时,组长进行合理的分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在活动中,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观点,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思维,在讨论或者是意见不统一时的争论中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他们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提升判断正误的能力[1]。班集体是一个小社会,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一个人与人交往的过程,学生通过每一次的接触、合作、讨论和争辩,社会意识会有所提高,为以后真正踏入社会奠定基础。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活动流于形式

小组活动流于形式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学生基本上还停留在独自学习的层次上,比如一年级在教学“退位减法”时,同桌两人利用33根小棒来合作探索“33-8”的算理,但是有好几组的学生每人拿出一捆拆开从中拿走8根,合作不成,算理也没有掌握;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师为了得到一个结果,而不注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在执教公开课时,教师为了得到自己意想的结果而在巡视时告知结果而不是听小组的发言再加以适当的引导。

(二)学生参与度不均衡或不高

出现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在小组合作时,又因为每位学生的任务不明确,导致基础薄弱或没有思考好的学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小组合作就演变成了优秀的或思维敏捷的学生说答案,其他学生听答案的过程。久而久之,一部分的后进生也不再积极地动脑思考问题了。这样的小组合作导致每位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合作失去了过程,学生产生了依赖,也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

(三)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该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没有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随意的分组,分组之后小组内又没有进行合理的分工;另一方面是在小组活动时,教师漫无目的地巡视,不参与班级的合作学习,只是等待结果的出现,而不是适时地加以指导或引导。

三、小学数学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当学生有了自己的答案或知道自己的问题后,再给出适当的小组合作交流要求,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合作学习,使得合作有效。在小组合作时,必须注意每一小组成员和每次合作内容的适合性,要注意每一小组的合作过程,最后要及时给出积极的总结评价[2]。

(一)建立合适的合作小组

教师分组时首先要注意分析班级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建立合作小组。低年级的学生大多时候应采用两人合作的学习,4人一小组的学习会因为学生年龄小而导致合作学习失效。比如让学生判断一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应使用一问一答的合作形式;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分成4人一小组。每个小组必须分工明确,要有组长、记录员和汇报员等,岗位必须要经常变换。

(二)选择合适的合作内容,注重合作过程

分好小组之后,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合作内容让学生讨论;但是为了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在此之前教师首先必须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比如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要让学生先自己动手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和说一说,在有了意见之后,教师再给出明确的合作内容:怎么剪、移和拼?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但并不是所有学习的内容都是要经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比较简单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以免让那些后进生产生依赖性。比如在教授“单数和双数的意义”时,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定义来判断一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而对于探索“若干个苹果,任意一个单数2个2个地分是不能正好分的,而任意一个双数2个2个地分却可以正好分”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例子在小组内进行一一验证。这样的合作会让学生在先质疑、后验证的情况下主动掌握住这一特征,这也是为以后学习奇数偶数奠定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必须要选择新颖并具有一定探究性的内容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当然,在小组合作之前,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再鼓励他们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才会体现它的价值所在。

选择合适的内容并不一定会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还需要教师适当的指导。合理地安排好每个小组内每个学生的任务,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通过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比如在教授“圆柱的侧面积”时,可以安排每一组里的后进生进行操作,让他们通过操作激发求知欲和观察得更仔细;优秀生加以引导剪开后展开是什么图形,再通过让后进生卷起、展开,让每个学生看清楚展开后的图形和圆柱有什么关系;最后先要让中等生或者是后进生发言他的发现,再由优秀生说完整圆柱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后组织其他组员进行描述。在这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频繁地巡视,当小组内发生错误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及时引导,但不是直接告知答案。

(三)积极的总结评价

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使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改进教学的手段。为了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在提高课堂效率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评价至关重要。评价时应注意公平,方式多元化。

首先是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合作时的感受,说说自己的表现,让他们进行自评;其次是让组内学生进行互评;最后是教师评。教师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和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时的表现,从学生的团结程度、合作程度和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也可以使用比赛的方法进行组间评价。

结 语

总之,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可以增加他们自主探索实践的机会,他们的个性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后进生评价过程
试论高中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浅谈转变“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