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运动训练”催生体育课堂教学创新

2018-11-29 22:24陈一超
名师在线 2018年13期
关键词:运动训练体育运动观念

陈一超

(江苏省张家港市江帆小学,江苏张家港 215600)

引 言

体育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体育运动训练,催生体育课堂教学创新,让体育课堂教学更具活力,目标达成更具实效。

一、秉持基本观念,让运动训练更扎实

在小学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许多体育教师基本上都是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展开的,并没有运动训练的指导思想。秉持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观念,能够让体育运动训练更扎实。体育运动训练的核心是什么?笔者认为就是体育运动训练的“魂”,也就是我们必须直面而无法回避的“核心竞技能力”。它包括体育运动的体能、技能和体育运动健康水平[1]。

以“耐久跑”为例,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为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通过多种形式的跑,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为了让体育运动训练更扎实,我在学生正式训练前设置了这样有针对性的辅助练习:一是常规热身活动,包括“蛇形操”和“徒手操”;二是专门性的准备活动,包括“原地摆臂练习”和“高抬腿跑”;三是游戏“千足跑”。这样的课前预热,有效地奏响了学生运动训练的“序曲”。在正式的运动训练中,我引导学生开展了“夺小旗超越跑”“传接棒超越跑”和“叫号超越跑”。充分激活了学生体育学练的主动性、积极性,开掘了学生体育学练的潜能,让体育运动训练更具实效性。

二、秉持发展观念,让运动训练更有效

正确的体育运动训练指导思想为体育运动训练提供了创新的基点。为了让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更为有效,教师要秉持发展的理念。在学生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有一定的了解,避免体育运动训练中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而其中首先要考量的就是学生的遗传水平,这是制约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水平的瓶颈。在呵护学生体质的状态下,教师要秉持发展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对学生的机体进行生物性改造,也就是要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

以训练“立定跳远”为例,它是一项体育技能要求高,对体能有一定要求的运动项目。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立定跳远时适当的身体摆动和合理正确的摆臂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协调、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展开准备活动,具体包括拉伸肌肉、关节活动,直身、半跪、全跪跳起、正面拉手或背面举腰活动等。在正式教学中,我创新运动训练方式,由四名学生将手中的体操垫分别摆成“∧_”型,比比谁跳得高,摆成“▅▂”和“▂▅▂”形,比一比谁跳得高而远,摆成“_∧”型,比一比谁收腹、举腿更到位。这样的创新训练,着眼于学生体育运动训练的可持续性发展。这样的教学不再是让学生盲目地训练,而是通过创新举措,将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细化,从腾空跳跃到收举腿膝前顶,有效地发掘了学生体育运动训练的潜能[2]。

在学生体育运动训练中,教师要明确哪些体育素养的培育是遗传度高而可塑性低的,哪些体育素养的培育是遗传度低而可塑性高的,哪些是中间状态等。这就是体育运动训练的整体观,如此才能促进学生体育运动训练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秉持整体观念,让运动训练更丰富

在对学生进行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体育运动构成要素,如体能、技能、心理适应能力,学生的速度、柔润性、耐力和爆发力等都是不平衡的。如何以“竞技能力”为核心,整体统筹优化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科学地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发挥出体育运动训练的最佳水平,进入最佳状态,是体育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秉持整体性观念,教师可以运用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代偿功能,如“百米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可以代偿200米的速度耐力”。

著名体育运动教练孙海平说,“尽管某些体育运动项目的整个训练过程包括的内容、类别很多,但只要以专项为核心,将体育运动的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力量训练和心理训练统合起来,就能发挥出运动员的最佳状态。”例如,障碍跑是一个糅合了速度、力量、灵敏、协调、柔韧等各种素质于一体的项目。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要牢牢地抓住“灵活性和柔韧性”这条主线,就能让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走向高效。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运动训练方式,如单脚跳、跨步跳、多级蛙跳、侧身转体、交叉步急停等训练。通过丰富的运动方式,对学生的各项技能和体能展开集中式、针对式的训练。最后,用“障碍跑”将它们统合起来。

很多体育运动项目,都会触碰到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体能的基本性部分,这为教师进行代偿性、整体性的体育运动教学提供了可能。在整体性体育运动训练中,只要教师抓住体育运动项目的特质,抓住“核心竞技能力”,就一定能够让体育运动训练彰显出整体性的能效,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也一定能够获得大幅度的提升,体育潜能得到最佳的开掘、凸显和弘扬。

四、秉持长远观念,让运动训练更持久

在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秉持长远观念,将体育运动计划放置到一个运动周期内,甚至放置到一个运动年、多个运动年中。这样的教学设定才富有长远性的意义。在体育运动中,我们经常能够发现一个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在一段时间后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这其中固然有体能的增长,但“竞技能力荷超量恢复”,毫无疑问也是一个客观的规律。

以“双手持实心球掷远练习”为例,其中,蹬地转体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将这个环节训练好,我首先让学生坐在小体操垫上进行推球练习、双腿跪撑的推球练习、单腿跪撑的推球练习、半蹲推球练习等。通过这样的练习,发展学生的蹬地转体能力。整个教学分多节课展开,一节课完成一个小节点的训练,当学生一个个地将分支训练项目完成,也就能展开整体性的运动训练了。这样的教学,从学生的动作要领、动作技术的规范出发,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让学生的运动训练更持久。

结 语

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是一个科学性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性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但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秉持基本观念、发展观念、整体观念和长远观念,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就一定能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水平,不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素质。

[1] 钱红强,施萌雨.运动训练课在学校业余训练中的实践和思考[J].体育教学,2016,36(07):64-65.

[2] 董富秋,李玲.以立定跳远为例,谈体育教学“增密提效”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17,(10):73.

猜你喜欢
运动训练体育运动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体育运动
坚持系统观念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浅谈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浅谈田径短跑项目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方法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呆呆和朵朵(13)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观念摄影