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四结合”

2018-11-29 22:24李千金
名师在线 2018年13期
关键词:课文小学生思维

李千金

(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丰泽小学,福建泉州 362000)

引 言

小学语文中的阅读理解教学是帮助小学生感受语言文字,开拓思维,进行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养成良好的阅读理解习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一个重要发展过程。在教学中,怎样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教师研讨的重要课题[1]。

一、阅读与信息技术整合

随着网络、多媒体、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并应用于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环境,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和认知情境,使得阅读教学常常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2]。

(一)点燃兴趣

在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兴趣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教师,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可点燃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在讲授《海底世界》时,给他们播放有关海底动物的真实影像,学生被那些色彩缤纷、五彩斑斓的小鱼儿吸引住,继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创设情境

情景教学是依照教学目标和学生心理发育特点创造的一种新型教课方式。其将色彩、声音、形态、光线等有效融合并再现课文内容,非常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以《大熊猫出国》为例,先向学生展示视频,小学生看见四川动物园饲养的熊猫后,不禁高兴地感叹:“太可爱了,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动物!”有一位小学生甚至说起了一个名叫盼盼的熊猫的故事,加上熊猫解说员生动形象的介绍,学生对熊猫的喜爱之情更加强烈。

二、阅读与表达融合

语言文字是人类世界最流行的交流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表达。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有开阔的视角、健康的心理和创新的思维,对规范语言表达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对人类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个学段都有相应的内容来让学生进行表达练习。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要求学生能完整地说出一段话,并复述听到的小故事;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要能阐述自己所理解的想法。在学生还处于低年级时,教师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怕说错,即使说错了,也不要立刻打断学生。等他们说完后,再针对其在说的过程中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因为教师的坚持,现在学生说话都能够说完整,并且能够认真倾听他人对话,找到说话时表达不正确的地方,以及说得正确的地方,甚至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觉进行修正。

三、阅读与写作契合

语文课中的阅读理解不仅要关注听、说、读、写的联系,还要与生活有机结合,注意将知识、情感、能力与价值观的整体联系。另外,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始终坚持实践第一”作为出发点,小学生阅读过程中得到的知识只有通过反复的写作实践才能够得到巩固和提高。阅读是写作表达的另一个层次,写作为阅读铺路,两者相辅相成。

(一)阅读、扩写与缩写

将阅读与扩写合二为一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栽培。从扩写几句话、扩写一个段落直至扩写一整篇文章,这就要求学生熟练运用阅读中积累的知识,打开想象的大门,或者运用写作的手段,如比喻、排比等。缩写常要求学生把复杂的语句进行简化,学生要学会抓住句中的重点内容,除去次要的词语,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表达语言的精准性。

(二)阅读和仿写

“儿童模仿前人,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这句话出自亚里士多德。即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学内容,抓住课文中好的段落进行精练讲解,再进行仿写,让孩子能在好的语言环境下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促使其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例如,在教授《多彩的夏天》一文时,让学生仿写一段关于夏天的语句,或在原有语句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域的天气特点让学生描写他们眼中的夏天。教给学生按实际顺序或空间顺序的描写方法,这样他们不仅学习到了课文内容,也学习了关于怎么写景的方法,很好地帮助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四、课内与课外延合

教材编排在篇目上一定会有限制,一整个学期下来,学生只能从书中学到三十篇左右的文章,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阅读的需求。为此,就需要在课外阅读大量的文章来丰富与补充。然而,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方面的能力,如何让学生获得有品质的阅读效果呢?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一种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研究课文,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让他们学会感悟与思考。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视角感受、体会与理解,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授其阅读方法,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学生通过课内阅读掌握阅读方法后,教师再在课外阅读中加以指导和训练,这样学生才有机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例如,教师在讲授《桂林山水》时,学生能在优美的语句中体会到祖国山水的壮丽,清楚地了解作者是通过抓住景色的特性(桂林山的雄阔、奇妙;桂林水的清澈、寂静),来描述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给学生留下奇妙的感受。教师抓住契机,挑选一些描写风景的文章给学生阅读与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描写景色的技巧。

课外同步阅读是对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向深度阅读练习发展的一个过程。教师在挑选课文时要根据所学课文的特点,有规划、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就像学完古诗《登飞来峰》后,鼓励学生再去挑选描写山峰的诗词品析,感受山的千姿百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开阔视野,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结 语

语文阅读教学的“四结合”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手段,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很好地体现出小学语文教学“三导性”(导读、导思、导写),让学生在学习中进步、坚持积累和消化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三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在语文阅读课中灵活使用“四结合”,将会让语文课堂热闹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当然,提升阅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教师要有耐心、信心和永不放弃的决心,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1] 刘君.试论如何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4,(02):157-158.

[2] 王建兴.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J].学周刊,2015,(02):55.

猜你喜欢
课文小学生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背课文的小偷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