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绽放“真”光芒—《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例谈

2018-11-29 22:24俞羚洪
名师在线 2018年13期
关键词:求真鹅卵石容器

俞羚洪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屯村实验小学,江苏苏州 215216)

引 言

赫尔岑说过:“唯真才真,唯真才美。”“真”是智慧与美的化身,数学是一门“真”科学,小学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对客观世界中数和形的真实反映,所有的数学结论均为实践检验过的客观真理。实验是追求数学真理的重要手段,“求真”是数学实验的真谛,数学实验的“真”不仅表现在结论的真,还体现在数学问题的真、探究过程的真。我在小学数学实验课堂中立足“求真”理念,让数学实验教学绽放“真”光芒。

一、基于真境,激发求真情

“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数学真理是经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真实客观是数学的显著特征。数学实验是为了解决数学问题、获取数学结论而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中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既然实验是探究真理的过程,那么,数学实验教学必须体现“真”的元素。数学探究要确保“真问题”,数学实验所有研究的问题应当是真问题,实验问题应避免虚假,更不要杜撰。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攫取真实问题,以真引真,激发学生的求真情。

创设情境是实验教学的首要环节,数学教师都喜欢融问题于情境之中。数学情境应当是真情境,以确保数学问题来源于真实生活。真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求真探究欲望,引发学生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在教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课中,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生活情境,用学生身边的真问题去点燃他们的探究真情。我发现班上的一些学生最近迷上了鹅卵石,他们课后收集了许多精美的鹅卵石,而且还有学生在比谁的鹅卵石大,可是他们始终没能找到方法,分出高下。我在教学中没有选用教材中的土豆,而是借助鹅卵石这个话题说:“教师听说同学们收集到许多漂亮的鹅卵石,能给教师欣赏一下吗?”当时就有两个学生拿出自己收藏的宝贝。“这两个鹅卵石真好看,教师想知道哪个鹅卵石大一些,不知道怎样比较才好?”我借机引入体积主题。“测量出它们的体积再比较大小,”学生甲说。“这个主意不错,但是这两个卵石的形状都不规则,我们用什么办法测量出它们的体积呢?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同学们听说教师要帮助他们解决悬而未决的难题,个个拍手称好。

二、巧用故事,启迪求真智

故事当中常常蕴含着一定的寓意,会对人产生一种暗示启发。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我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用故事去激趣启智。教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课中,我先让学生小组讨论“怎样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鹅卵石的体积问题?”经过讨论,学生都认为:“鹅卵石形状不规则,不像长方体、圆柱体那些规则物体可以通过测量计算。”看到学生面露难色,我知道该是施以援手的时候。我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别急,先听我给你们讲两个真实的故事。”学生既惊喜又疑惑:“教师不给我们讲方法,却给我们讲故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先给学生讲了“曹冲称象”的故事,接着为学生讲述了“阿基米德与金冠之谜”的故事。在学生听完故事之后,我问道:“听了这两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悟?”学生乙说:“教师,我明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转化的方法。”学生丙说:“教师,我知道可以借助圆柱形容器这个规则物体来测量鹅卵石的体积。”学生丁说:“我们可以用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听后恍然大悟,这才明白我讲故事的用意。“那就请你们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吧。”我知道他们真的从故事中悟出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实验方案的设计自然水到渠成。

三、亲手实践,描绘求真图

“没有行动,思想决不能成熟为真理。”实践与活动是数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特征,实验是一种做中学的方式,动手做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亲手实践是学生描绘求真图的过程。只有通过学生的亲手操作,才会获取真实数据,得出真实结论。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设计出实验方案:先在圆柱形状的容器里放适量的水,测量出水面的高度;然后将鹅卵石放入水中,让鹅卵石浸没在水里,测量出水面上升后的高度,最后通过计算上升的水的体积就得出了鹅卵石的体积。在各小组获得具体的实验方案后,我给他们提供了圆柱形容器、直尺、鹅卵石等必要的实验器材,让他们亲手实验。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在学生动手操作前还组织学生讨论实验中的注意要求,经过讨论明确实际操作时的三个注意点:(1)要往圆柱形容器中多倒一点水,确保鹅卵石全部浸入水中,同时又不能在放入卵石后让水溢出来;(2)测量水面高度时直尺要紧贴容器壁,同时与桌面保持垂直;(3)读数时视线要和水面平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我来回巡视,适时指导,为学生的有效实验保驾护航。

四、碰撞延展,催升求真志

德国戏剧家莱辛认为:“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志向是数学教学的宗旨。展示碰撞是数学实验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在该环节中组织学生质疑辩论,激励学生思想碰撞,让真理越辩越明,同时催升学生的求真志。

在教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课中,当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了鹅卵石的体积后,我给学生搭设展示和碰撞的舞台,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实验方法与结果。学生边现场演示边介绍方法,其他小组学生认真观察聆听,并对他人的实验方法和操作规范进行点评。在交流中,有的学生对圆柱底面积的测量和计算的准确性提出质疑,有的学生因“圆柱形容器在测量计算底面积时比较麻烦”而提出“将圆柱形容器换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建议。我当即表扬了他们的想法和建议。为了增加学生思想碰撞的机会,提高学生求真志气,我给他们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测量乒乓球的体积?”“把乒乓球放入水中,用排水法来测量。”“不行,乒乓球与鹅卵石不同,它不能沉入水里,因此不能用水来测量。”“我们可以用手把乒乓球压进水中。”“我们可以利用沙子替代水来测量。”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新问题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学以致用,新的问题延展了学生的实验路径,激励他们朝向更高处迈进。学无止境,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不能止于某一个实验,而要为学生开辟新的实验天地,引领学生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结 语

陶行知教导我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人”就是做真事说真话的人。“真人”不弄虚作假,敢于批判质疑;“真人”具有求真的勇气,拥有追求真理的志向。让我们立足数学实验教学,贯彻“真人”教育思想,追求实验教学“真谛”,培育出更多的“真人”。

[1] 徐加丽.数学实验,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建构[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7,(12):51.

猜你喜欢
求真鹅卵石容器
太平洋海底发现鹅卵石小路?
江苏省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
——求真尚爱 正心润德
张锦绣
阎生德
漂洋过海赴少林 一文不名求真功从少林洋弟子到一国外长
难以置信的事情
鹅卵石里的中国风
上庄村,在鹅卵石上打坐
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取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