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探析

2018-11-28 18:31福建省石狮市新湖中心小学陈美吉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28期
关键词:教师应阅读教学能力

福建省石狮市新湖中心小学 陈美吉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限制,学生自主开展阅读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如对教师的导读过于依赖,对于阅读方法运用不灵活,缺乏直观的阅读体验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高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立足学生主体,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其自主阅读能力浅谈三方面的教学体会。

一、在兴趣中引导,让学生乐于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形成自主意识与自主实践的情感动机。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引导学生体验认知乐趣,能够强化学生主动阅读、自主探究的意愿,而这也是形成自主阅读能力的开始。具体来讲,在高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一,依托文学知识的吸引,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体会生动的故事情节、独特的艺术形象,进而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例如《草船借箭》是我国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其中生动地塑造了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艺术形象,同时,波折的情节也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为学生展示文本内容,并在诸葛亮如何在短时间内造出十万支箭这一环节戛然而止,利用悬念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

第二,明确阅读目标,牵引学生完成阅读任务。高年级学生虽然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但是对于文章的梳理依然缺乏逻辑性,尤其是对于一些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的文章,常常难以兼顾左右。对此,教师应在阅读开始之前,为学生列出任务框架,明确阅读目标。例如在《威尼斯小艇》的阅读设计中,教师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层面设计了阅读目标,牵引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主次分明、结构清晰,进而深入了解威尼斯的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掌握文章的主要表达方法,提高自主阅读效果。

第三,利用兴趣吸引学生进入阅读情境,在文字构建的情感空间内自由徜徉。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指导中,关键是要让学生成为一个“乐之者”,让学生在浓厚的阅读兴趣的引导下乐此不疲地去探究、去钻研。例如在《拉萨古城》的选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青藏高原壮美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并从自然风光、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等角度剖析拉萨古城,让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兴趣。

二、在问题中引导,让学生善于阅读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阅读并不是单纯的文字输入,它是作者与读者隔空对话的过程,而要想让这一番“对话”逐渐深入,学生需要在问题的启发下深入思考,并在文本中寻找答案,这样才能在存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产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愿,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

第一,发现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疑问,并在疑问中启发思维,引导学生形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让学生在初读的时候不仅要对生字、生词进行梳理,还应该针对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并将其做好总结与标记,最后在课堂上对这些问题予以讨论和解答。

第二,提出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宽松的质疑空间,让学生的问题能够顺利表达,以强化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学习的自信。我们常常说“不耻下问”,但是目前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于提问都比较回避,甚至将其视为缺点,不愿意在课堂上表达出自己的问题。对此,教师应利用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放下心理障碍,积极表扬敢于质疑的学生,并通过示范引导,让问题成为推动其自主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三,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自主释疑的习惯,打破其对教师、其他学生以及教辅资料的依赖,鼓励其从阅读中、从与作者的对话中探寻答案。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鲁迅先生说:“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有什么深层次含义?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收集资料开展独立探索,进而在独立思考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发现问题答案,深化阅读理解。

三、在实践中引导,让学生勤于阅读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在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逐渐拓宽阅读视野,掌握阅读方法,转变阅读态度,更能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勤于阅读是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主要目标,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实践引导,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过程中形成自主意识,养成阅读习惯。

第一,注重课内外相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单纯依靠课内必读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拓宽阅读范围,让学生能够在更丰富的阅读内容中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发展情感。例如充分合理地利用教材中的选读课文,将其视作必读课文的延伸,并适当检验学生对阅读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此外,还应该根据课外阅读目标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例如根据《将相和》的故事,引出《史记》的其他经典故事,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课外阅读素材。

第二,注重对阅读资料的收集与运用,将文章放在特定的背景下进行理解。例如在《詹天佑》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握“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搜集资料信息的机会,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教辅资料、个人传记等,对詹天佑这一人物生平进行了解,并结合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体会詹天佑主持设计京张铁路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第三,督促学生做读书笔记,及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悟。做读书笔记是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笔记不仅记录着阅读中遇到的经典词句,更能够让学生记录所思所感,并在书写、品味中深入思考,拓宽阅读视野。小学生阅读经验不足,对读书笔记经常敷衍了事,教师应做好规范指导,定期检查,并教会学生科学有效的记录方法,让学生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丰富阅读经验。

第四,检查背诵积累,奠定学生的语言基础。背诵的过程是逐步消化的过程,有时候一些看起来佶屈聱牙的文章,在不断地朗读、背诵过程中,其含义会逐渐显现,并内化到学生的行为中来,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情感发展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在小学高年级自主阅读指导中,教师要根据语文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词句段篇,《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出背诵要求,以强化学生的语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第五,坚持读写结合的原则。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在高年级阅读教学指导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深挖文本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进而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以读促写的目的,实现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共同发展。

总之,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基本内容。小学生到了高年级,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阅读积累与阅读习惯。在自主阅读引导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主体,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设计与优化,要从兴趣出发,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要利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深入探究写作情感,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其自主阅读能力;还要在阅读实践中强化阅读体验,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教师应阅读教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